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娟玉 《职教论坛》2004,(8X):58-60
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知识差距(知沟)的新形式——“数字鸿沟”出现了,它所带来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将成为互联网时代必须应对的难题。这个难题解决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在21世纪实现飞速的跨越式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难题,跨越数字鸿沟,以实现新世纪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彦 《成人教育》2021,41(8):31-35
我国社会老龄化同智能科技发展一样势不可挡,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社区教育应深入分析老年人面对"数字鸿沟"的困境,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教学优势、资源优势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提升活动.为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社区教育应完善教育管理与保障机制、拓宽宣教渠道、实现教育方式与内容分层、开展全方位数字反哺、聚集多方社会力量,促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融入智能社会.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必须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有坚持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始终贯穿发展这一主题,才能抓住机遇,解决发展中的重大课题,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网络阅读因其巨大的优势,已经日渐成为阅读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数字鸿沟的存在,广大农村和经济不发达地区民众并未从网络阅读的快速发展之中获益.图书馆因其公益性质,应当在解决这个问题之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5.
实现高等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客观要求.中外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表明,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当前要实现高等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观;加强师资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体制创新,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跨越式发展提供组织、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鸿沟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我国高校图书馆也存在数字鸿沟,并制约着自身的发展。加快图书馆信息化进程,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是解决高校图书馆数字鸿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张松晨 《文教资料》2008,(36):83-85
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知识的爆炸和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知识将成为社会的最主要的生产要素,知识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最主要动力.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沉着应对千变万化的社会,才能接受一个又一个的挑战,才能以创新、实践的精神去解决错综复杂的难题,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减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难以绕开且必须尽快解决的难题.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使基础教育的目标难以全面实现.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是多种原因导致的结果,要实现"减负",必须强势规范办学行为,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鸿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数字鸿沟出现的关注,不仅仅是由于道德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它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在本文中,作者分析了以下问题:一、我们是否有可能通过适当地应用信息技术,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公平的全球社会?二、信息技术是否可能进一步扩大这种鸿沟?三、我们是应该固守在原有的无效的策略层面,还是站在更高层面从现有的技术中寻求解决数字鸿沟的方法?关于数字鸿沟的统计数字告诉我们,数字鸿沟与传统意义上的贫富差距有密切关系.认识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理解贫穷对扩大数字鸿沟的巨大作用.葛利教授认为,如果我们确实想实现全球范围电子学习、电子保健和电子商务,建立适合当地文化的资源是关键,也就是说,语言本土化、内容本土化、咨询本土化和"用户定制"是关键.葛利教授总结到:我们确实有可能通过适当应用现代技术,创设更加公平、平等的全球社会,但是,在现实中有一定的条件局限.  相似文献   

10.
大规模的线上教学真实完整地暴露出我国城乡基础教育"数字鸿沟"的客观存在.深入探讨城乡基础教育"数字鸿沟"的表征,系统分析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消弭鸿沟,有助于促进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基于现有研究的分析,城乡基础教育的"数字鸿沟"可界定为城乡中小学在数字信息设备接入及师生在信息技术能力、数字使用素养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将其作为调查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实施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实证调查,发现乡村中小学生线上学习的便捷性不如城区学生;乡村中小学教师线上教学技能不如城区教师;乡村中小学师生有效用网情况不如城区师生.究其原因,城乡二元结构、乡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动机不强与热情不足、城乡中小学师生网络使用差异等共同造成并扩大着城乡基础教育的"数字鸿沟".为此,应弱化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加强乡村基础教育数字化建设;加强激励、培训,"内外兼施"提高乡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引导乡村中小学师生有效使用网络,集中发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优势效应.  相似文献   

11.
数字鸿沟是"知识沟"理论在这个信息时代的新发展,是指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困者之间的差距,它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导致数字鸿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弥合数字鸿沟的关键不仅在于扩大信息数字技术的覆盖面积,更在于提高中、低端群体自身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技术红利。然而,随着老龄化加速,老龄人口数量与日俱增,数字知识基础薄弱与数字消费理念"滞后"的老龄人口正面临巨大的"数字鸿沟"。在指出数字经济为老龄人口带来的"数字赋能银发经济、老年生活质量提高及数字创新老龄就业岗位"三大新机遇的基础上,识别了数字鸿沟对老龄人口的三大冲击,包括新技术取代老龄就业岗位、数字产品适老化不足及年龄不平等问题凸显。数字鸿沟不仅限制了老龄人口的数字经济参与能力,也不利于社会整体的共有共享发展。为此,应从政府、社会、家庭三方视角提出应对之策:应加大老龄人口社会保障力度,推出数字适老化产品,以及实施家庭数字反哺。三方协同发力,能够助力老龄群体跨越数字鸿沟,充分融入数字经济,实现数字经济福祉的全民共享。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被列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程,其中解决好"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建设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城乡差距中的"数字鸿沟"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而以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数字化新媒体在城市的优先发展更扩大了城乡"数字鸿沟",并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在这样的形势下应加快新媒体在农村的发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新农村信息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数字鸿沟"现状分析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鸿沟”是信息时代的一种现象,存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我国,“数字鸿沟”也存在于国内的不同地区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以及不同阶层之间。要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应当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力的措施,理性地消除“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15.
针对"校校通"工程建设后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走向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班班通"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历史选择这一命题.从事物发展历程来看,"班班通"是由教育主体反思性行为导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行为,其建设具有较大的教育学意义.通过分析"班班通"建设中需要克服的种种问题,可以发现"班班通"建设仍然需要一个较长的建设周期,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人们认清问题、转变观念、深化体制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消除"数字鸿沟",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河南省实施“数字河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河南”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发展模式,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倡导人才流动,知识流动,推动知识创新,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抢占高新技术的“制高点”,实现河南省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可持续发展是其发展目标;“赶超式、跨越式”是其发展模式;“数字郑州”、“数字交通”和“数字农业”是其战略重点,并概述了战略步骤中各个步骤的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17.
初中数学总复习的任务重、时间紧,为了巩固学习的成果.必须进行复习。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讲述的就是要复习这个道理。复习,可以使自己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同时还可以解决一些听课时未能解决的问题.复习还可以使自己的知识系统逐步明了.更深刻的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把握主次,提高效益,关键是做好复习中的"收"与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协作学习项目"的实践,阐述了项目学习凭借城乡学校间网络携手,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假设-求证"的探究学习,从跨领域学习到多学科融合改善课程的尝试.文章着重论述了项目学习对于创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探索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多样化整合,以及缩小东西部教育的"数字鸿沟""知识鸿沟"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什么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教师创设认知活动的条件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身情感体验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迁移到课程情境中解决的新问题,也有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的,通过数学模型求解、假设、推理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公益"结合了虚拟实践与现实实践,让"指尖公益、人人公益、快乐公益"成为现实.然而,公益模式的变革也引起了"数字鸿沟""群体性迷失""参与动机"等困境.破除上述困境,将进一步有利于将"互联网+公益"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