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教学和新课程教学是有本质区别的。请看下表: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探索新课程改革下的新型教学,笔者在施教“二氧化碳”时,在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方面作了新的尝试.即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搭建鲜活的化学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向生活.亲近自然.到生活中和大自然中去学习活的化学知识。探索化学的规律.解决心中的疑惑。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评价、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命题思路例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对教学质量的认识在不断地提高,教学评价改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们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的基础J‘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我们认为教学评价的目的要由单纯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的功能要由单纯检测学生、考评老师,转变为同时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的方式要由单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改革中产生的科学课程(以下简称《科学》)要求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笔尝试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让探究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行猜想、探究:课后布置生活中的趣味小实验.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论传统语文教学及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语文教学由于存在着三个基本向度的价值偏离与关系失衡,从而造成了语文教育教学的种种问题与弊端,最后集中表现在教学的质量上。在热切地关注并推进当前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同时,理性的思考又告诉我们:一、如何科学地界定语文学科、课程与教学的不同性质;二、语文课程改革不应套用统一模式;三、如何有效区分“新时期教育”与“应试教育”概念;四、解决教学质量问题必须从课程资源整合与教法创新同时入手。  相似文献   

5.
谢淑真 《福建教育》2007,(11):20-21
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一个亮点。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中,重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是一个突出特点。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要渗透探究学习的方法,比如,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带着问题搜集资料,带着问题共同讨论,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尝试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在过程与方法上,从提出问题、搜集资料、独立思考到共同讨论,一直到最后的学习成果的展示,都有一条探究的红线贯穿在综合性学习之中,既有兴趣、情感的激发,又有学习方法的渗透;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逐步培养探究的恒久兴趣。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诚然,生活便是语文学习的根,语文学习一定要在生活中吸纳与倾吐,不管是发展语感,还是培养语文实践能力,都离不开生活输送的养分。我认为要让语文学习有  相似文献   

7.
在课程改革中,作为语文教学,如何应时而变,推陈出新,与新课程同步,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并认真探索的问题。我以为,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现阶段语文教学现状,亟侍强化以下“四种意识”。  相似文献   

8.
一、新闻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意义 新闻资讯是与时俱进的语文教学素材,蕴含着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但是纵观整个小学语文课程,新闻资讯的课程设置及教学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它在语文教学当中的比重也远远跟不上它在生活当中的比重,甚至可以说在这方面是一个空白。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在小学阶段设置合适的新闻课程。借助这些课程,以实现以下目标:①开拓视野,取得新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做到“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②扩大语文学习资源,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践行“大语文观”;③培养读书看报的良好习惯,陶冶情操,品味“快乐语文”;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第三学段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分别有:“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尝试,选择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手段来指导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同于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环境,为教师更好地展开课程教学工作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同时让学生对文本知识的学习与探究变得不再被动。可以说,这对于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深入学习的意义是巨大的。因此,在教学阶段,需要教师充分重视学生的课堂学习,既要帮助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又要让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不再陌生。同时,还要从活跃课堂的气氛入手,对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调整和改变。此外,教师还需要立足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况,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补充学习材料,以此解决单靠教材无法满足学生课堂学习的问题,从真正意义上让语文课程教学有意义、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学阶段,语文是基础性课程。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将来赖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保证。但一直以来,中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不高,且年级越高的学生越不喜欢学习语文,致使中学语文教学效率一直偏低。  相似文献   

12.
一、作文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整体设计基于课程整合的行动理论和科学育相似论,我们尝试着把综合性学和作文合为一种课型,在同构共生、乳交融、交相辉映中创获最佳的课效益。我们引领学生结合语文学习,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在家庭生活、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解决简单问题;为解决与学习和生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资源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告;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同讨论。在这个方面,初中的语文课程作了些尝试,小学语文课程亦可借鉴。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上册综合性学…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授法”历尽沧桑,改革开放以后,突飞猛进,发展成为“语文科教育学”系列课程,成绩空前,问题也较突出:其中科学性、先进笥和针对性、实用性统一问题,特别要求课程、教材、教师进行三位一体的整体改革:首先应区别语文教育学的科学体系和课程体系,分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并为课程和教材正名;其次是建立语文科教育学-语文科教育(学)论-分科教学三级整体改革体系,以使扣紧“语文课标”,同步改革,分流整合,聚焦成材,集约实用。  相似文献   

14.
黄桂林 《江西教育》2002,(10):26-27
社会大课堂,课堂小社会;生活大课堂,课堂小生活: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各自扮演着特定的角色,使我们的社会显得丰富多彩。如果我们把握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课堂表演,从而把语文学习的课堂,作为学生生活的社会,把学生作为社会中、生活中的一个个角色,那么,学生在课文阅读中,就能得到语言情境、语言内涵、语言情感的感悟,得到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得到生活情趣的感受。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就能兴趣盎然,乐此不疲。一、课堂表演的多原则1.目标性原则。课堂表演要有明确的目…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以下几点做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把握方向?对此问题,众说纷芸,莫衷一是,笔者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不仅是一种课程实施,更是进行课程发展的实验室,如果我们在新课改语文教学中,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仍习以为常,学生的学习方式依然如故,那么课程改革必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在此,我对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提出如下建议,仅供从事语文教学的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新课标”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明确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特别是综合性学习内容的设置.加大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拓宽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空间,为语文学习注入了新的源泉。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下面我就“如何让语文活动课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8.
推行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引发了课程的深刻革命。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改变旧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难点。在探究这一问题时,我们认为充分发挥现代教育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是一片沃土。我们在建构校园网、依托校园网、开发课堂和课外的网络教学平台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1 数学建模教学的重要性 二十一世纪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加强综合性、应用性内容,重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逐步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纵观近几年高考不难推断,数学应用题的数量和分值在高考中将逐步增加,题型也将逐步齐全.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数学建模正是数学素质的最好体现.目前中学数学教学现状令人担忧,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应用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至于如何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和处理学生周围的生活及生产实际问题更是无暇顾及;为应付高考,只在高三阶段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因学生平时很少涉及实际建模问题的解决,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在中学加强学生建模教学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曾青 《湖北教育》2004,(9):32-33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我校语文教师在专家的悉心指导下,迅速转换观念,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走进新课程,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而成长。大家在教育理论的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在师生教学相长中不断提升自己;在教学研究中不断发展自己。我们是一支平均年龄才28岁的年轻的语文教师队伍,我们虽然缺少经验,但思维活跃,善于学习,乐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