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活动的核心,就应该到作业中去手求,而不是到传统的所谓学科中间去手求。——杜威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老师们几乎每天都会布置作业,但学生喜欢老师布置的作业吗?理想的作业行为除了"完成"和"正确"外,更重要的到底是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活动意图 "国王生病了"这个语言活动以往是遵循以阅读画面、问答讨论为主的教学思路进行设计的.但是,如果单纯地让幼儿看着画面,老师为幼儿读一段,然后提一些问题让幼儿来回答,整个活动过程未免有些枯燥,不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  相似文献   

3.
设计意图 孩子入园一段时间后,跟班上的老师、小朋友都熟悉了,为了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让孩子在活动中有语言的交往、愉快的情绪体验,设计了大带小游戏。这类活动对大孩子小孩子都有益处。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用多种方法钻过桥洞(低头弯腰、手膝着地、手脚着地、蹲着走、匍匐等)。 2.请大孩子教小孩子,双人面对面交叉拉手,举起做桥洞。 3.学习跟大孩子交往,合作游戏。  相似文献   

4.
【场景描述】备课组长:今天上午,仲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节"主备试教"课——《孔乙己》(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现在,首先请仲老师谈谈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相似文献   

5.
设计意图本次活动设计源于网络上的一段手影视频。观赏后,我收集了大量有关手型的多媒体资料,进一步了解了艺术作品中手型的运用,针对我班幼儿对动物感兴趣的特点,确定了本次美术活动的基本程序:"师幼创作‘手指花’—观看手影电影—猜猜小动物—摆手型进行联想—立体彩绘",希望无论在创作内容和形式上都能对传统美术教学有所突  相似文献   

6.
奇妙的手影     
李励荼 《教育导刊》2005,(12):37-38
一、设计意图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见本班的一位幼儿在阳光底下,做出各种不同的手影,引起旁边其他幼儿的好奇,他们也不约而同地跟随着做手影.于是启发我设计有关于手影造型画的系列活动,由此也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正设计意图在我与中班幼儿共同游戏、玩耍时,发现他们虽然非常喜欢动手操作的活动,但是对手本身的认识却很少。我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能力,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目标1.了解手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学会保护手。2.用小手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增进触觉的敏感程度。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神秘百宝箱一个,内装大球、小球、三角形积木、魔方、毛绒玩具、绳子、山核桃、苹果、香蕉、不规则纸团等物品。活动过程一、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导入二、了解手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学会保护手  相似文献   

8.
设计意图 手影游戏是孩子们在阳光下经常玩的一个游戏.我想,如果把这些灵活多变、稍纵即逝的手影造型通过美术活动固定成形象生动的玩偶,一定会使孩子们的游戏变得更有意义.由于中班孩子的小肌肉群尚未发育完善,运笔、剪裁还不自如,要完成完整作品是有困难的.  相似文献   

9.
正最近,本人有幸参加了区数学教研员闻黎明老师组织的区4-5年教龄教师课堂教学比武观摩活动,"比武"以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其中一组课题是浙教版七(下)《单项式的乘法》.上课的几位老师都显示了其不凡的功力.各位年轻老师的精心备课和创新设计都很有特色,特别是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上令人眼前一亮,不仅能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较好的利用教材,而且还能另辟蹊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通  相似文献   

10.
正我校语文组在上学期开展了"高质量提问研究"的教研活动,由朱娜老师、缪秋菊老师分别执教《夸父逐日》、《伟大的悲剧》一课。我尝试着从"学"的角度对学生的应答情况进行课堂观察。我采用了两张观察量表——语文课堂学生应答数量表(见表1)、语文课堂学生应答质量表(见表2),意图用一系列具体数据,分别从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两个层面,来  相似文献   

11.
教材解读"读"什么?我认为老师们最为关键的是怎样"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我想用以下实例来说明教材解读到底应该"读"什么. 例1:"读"教学要求. 在小学数学教材的练习中有如下形式: 6×3=20×5=700×800= 60×3=20×50=70×800= 600×3=20×500=7×800= 有些老师,让学生计算完毕,答案正确就满足了——降低要求. 有些老师,要求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说出找到的规律——拔高要求.  相似文献   

12.
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让他们去发展自我的个性,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我们想到了活动课这一形式。一、把活动的设计权交给学生过去,活动课自始至终掌握在老师手中,从活动设计到活动实施都按照老师的意图有条不紊的进行,  相似文献   

13.
<正>数学复习课是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的重要课型.复习课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运用、基本思想的感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本文笔者以苏科版九年级的"一元二次方程(复习)"为例,在认真研究教材和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确定了抽丝剥茧、皆回本质式的设计思路.现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意图以及对复习课教学的思考展示如下,与各位同行交流,以作抛砖引玉.一、教学设计与意图1.复习定义,引出课题  相似文献   

14.
韩军老师《雷雨》课通过"神秘"的主题来源,借助《雷雨》剧本引导学生来演绎"神秘论".表面上看,韩老师的课新颖独特,富有创新精神.一旦突破"精彩纷呈"的背后,笔者却发现韩老师的课远离了课程.韩老师所演绎的五个"神秘"中的四个,都能在文本中得到充分的解释.韩老师的"神秘论"其实是对剧作者的一段话的曲解,作者意图本不能用来代替文本意图,何况是曲解作者的意图.笔者认为,阅读教学既不能采取观点先行的教学法,也不能脱离语文课程体系而任意确定教学内容;否则,就会成为阅读教学之祸.  相似文献   

15.
设计意图 每次在科学发现室开展活动,那台石磨是最吸引孩子们注意力的.孩子们在和老师一起磨豆浆的过程中惊奇地发现:最后是由一块小小的纱布将豆浆分离出来的! "这是为什么呀?"孩子们好奇地问我,我没有马上告诉他们,却由此想到了一个很有趣的活动内容"小小筛子本领大".  相似文献   

16.
教学过程Step1.Warm-up1.Get two students to teach the words and chant.(让两个学生组织课前三分钟活动,主要有唱歌、教读单词和儿歌、带领全班学生复习本单元所学内容,为新课作铺垫。)【设计意图:让学生组织"课前三分钟"活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同时教师可用这个时间准备课前板书。】  相似文献   

17.
正设计意图:每年我园大班教师都会联合各个小学低年级教师开展"幼小衔接"教研专题活动。"孩子们进入小学,课间休息时间都不太会玩"成为今年的焦点和议题。从大家热烈的探讨中,总结出大部分孩子"不会玩"的主要原因:一是幼儿园教育模式与小学教育的差异性。在幼儿园,教师和孩子时时刻刻都在一起,一日活动基本上都是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控之下,久而久之孩子们形成了依赖心理,听老师的指令做事情,缺  相似文献   

18.
设计意图 最近幼儿园附近的大路正在拓宽,孩子们经常问:"老师,为什么要修路?""工人修的路怎么这么平?""都用了什么工具?""铺路用的是什么材料?"既然幼儿感兴趣,并且铺路现场离我们幼儿园又很近,引导幼儿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并有探究欲望,是课程改革赋予我们的责任.于是,主题探究活动"开发区的路"就由此生成了.  相似文献   

19.
观察与归纳     
活动目的1.从生活入手利用简单枚举,感悟并掌握一般归纳的方法。2.尝试用归纳的数学方法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感悟数学方法的魅力。3.在学习生活中提高独立探究与自主发现的学习能力,并在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走向上加以引导。一、情景活动:建构数学方法。1.学会观察,引发问题。师:刚才欢迎老师时,你们用身体的哪个部分来表示的?生:手——活动过程师:谢谢你们(教师向一位同学伸出手,学生也伸出手和老师握手),看,用你们的小手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们的距离,那我们今天的活动就从手开始吧!师:请把你们的手伸出来,手没有什么特殊的,是不是?但其中…  相似文献   

20.
设计意图 在开展主题活动"竹文化",收集有关"中国竹文化"的活动资料过程中,我们发现哈尼族的一种特色艺术表现形式——竹筒节奏(即,配合音乐节奏用竹筒敲击地面).在前一段时间的打击乐活动中,我班幼儿对不同材料敲击所表现出的不同音质很感兴趣.竹筒是幼儿没有接触过的、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在少数民族(如哈尼族)的艺术活动中常常作为一种打击乐器使用.如果将竹筒作为一种打击乐器运用到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相信会增强幼儿对打击乐活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