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秦慧 《大观周刊》2012,(29):22-23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西方马克思主义独特魅力,首先就在于它从人出发理解和阐释马克思。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于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是一个很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文本,对于我们再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建立当代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理论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彦普 《大观周刊》2011,(40):31-3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而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致力于建立一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经济学,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也很有可能。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社会基础、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三个方面浅析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3.
艾思奇作为我国首位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大众哲学家",其一生都在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努力、而奔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广泛传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4.
Transcultualism一词常被用来描述全球化下日益复杂的跨文化现象,在当前中国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常被使用,并且已被学界普遍接受。但是,研究者对这个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因而产生了不同的中文翻译,比如“跨文化”“超越文化”“转文化”等。究竟应该如何深刻理解“transculturalism”一词的本质特征,辨析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内涵与意义?本文旨在分析transcultualism一词在西方学术语境中的来龙去脉,以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该词的内涵与意义。本文辨识出这个概念的三个理论脉络,并详细阐述各自的时代背景、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与核心主张,在此基础上提出对transculturalism的翻译应该充分考虑到其所勾连的学术语境。文章进一步指出,尽管侧重点不同,transculturalism所对应的三个理论脉络都体现了学者们认识到了文化的共性和关联性,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强调文化的互通互鉴,并看到文化融合带来的新的未来。Transculturalism对我们思考、理解和分析跨文化传播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但其背后隐含的西方中心主义旨趣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一 佩里·安德森是英国第二代新左派代表人物、英国马克思主义代表理论家之一,同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1](本文中“西方马克思主义”“西马”两个范畴,使用上存在明确区别,详见注释)研究的权威专家,其著作《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被视为西马研究的开山之作、经典之作。安德森的“西马”研究曾一定程度上介入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更对中国本土的“西马”接受与研究产生重要影响[2],早期阶段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洪涛 《图书馆学刊》2011,33(1):40-41
图书馆的管理价值与读者价值是密切相关的,图书馆的管理价值必须通过读者价值的实现来体现。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人本”与“能本”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西方新闻观是建立在资本主义上层建筑基础之上的,有很强的政治倾向性,而其所谓的独立媒体是由大资本集团控制的,所维护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少数财阀的利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党性原则、人民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的统一,是为百姓利益服务的,是我们新闻工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张锦华 《大观周刊》2012,(29):14-15
西方马克思主义仍然把人的解放作为其伟走理想,紧紧围绕现实。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理解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统一。本文通过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阐述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旨在揭示西方马克思主艾人学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西方人本思想对图书馆人本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传统人本思想以群体为价值主体,价值取向是责任和义务。西方则以个体为价值主体,价值取向是个人的权利。中西方人本思想对图书馆服务、管理和改革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0.
201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各大媒体都做了相关专题,其中北京晚报制作了每周16个版、连续20周的大型专题《江山》.新闻纸如何在历史专题中出"新"?如何在浩瀚的历史资料中找到独特的角度、发出鲜明的观点、做出专业水准,给大众读者留下深刻而独特的阅读体验?本文以《江山》特刊中的"镜"版为例,浅析新闻媒体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重读百年来的西方对华记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基本准则就是:新闻工作者报道新闻,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然而对客观事实的报道是有选择性的.由于历史背景、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不同.许多夹杂着爱国主义情感的新闻报道不绝于耳,这些新闻报道是经过筛选的,甚至是断章取义、有意误导读者听众。这种对历史、事实不负责任的行为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背道而驰,同时使其丧失了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13.
14.
陈虹 《青年记者》2000,(1):36-37
世界政治、经济日趋一体化,国家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再也不是几百年前那样“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了。这样,舆论现象的跨国界也变得十分正常,甚至不可避免。国际舆论群体包含的是构成极其复杂、数量极其庞大的舆论个体,这个群体是各国新闻媒体争相影响的对象。哪个国家都不可能放弃这块阵地。一旦国家间发生利益冲突,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媒体间的冲突。在目前的国际利益冲突中,在政治上强度最大的就是社会制度之间的冲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新闻媒介的“特许权”?简而言之,就是新闻界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舆论监督的一种新闻言论自由,并受到相关法规、法律的保护。新闻自由最早是由西方新闻媒体提出,进而成为世界新闻媒体追求的传播权利。因为只有媒体获得新闻自由,才可能行使对社会的舆论监督权力,从而有效地进行舆  相似文献   

16.
李提摩太(TimokhyRichard,1845-1919),英国人,1869年来华传教,1875年第一次与李鸿章交往,后又与山东巡抚丁宝祯、山西巡抚曾国荃及张之洞等清廷大员往来甚密。他能言善辩,颇受清朝高官崇敬,在山西传教和救灾中,做了一些善事,平阳府即给其树通德碑,曾国荃赠其功德牌。1890年,他出任天津《时报》主笔,发表评论200多篇,站在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立场抨击中国封建统治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提出所谓改革主张,并汇集成《时事新论》正式出版,以期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纳入西方殖民地体系。1891年…  相似文献   

17.
从知识管理的逻辑起点、内涵、目标、手段与措施等方面阐析,认为知识管理本质上是一种人本管理。  相似文献   

18.
袁方 《大观周刊》2012,(18):19-19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是最科学、最正确的人权观,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批判地继承了以往人权理论中的合理因素,揭示了人权的本质。所以,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权问题,促进人权保障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妖魔化中国"这个概念,最早是1996年新华社记者李希光等人在合著的《妖魔化中国的背后》一书中提出的,当时是针对美国掀起的一股反华浪潮,而美国的一些主流媒体借机大做文章,对中国极尽造谣毁谤之能事,播发了大量不利于中国国家形象的负面报道.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后,便出现了富有戏剧性的一幕,美国人马上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中国妖魔化美国"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把人看作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马克思说,"整个世界历史不过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1]人民群众始终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当然"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由此可见,历史活动中,人不仅是主体,同时还是目的。这就体现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真正价值,必须适当、准确理解人性的内涵,从而达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