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种职业,叫“记者”,狂风暴雪里,向前,向前,采集寒风的讯息,体味雪花的温度,出现在行路艰辛的回乡游子面前,报告着最新的消息。  相似文献   

2.
连谏 《出版参考》2009,(5):34-34
她是超市仓储管理员,丈夫是出租车司机,她对生活没有太多的奢望,只要孩子能健康成长,丈夫每晚能平安收工归来,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3.
近一段时间来,在龙江大地乃至全国上下都掀起了一股学习“最美女教师”张丽的莉热潮。中央、省、市等有关部门也相继作出了关于开展向张丽莉学习活动的决定。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强调,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张丽莉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高尚情操、弘扬新风正气,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践行者,做良好社会风尚的积极推动者。省委书记吉炳轩赞扬张丽莉的英勇行为表现了一名人民教师慈母般的大爱情怀,展现了纯洁无私的大美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4.
感恩不避亲,在这里我要花点小篇幅,稍微谈一谈我的导师王锦贵教授。 王锦贵教授和我的师生关系是天作之合。这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老家在豫东的洧川,我的老家在豫西的栾川,都有一个川,我们是一个省的老乡。更巧的是,王老师的名字和我父亲的名字只差一个字,凡是熟悉我的人,听到我导师的名字,一准会认为我的导师就是我的亲叔。因为这两层原因,所以我很少向我的家乡人炫耀我的导师,我很怕那些联想丰富的四邻们以讹传讹,由此怀疑我考上北京大学的正当性,还以为我开了多么大的后门,走了多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作为河北电台六名赴四川特派记者之一、同时也是河北派往四川地震灾区采访的所有媒体记者中仅有的两名女性之一,我很幸运,可以有机会作为一名记者亲历这场灾难、见证这段历史。哀痛、震撼、欣慰……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难以用语言十分准确的表达出这种感受究竟是什么?但是在这个情感的漩涡中,感觉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牵动着我,总有一种力量在鼓舞着我。  相似文献   

6.
李晓彤 《大观周刊》2012,(43):253-253
本文以作者的感受,结合社工现在的发展状况,写了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所具有的特征:相信、赋权、增能、关怀、同理。社工用一种相信的视角发现人的权能,使人得以实现。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面对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各种困境,社会工作越来越被人所重视。社会工作者的春天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7.
宫礼 《新闻世界》2008,(7):21-22
“无论谁死了,我都觉得是我自己的一部分在死亡。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约翰·唐恩 从5月12日开始,16世纪英国诗人兼神学家约翰·唐恩的这句话就一直在大脑中浮现,因为这一刻,我们都是汶川人,那里也是我们的家园。“海水卷走一杯泥土,我们的大陆就少了一角。一个生命消逝了,我们就少了一个亲人。”这是我刚刚从四川回来后的最深感受。  相似文献   

8.
从四川灾区采访回来已经好多天了,这些天,思绪并没有完全平复。眼前,仍时常浮现成片的废墟,当然,还有废墟后那些坚强的背影;眼前,仍时常浮现连片的帐篷,当然,还有帐篷里那些坚毅的目光……我是5月24日一早从上海飞赴成都的。此时,距地震发生已经12天  相似文献   

9.
徐生 《军事记者》2008,(7):12-14
“这是一个危急时刻,特大地震把汶川等地摧垮。在这场巨大的灾难面前,你们用手中的笔、镜头记录灾区的悲情大爱,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与灾难抗争的精神风貌……人民永远将你们铭记!”  相似文献   

10.
钱卫星  许斐 《新闻实践》2011,(10):24-25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诸暨日报关于“病坚强”柴水萍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并受到浙报集团领导、诸暨市委书记的好评和批示肯定。在这次采访中,我们身入、心入,全方位深下去,全方位多角度采访,与报道对象心贴心,挖到了新闻“富矿”,做了一个成功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5月12日下午2时28分,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全国震惊,全球关注。地震强度之大,范围之广,破坏之重,史所罕见。灾情就是命令,在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以下简称川报集团)党委、集团编委会、集团抗震救灾宣传应急协调小组领导下,川报集团12报2刊1网站,尤其是四川日报、华西都市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月,我带着上海新闻晨报“世博家庭”,从上海到美国底特律采访北美车展。然而,海地大地震的惊人消息,让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3.
围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山西广播电视台农村广播由三名总监分别带队奔赴基层,深入到老百姓中间,从他们真实的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将他们最感人的事迹用话筒鲜活地记录下来。我们作为其中一路,走进了山西省原平市楼板寨乡西庄村,采访一对老夫妇——陈天文、郭改然。  相似文献   

14.
我们采写的长篇通讯《光明使者江小金》9月13日在浙江日报头版和全省11家市级党报同步刊发后,网络转载率高,社会影响大,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5.
2012年5月20日,《揭阳日报·家庭版》发表了一个专题:《绿色家庭,幸福生活从这里开始》,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我接到读者许多祝贺的电话,作为该专题的文字记者、摄影记者,我对这个专题非常有“感觉”。  相似文献   

16.
2008年3月1日至5月31日,在大众报业集团编委会的推荐和支持下,我有幸申请到财经杂志奖学金项目,到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脱产学习。 三个月中,我目睹了未名湖冰雪的消融,朗润园里次第盛开的花朵,还有胡锦涛主席视察北大当日的满天飞絮。声名贯耳的国内外经济学家的名字,从亚当·斯密、凯恩斯、索罗斯到张五常、林毅夫,让我重新了解到.原来经济学研究是一门如此广博、深厚而又复杂的学科,堪称奥妙无穷。  相似文献   

17.
2002年,被称为世界化石宝库的辽西朝阳,又发现了两种新翼龙。在2003年1月出版的《古脊椎动物学报》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周忠和、汪筱林博士,报道了他们的这一研究发现。他们把这两种新翼龙,分别命名为顾氏辽宁翼龙和张氏朝阳翼龙。顾氏指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杰出的古生物学家顾知微,而张氏就是指我。他们在论文中称,种名张氏,谨献给《朝阳日报》记者张万连先生,以纪念他长期宣传热河生物群化石保护所做的辛勤工作。以记者姓氏命名古生物化石,起码在中国是首次。1月29日新华社报道了这一消息后,…  相似文献   

18.
右面这张图片是2011年12月7日《舟山日报》第4版《肢残乞丐力劝轻生者引热议》的配图。2011年12月5日下午,在舟山市定海区,一位男子扬言要跳楼自杀。在数百名围观者中。一位跪坐在滑板上的肢残乞丐向站在建筑物14楼顶层的自杀男子大声喊话。他告诉轻生者他自己的经历,劝说他不要跳下来。得知轻生男子最终放弃轻生念头,他才坐着滑板离开现场。画面上,这个跪地而行的肢残男人仰面疾呼,我们看不到他的整张脸。但看得清他声嘶力竭的情状,他因用力呼喊眉毛高高耸起,眼睛挤成一条缝,带出了三道深刻有力的皱纹。这个抓拍的画面,其中包含的强烈对比,瞬间击中了我的心灵。作为媒体人,我对摄影记者在这一刻体现出来的职业水准深深佩服。  相似文献   

19.
右面这张图片是2011年12月7日《舟山日报》第4版《肢残乞丐力劝轻生者引热议》的配图。2011年12月5日下午,在舟山市定海区,一位男子扬言要跳楼自杀。在数百名围观者中。一位跪坐在滑板上的肢残乞丐向站在建筑物14楼顶层的自杀男子大声喊话。他告诉轻生者他自己的经历,劝说他不要跳下来。得知轻生男子最终放弃轻生念头,他才坐着滑板离开现场。画面上,这个跪地而行的肢残男人仰面疾呼,我们看不到他的整张脸。但看得清他声嘶力竭的情状,他因用力呼喊眉毛高高耸起,眼睛挤成一条缝,带出了三道深刻有力的皱纹。这个抓拍的画面,其中包含的强烈对比,瞬间击中了我的心灵。作为媒体人,我对摄影记者在这一刻体现出来的职业水准深深佩服。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时间在这一刻定格,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顿时让许多人的命运改变,历史被重重画上一笔!这一刻,逃生、躲避灾难理所当然是第一反应,然而有一群人,抄起手边电脑、扛起沉重的机器,第一时间从全国各地冲向震区,克服重重困难,以亲身经历向外传播最及时的讯息,报道灾情、传递党和政府抗震救灾最新精神,用笔和机器记录下一段段真实的、令人动容的不平凡故事。这就是新闻工作者,在紧急时刻,他们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奔赴震区,记录一个个感动瞬间的同时也积累了别样的职业感悟。他们在震区有哪些经历?第一时间奔赴有何困难,怎样应对?危急条件下工作受何限制,如何突破?在采编业务上,此次经历有何经验总结?本刊特辟专栏,关注震区中的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