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高校贫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晓 《文教资料》2007,(16):25-26
由于我国高校自1989年实行收费制,加之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家对贫困生的资助体系还不够完善等因素,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国家和各高校都在逐步完善贫困生的助学体系,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贫困生自己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卞雅琼 《文教资料》2009,(25):199-201
我国高校贫困生人数迅速增多,数量庞大的高校贫困生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高校工作的重点、难点.如何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落实好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解决高校贫困生认定问题,是高校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社会转型时期高校贫困生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时期以来,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对高校贫困生界定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高校贫困生问题对学生、高校、社会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些在新时期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新思路:高校管理要坚持校园公正的原则、构建新的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切实保护高校贫困生的隐私、积极探索新的扶贫路径。  相似文献   

4.
关注高校贫困生:问题、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高校贫困生人数和比例迅速增长 ,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贫困生的正常生活、学业 ,而且引发越来越多的家庭和社会问题 ,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对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问题的现状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从政府、高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切实解决贫困生问题的对策 ,其中政府统筹、政策导向 ,尽快完善贷学金制度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自我国高校实行扩招和收费制度改革以后,高校贫困生就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研究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进一步完善高校贫困生援助机制,有效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学业和就业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高校贫困生援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做好贫困生援助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贫困生现象日显突出,数量庞大,比例不断增加,成为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积极、稳妥、有效地解决贫困生问题事关我国高校健康发展的大局,刻不容缓。从大量的调查统计资料入手,分析了我国高校贫困生现状及其及发展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探索建构有效的政府、社会、学校等多位一体的贫困生扶助机制。  相似文献   

7.
高校贫困生非正式支持的现状与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过程中,政府、学校、社会及贫困生家庭等已经作出诸多努力,初步形成了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体系。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体系,主要包括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两种形式。所谓高校贫困生正式支持,是指国家直接干预并用财政和法律等的规范性来维系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方式。所谓高校贫困生非正式支持,是由亲属、邻居、朋友以及社会组织等构成的初级群体,对高校贫困生提供的经济、劳务、精神等方面的支持。这两种支持各有所重、各有所需、各有所依,共同担负着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职责。一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高校贫困…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和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成为近年来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文章在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产生原因及高校贫困生认定难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高校贫困生认定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理念与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了家庭收入的差别,特别是我国高等教育于1997年招生全面实行并轨收费制度以后,一个新的社会弱势群体--高校贫困生诞生了.也由于种种原因,贫困生数量日益增多,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一个令人忧心的不和谐问题.系统了解我国高等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用和谐社会理念对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入全面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贫困生和贫困生资助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我国在长期实践中制定出一套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目前,采用奖学金、学生贷款(贷学金及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减免学费等资助政策。通过分析我国高等学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在体制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其中,高校贫困生问题是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新问题。高校贫困生问题的出现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当前高校贫困生问题已不再是一个教育问题,它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做好高校贫困生工作,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研究高校贫困生相关问题,特别是研究和解决高校贫困生思想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保障体系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收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贫困生问题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能否建立合理的资助保障体系,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已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保障社会公平的瓶颈。因此,通过回顾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保障工作开展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完善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奖、贷、助、补、减、勤”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但也存在着不足。进一步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及贫困生个人的共同努力,其中加大政府投入是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根本,国家助学贷款是解决贫困生问题的主体,高校是解决贫困生问题的关键,进而逐步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贫困生助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思考范安平,眭依凡高校贫困生问题是世界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在我国,由于近年来经济转轨和大学招生制度的改革,这一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深入探讨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的构成类型,贫困生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及解决途径,对于...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资助相关措施的研究,而对高校贫困生"后资助时期"的关注则较少,提升贫困生"后资助时期"发展问题不仅关系到贫困生走上社会的基本生存,而且关系到贫困生今后的稳定与发展。为此需要国家、社会、高校及贫困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从而达到其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探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自我国高校实行扩招和收费制度改革以后,贫困生问题日益突显,成为高校发展中的一大难题。贫困生群体数量庞大,比例不断增加,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业,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政府、高校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救助贫困生,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国外高校的先进做法值得借鉴,应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  相似文献   

17.
试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贫困生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下文简称贫困生)人数增长很快,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成了广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也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健康发展.本文对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问题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剖析,从政府、高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解决贫困生问题的对策,指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是要在物质和精神上双扶贫.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校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高校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生.目前,在我国一般高等学校中,贫困生人数约240万,占在校生总数的10%-20%,特困生人数约160万,占在校生总数的5%-10%.由于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家长揪心、学校担心、社会忧心的不可轻视的问题,了解和掌握贫困生的心理及其人格发展已经成为高校育人和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20.
徐娟 《文教资料》2013,(29):164-165,167
在高等学校的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产生的各种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尖锐的背景下,对贫困生资助方式进一步研究后发现,目前我国对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下的各类资助方式,不能满足高校贫困生的需求。经过高校贫困生资助需求调查,全面了解贫困生对现有资助方式的满意度状况和其他需求,提出今后改良资助工作的方法,拓展高校贫困生资助方式.将各类资助用到贫困生最需要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