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真海外     
<正>碳纳米管晶体管迈出商用关键一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科学家日前在碳纳米管晶体管制造技术上获得突破。由他们开发的新型高性能碳纳米管晶体管成功突破了纯度和阵列控制两大难题,在开关速度上获得了比普通硅晶体管快1000倍、比此前最快的碳纳米管晶体管快100倍的成绩,这意味着碳纳米管晶体管向正式商用  相似文献   

2.
《大众科技》2010,(6):6-7
近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先进炭材料研究部博士研究生汤代明和助理研究员尹利长在研究员成会明、刘畅的指导下,与金属所固体原子像研究部马秀良研究员、韩国成钧馆大学Young Hee Lee教授等合作,设计并制备出一种碳纳米管夹持的金属原子链器件,实现了金属原子链与碳纳米管的有效连接,为金属原子链的装配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5):555-555
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所助理研究员胡颖在陈韦研究员指导下,采用简单的溶液超声混合、蒸发成膜的方法,制备了碳纳米管/壳聚糖(chitosan)复合物薄膜,其中高导电的碳纳米管在不导电的壳聚糖体中形成了均匀的导电网络结构。当在悬空平放、两端固定的长条状薄膜上施加低压交流信号时,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2):162-162
分支和填充结构是两种最基本的纳米结构,可用于纳米开关、纳米存储器以及纳米器件的集成等。化学所有机同体院重点实验室在前期研究中,发现气流波动法町以制备结构可控的分支碳纳米管。在此基础上,他们选用不同的衬底,实现了铁填充碳纳米管的可控制备。根据这一发现,提出了分支和铁填充碳纳米管形成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5):562-562
金属所先进炭材料研究部博士生汤代明和尹利长助理研究员在成会明、刘畅研究员的指导下。与固体原子像研究部马秀良研究员、韩国成钧馆大学Young Hee Lee教授等合作,利用碳纳米管的纳米尺度中空管腔.  相似文献   

6.
《科协论坛》2015,(1):2
<正>包信和,1959年8月生于江苏省扬中市,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已发表SCI论文530多篇,论文被他引8500余次;申请专利90余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香港求实青年科学奖和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等。包信和研究员长期从事物理化学研究,在催化基础理论研究和能源高效转化过程新型催化剂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研究成果——发现并从实验和理论上证实碳纳米管孔道的电子限域效应,提出碳纳米管的"协同限域"调变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刘云圻研究员、张德清研究员、朱道本院士和他们的研究生,近期在利用有机氮氧自由基为半导体材料制备的场效应晶体管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有关研究成果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并发表在近期的J.Am.Chem.Soc.(2006,Vol.128,No.40,pp.13058—13059)上。  相似文献   

8.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2,(3):F0004-F0004
王守觉,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奠基人之一。1958年,他在国内成功研制锗合金扩散高频晶体管;1959~1963年负责研究全部硅平面工艺技术,并成功研制了五种硅平面型晶体管;1974年成功应用自制的图形发生器自动制版技术制成了大规模集成电路掩模版;  相似文献   

9.
<正>进入21世纪后,新兴技术的问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下面介绍的这些新技术,将在未来几年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原子级石墨晶体管2006年3月,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宣布研制成功一种石墨晶体管。2008年3月,美国IBM的科学家在世界上率先制成了低噪声的石墨晶体管。这一年的4月,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科学家海姆教授和诺沃谢洛夫研究员,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披露已开发出世界上最小的石墨晶体管,仅1个原子厚,10个原子宽。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1):104-104
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所芦露华博士在导师陈韦研究员的指导下,采用天然高分子/离子液体/碳纳米管等的超分子结构组装.成功构筑了“三明治”电容式驱动.实现了在空气中的低压大形变驱动特性。材料表现出对碳纳米管的助溶、分散及柔性器件封装等方面的明显优势。从而赋予电化学驱动器件优良的电极电导特性、电极电解质层面增强电荷迁移和电机械耦合特性、低压电化学稳定性、柔性以及生物相似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1 历史回顾从 195 0年 6月开始 ,经过两年的筹备 ,数学研究所于 195 2年 7月 1日正式成立 ,由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担任所长。最早成立的研究小组有数论、微分方程、力学、计算机研制、概率统计、代数、拓扑学等。 195 3年 ,该所有科研人员 32人 ,其中专任研究员 5人 ,副研究员 5人 ,助理研究员 6人 ,研究实习员 11人 ,合聘研究员 5人。仅在这 32人中 ,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就有 17人。他们开辟的研究方向为数学研究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 7年 ,中国科学院将与力学和计算机研制有关的研究工作另行组建了力学研究所和计算技术研究所。 1…  相似文献   

12.
纳米科技、信息和生物科技被认为是 2 1世纪科技领域的三大热点 ,它们的迅猛发展将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 ,纳米科技是信息和生命科技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共同基础。在纳米科技领域中 ,碳纳米管的研究自 1 991年首次报道以来 ,引起了各国科学家极大的兴趣 ,目前已成为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解思深及其领导的研究小组 ,在几年时间内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并先后在Naturet和Science上发表了 3篇文章。碳纳米管的许多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相似文献   

13.
汽车充电系由外搭铁发电机、晶体管调节器、蓄电池、电流表及充电指示灯等组成。常见故障有不充电、充电电流过小、充电电流过大、充电不稳、发电机工作中有异响等。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中国人》2011,(15):53-53
清华大学物理系薛其坤院士和陈曦教授.与中科院物理所马旭村研究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光谱法研究了铁基超导体—铁-硒(FeSe)的电子配对机制。FeSe单晶薄膜超导态的隧道电导光谱证明了FeSe超导体中的电子配对函数具有两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5.
雷蕾  刘政  赵素 《科技广场》2004,(7):81-84
本文介绍了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能和独特的孔隙结构,分析了碳纳米管作为摩擦材料添加剂的可行性和近期碳纳米管摩擦材料发展情况,为工业用材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潘秀莲潘秀莲,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她长期致力于碳基纳米材料和多孔氧化物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能源催化转化中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团队一起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国际上提出了碳纳米管催化协同限域效应的新概念,创建了合成气直接转化制低碳烯烃的新催化过程,发明了乙炔氢氯化非金属催化剂等。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面上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子课题,国际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信息》2003,(14):31-31
英特尔目前正在将半导体的微制造技术应用于生物科技。这是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帕特里克·基辛格在该公司主办的开发商论坛——2003英特尔春季开发商论坛(Intel Developer Forum Spring 2003)的主题演讲中宣布的。 流感病毒的直径为100nm,但半导体制造技术目前已经达到了90nm技术(晶体管沟道长度为50nm)的量产阶段。另外,英特尔表示,尽管仍处于研究开发阶段,32nm技术(晶体管沟道长度为15nm)已经达到实用水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由CCVD法制备的碳纳米管原料(CNTs-1)、经加热处理的碳纳米管(CNTs-2)和经硝酸酸化处理的碳纳米管(CNTs-3)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测定了20℃下三种碳纳米管吸附对-硝基苯酚的吸附等温线,并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进行拟合,探讨其可能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对-硝基苯酚在三种碳纳米管上的吸附量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吸附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经加热处理后的碳纳米管的吸附性能优于碳纳米管原料,而经硝酸酸化处理的碳纳米管的吸附性能反而低于碳纳米管原料。  相似文献   

19.
以二茂铁为催化剂,硫为添加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双壁碳纳米管宏观薄膜和长丝。透射电镜照片显示催化剂的浓度对碳纳米管的纯度以及双壁碳纳米管的直径都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20.
碳纳米管由于其独特的结构赋予其十分奇特的化学、物理学、电子学以及力学特性,这些特性使它在许多不同的应用领域里都显示出诱人的前景。本文在简要介绍碳纳米管的结构和性能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碳纳米管的制备和纯化方法及其应用,并展望了碳纳米管在未来高科技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