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刘瑞德 《东南传播》2016,(7):167-168
本文对福建省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中心102台迁建新址后,首次采用并馈式自立塔中波天线的情况进行介绍。分析了该类型中波天线在结构、电气原理、防雷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天线调配网络做出技术改进。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化信息传播多元化的发展中,广播电视占据重要地位,在广播电视中,发射天线是重要的运用技术之一,该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对信号传输速度与质量进行显著提高。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通常存在一定的技术障碍,会对广播电视的信息造成较大影响,使得广播电视无法正常运行。因此,需要对这些常见技术故障进行详细了解,以便给予有效的措施解决,确保广播电视正常运行。在本文中,就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进行了解,并分析常见技术故障,给予针对性措施解决。  相似文献   

3.
现如今,广播电视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已经从传统的天线接收方式过渡到了无线发射技术,更新了广播事业的技术,促进了广播事业的发展,无线发射技术不仅在广播的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在更多的领域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概念,以及无线发射技术的特点和它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天线的效率,中波频段的天线往往取四分之一波长,大多都很高,且在天线的底端地面铺设很大的地网(半径与天线高度相当)来形成低耗的电流回路,从而造成很大的投资和占用大面积土地资源。为克服以上矛盾,福建省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中心因地制宜,根据602台天线场地迁址和需要覆盖的情况,与众力传输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制了中波小型发射天线,其高度为二十分之一波长左右,是传统天线高度的五分之一。该小型中波发射天线不需要敷设大面积的地网,从而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经过反复试验,最后投入使用的小天线,具有稳定性高,工艺简单,架设方便,调试…  相似文献   

5.
2019年11月初,5G技术在我国正式上线标志着5G时代的到来,为广电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进一步推动着广播电视行业转型与升级。本文简要概述了5G技术的应用优势以及其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体现,并重点介绍了5G时代下广播电视科技的发展趋势,希望为广电媒体行业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中国的广播电视发射事业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对维护制度进行规范、对技术管理进行完善,因此能够将更好的服务提供给广大的观众。然而在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维护当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所以必须要对这些问题予以充分的重视,将各种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工作做好,这样才能够使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作用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最终使正常运行的广播电视相关设备得到保证,并且保证广播电视信号能够在接收和传输的过程中具备高效、稳定以及正常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广播广电发射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以数字逻辑电路为代表的集成电路,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使得在我国广电媒体中得到应用的广播调制的方式也不断得到发展,而现在技术最为先进的调制方式是采用全固态模式的数字调幅发射机,该种发射机在发射机技术历史上也是里程碑式的,也在实际中得到了许多应用。而为了在实际工程中,更好地完成10KW中波发射机的调试安装工作,本文于此首先介绍了中波发射机的发展背景及技术原理,并结合实际情况,介绍了一些关于10KW全固态中波发射机的安装维护要求。  相似文献   

8.
天线的历史始于1887年赫兹验证电磁波的存在,当时发射天线由两只金属球组成,接收天线为环天线。1897年波波夫使用尺寸很大的长波天线,实现了距离5KM的无线电通讯。1901年马可尼研制了第一副大型的垂直接地天线,实现了距离达3700KM的长波远洋通讯。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波导技术、雷达技术的全面应用,喇叭天线、抛物面天线、透镜天线的相继产生和运用,中波天线也得到不断地改进和发展,如今中波天线已基本定型。中波广播的频率为526.5-1606.5KHZ,根据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9.
《东南传播》2023,(1):I0006-I0006
福建省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中心安全有序推进中波台搬迁、直属台环境改造和修缮,部分基层台站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机房及周边环境得到全方位升级。其中,从塔桅施工到地网敷设,多项工程技术均为全国首创。在第38届华东地区广播电台技术年会,中心广播信道地震信息速报系统获得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波天线快速更换绝缘基座施工法获得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相似文献   

10.
《视听界》2010,(4):I0001-I0001
常熟是最早创办广播电视的县级市之一。2010年.常熟市广播电视台更名为常熟市广播电视总合.固定资产规模超过3亿元.城区电视中心大楼、广播网络综合业务大楼、中波发射台等设施总面积超3万平方米;广电系统从业人员超过800人.中高级技术人员占20%。常熟广播电视形成了广播电视制作、播出、发射及网络多功能传输服务基地.建成有线广播、中波广播、调频广播,有线数字(高清)电视、无线电视和卫星地面接收站及微波通讯转播站等相结合的混合覆盖网。  相似文献   

11.
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的辐射场强与天线形式、发射频率、地网优劣、匹配好坏、地导系数、传播路径、地形地貌等诸多因素有关。笔者从中波发射天线的基本构成和传播原理入手,详细分析了影响天线辐射效率和中波场强的主要因素,阐述了维护和保护好中波发射天线、天调网络、馈线、地网等设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在许多中波发射台面临搬迁,在发射台选址、天线选型时要尊重科学,要从广播的覆盖效果和城市电磁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盘锦315台并馈式中波自立塔发射天线(SFA)为省内首座并馈式自立铁塔中波天线,属于中波广播发射先进前沿技术。在这担心和自豪并存的期待下,已安全运行了一年半时间,我们得到了满意答案:无论天馈线系统的稳定性,还是防雷保护系统的保障作用,都经受住了时间和空间的考验。结果表明,与原有的拉线塔相比,辐射场的强度加大了,覆盖范围也达到了设计目的。它的结构形式、优势特点和应用前景,为今后中波转播台站的改造或迁建提供了参考,相信(SFA)会因其优势而得到更为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传统中波发射拉线天线、地网占地面积大,用地紧张的矛盾,河南省2008年试探性的在潢川中波台发射747KHz(25KW)农村广播时,采用陕西广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33m抛物面中波小天线,通过三年来的调试与不断改进,运行良好,与传统天线相比,具有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灵活、天调匹配简捷、易于维护保养等优点,为用地紧张的中波发射台(站)提供一种选择。本文仅就中波小天线技术特点、安装方法、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单要介绍了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相关内容,阐述了无线发射技术在广播电视发展中的应用优势,分析现阶段无线发射技术在广播电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在广播电视发展中有效应用无线发射技术的有效措施,以充分发挥无线发射技术的作用,优化无线发射技术在广播电视发展中的应用效果,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现代化发展,保障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我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系统(简称CMMB)的基本技术原理、技术优势、主要特点和CMMB技术系统的应用,积极探索构建广电移动平台的新思路和新方式,从而快速推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吕颖 《东南传播》2014,(3):147-148
本文从发射机天线的损耗出发,分析了影响天线辐射效率和中波场强的主要因素,阐述了减小天线损耗的方法,提出了中波发射天线地网改造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广电事业迅猛发展,广播电视技术发生了深刻变革,正向数字化技术的国际标准体系迈进。传输网络和多功能综合业务服务已基本形成,并向多元化、多方位方向转化。世界广播电视卫星直播技术的开展,为我国及地方广电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生存环境和空间。因此,我们应抓住机遇,广开视野,加大媒体间的改革力度。拓宽媒体改革的路子,找准传媒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广播电视发射天线的重要性和广播电视发射天线的日常检修,特别是进水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01年8月17日,是德兴广播电视工作者引以为荣的一天。这天,市广电局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市政府在此隆重举行了广播电视网络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德兴市社会各界人士和有关方面人员参加了揭牌仪式。 德兴市广电网络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德兴市广播电视事业迈向新的发展时期;标志着德兴市广播电视光缆网络工程建设正式启动,并进入倒计时阶段。广电网络中心既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广电网络中心将按照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做活、做大、做强广电产业,并以此为起点,积极探索广电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  相似文献   

20.
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突飞猛进,近年来,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广电中心成为上到中央,下到地方的专业性技术建筑。而广播电视发射站又是广电中心的核心设施。由于广播电视发射站往往建置于地理位置比较高的地方,外加电场,如雷电、强大静电干扰等对其功能的发挥有很大影响。因此,对广播电视发射站的防雷技术的研究对其安全、正常的工作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