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宗伟 《大观周刊》2012,(21):196-196
信息技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齐真正落到实处,整合的三个基本属性: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2.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层面。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构建信息丰富的、反思性的学习环境和工具,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创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是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任务。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师,笔者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甄龙 《大观周刊》2012,(31):312-312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张红红 《大观周刊》2012,(51):471-472
随着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多媒体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教学信息,从根本上改变着教学面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更多的学习空间,获得视听等多种感受,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让语文教学绽放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5.
黄锦善 《大观周刊》2011,(23):245-245
信息技术走进教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感官冲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相似文献   

6.
陈瑞燕 《大观周刊》2011,(24):87-88
历史情境教学的特点就是以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在学生自我启发的基础上,完成教师的主导讲授,即运用课本插图和教师收集或制作的图片、图表、录制的音乐及编排的课本剧等作为教学媒体,有机配合生动的语言和姿态,再现或创设出一种合理的历史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去理解课本中的概念、事物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创设历史教学情境能以形象、有趣、活泼的方式使知识化难为易,使学生乐于接受,容易接受,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叶海平 《大观周刊》2011,(44):190-190
“异步教学法”指的是一种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能将教师的三种形式(个别指导、分类指导、全体指导)与学生的四种学习形式(独学、对学、群学和请教老师)有机地统一在一个教学过程中,使教师的五步指导与学生的六步学习紧密结合进行的,以学生的个体学习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学情充分运用一切教学条件,组织课内外全部教学活动,教学效益能及时反馈的一种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8.
徐海涛 《大观周刊》2013,(5):230-230
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是信息社会下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有其发生、发展、成熟的过程。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逐步整合为课程改革提供新的动力和工具,但如何实现新的教学理念的贯彻实施仍然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教育观念、传统课程资源、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发挥双主体的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更完美。现就多媒体教学的好处与遇到的问题探究一二:  相似文献   

9.
谭朝红 《大观周刊》2013,(4):216-217
互动教学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从而使学生获得发现,教师受到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成功的英语教学要致力于形成一种新的双边教学关系,使得两个最重要的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挥。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本文从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现状、制约课堂互动的因素、构建有效的课堂歪动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做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0.
陈贤杰 《大观周刊》2013,(1):143-143
新课程标准倡导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质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地融合。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多样性、科学性和形象性,给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天窗”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实践证明,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能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辅助教学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性,从而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创造性的学习中获得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教育必然走向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 ,信息技术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语文教学结构发生全新变化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 ,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 ,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欧阳洋 《大观周刊》2012,(33):191-191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对于信息技术这么学科,课堂教学评价又成为整个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重中之重。笔者将从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评价方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王向阳 《大观周刊》2012,(51):249-249
在信息技术中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方法,很多老师都在积极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策略.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在任务探究过程中学会知识技能,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鑫 《大观周刊》2012,(16):293-293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效果如何,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主动建构,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技术素养。  相似文献   

15.
高志敏 《大观周刊》2012,(27):241-24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信息化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可能,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去,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数学实践告诉我们,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必须与传统教学的优势、数学课程资源有机整合起来,寻找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教师、学生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才能和谐互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杨志 《大观周刊》2011,(23):185-185
作为教学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把握信息技术课是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偏重技能的特点,把握信息技术课是综合应用学科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展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笔者将就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谈以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在当代大学教育教学中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均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优化了教学过程、强化了教学效果、丰富了教学资源、优化了信息交流方式、推动了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再利用。信息技术对于当代大学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有着重要作用,内容包括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寻求创新,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学习中勇于创新,教师与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提升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推动大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   

18.
许静 《大观周刊》2012,(5):214-21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绪的渲染,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需要的不可忽视的~种教学手段。作者就如何在乐理视唱练耳课堂上让教师与学生之间长时间保持积极的教学状态.从而改变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抵触情绪,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出如下观点。  相似文献   

19.
祝武明 《大观周刊》2013,(2):112-113
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程贵荣 《大观周刊》2012,(36):120-120
教学情境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受和情绪体验,激发起他们对于复杂的地理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认知兴趣,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