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公共图书馆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小明 《图书馆论坛》2006,26(4):254-255,270
从行政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公共图书馆法律地位的内容和特征,以期明确公共图书馆的权力和义务。  相似文献   

2.
简析保障大众传播消费者利益的法律手段宋小卫根据国内现行法律文件的有关规定,我国公民在享受传媒服务,参与大众传播消费活动中的某些利益,可以分别得到民事法律,行政法律或刊事法律的维护与保障。保护大众传播消费者利益的民事法律手段是以民法为依据的一种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以治理逻辑为起点、以法律逻辑为依据、以理论逻辑为支撑、以实践逻辑为呈现,其内在逻辑揭示了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现实缘起、法律依据、理论支撑和实践表现。当前,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因研究视野狭窄而导致的理论困境,因政事关系不协调而导致的体制困境,因法制不健全而导致的法律困境,因治理结构不完善而导致的内部治理困境,因参与机制不健全而导致的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困境。为破解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这些现实困境,需要不断强化基础理论研究,深化公共图书馆治理认知水平;推动政事关系改革,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法人自主权;加强法律制度供给,构筑公共图书馆治理法制保障;完善内部治理功能,优化公共图书馆治理运作机制;创新治理运作模式,构建公共图书馆共同治理体系。参考文献22。  相似文献   

4.
杨丹 《大观周刊》2012,(46):59-59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是民法学理论的一项基本内容,它是联结权利主体制度、物权制度、债权制度这三大民法理论的纽带:是客观权利义务向主观权利义务跨越的桥梁:是法制度向法现实转化的接口。  相似文献   

5.
学术期刊的治理涉及政治和经济,深入解读学术期刊的出版政策、出版行为、出版市场,需要借助于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文章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学术期刊的治理问题,探讨学术期刊出版在利益、行为、秩序、规律等维度的政策选择和发展逻辑,并从长远发展上分析了学术期刊出版在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等视角下的政策走向、发展趋势和治理启示。  相似文献   

6.
档案寄存工作是档案馆中涉及法律内容最多的一种档案活动。随着档案寄存工作的开展和社会法律意识的增强,档案寄存工作的争议将成为档案馆首当其冲的争议问题和热点。因此,档案寄存中的法律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收存和提供利用问题 档案寄存是一个具有《合同法》民事法律效力的档案保管、利用活动过程。因为,他是在自由自愿平等的……  相似文献   

7.
从民法角度探讨网上预约借书制度,界定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基于要约、承诺、合同成立等理论对读者提出图书预约申请和图书馆提供预约图书的行为进行分析,认为对读者滥用图书预约权的行为可比照缔约过失责任进行处理。指出可通过图书馆对读者提出新要约、对违规读者取消其预约权等措施来避免读者滥用图书预约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著作权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共同构成著作权的法律责任体系。其中刑事法律责任已在我国新修订的刑法典中予以规范,但设计在著作权法中的民事、行政法律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有较多方面显现出明显的不成熟,有些问题甚至影响到行政、司法机关及时、准确地解决纷争。为了有效消除著作权民事、行政法律责任中的法律障碍,本文现就著作权民事、行政法律责任中的若干问题加以研讨,以求其日臻完善。一、关于侵权归责原则归责原则是侵权行为法上判定行为人是否应负担侵权法律责任的逻辑起点,对归责原则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是正确…  相似文献   

9.
正"科学逻辑与科学方法"丛书集中关注对科学逻辑研究进路的多元探讨,除了在科学辩护逻辑上的继续探究外,既有对科学逻辑思想史的整理挖掘,也有对决策思维与法律思维的逻辑学考察。主编为张大松、涂宏斌。《科学辩护的归纳情结》从归纳逻辑与归纳方法论的视野出发,深刻探讨科学辩护中几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如人工智能中的回溯思维及其合理性、新归纳之谜的谜结及其解构、科恩否定原理及其修正、主体价值语境下科学接受的动力机制等。《科学逻辑思想撷粹》主要从科学逻辑视野出发,较系统地研究科学逻辑理论发展史上几位具有重要地位的逻辑思想家如培根、牛顿、恩格斯、彭加勒、爱因斯坦和波利亚等人的科学逻辑思想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0.
郝英超 《大观周刊》2012,(46):83-83
海事侵权问题是国际私法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海运的飞速发展,海事侵权行为将会越来越频繁,并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因此研究海事侵权行为法律适用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以海事侵权行为的主要形式一船舶碰撞为出发点,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来分析海事侵权行为法律适用问题及其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为主体的法律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图书馆为主体的法律关系主要有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和刑事法律关系三类。明确以图书馆为主体法律关系的性质、类型、产生的法律依据及图书馆在各种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是图书馆依法管理与维权的前提。图书馆在各类法律关系中如违反义务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服务关系的法律性质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图书馆与读者间服务关系的法律性质 ,表现为二者之间的服务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图书馆与读者间法律关系的内容 ,包括图书馆和读者各自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二者之间服务关系要依靠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参考文献 14。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新闻官司日见增多,不断困扰记者的身心。在这种情况下,记者要学会保护自己。那么,记者如何保护自己呢?第一,切实遵循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牢固树立法纪观念和责任意识,是避免新闻“触电”、记者受伤的关键之一。目前,我国还没有新闻法,有关新闻方面的法律行为都是依据宪法精神和各种民事法律的相关规定以及党与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来进行调节的。因此,我们所要学习和掌握的重点也就是这些精神和规定,例如,名誉权、著作权、肖像权问题的规定,国家机密和个人隐私问题的规定,以及灾害和疫情预报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图书馆部分规章制度缺乏法律依据和高校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不明确,是高校图书馆与读者冲突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高校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基于合同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的定位有助于图书馆维护自身利益和保护读者合法权益,有助于依法治馆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王旭 《天津档案》2007,(3):16-17
主持人语:逻辑的魅力,往往是法律的魅力,也是学的魅力。本深剖浅析,抽丝剥茧,从故事到法理,以事实为对象,以法律为依存,论证“档案里的处分材料”的合理性,阐发学术争鸣,具有现实生活与理论视野上的双重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徐迅 《中国广播》2004,(11):67-68
在上一期的专栏文章中,笔者曾经对法制新闻的“准确”问题这样加以概括:这里所说的准确,包括事实准确和法律准确两大组成部分。如果说“事实准确”是所有新闻报道所共同的基本要求,那么“法律准确”则属于法制新闻所独有。在法律准确中,可以细分为法律术语、法律条文、法律逻辑和法治精神四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AI技术的高速发展正带给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业巨大影响,自2022年年底以来,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高效强大的模仿创作能力刷新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和参与深度的认识。文章旨在分析AI绘图技术为新闻业带来的机遇、风险与应对策略。【方法】通过梳理AI绘图技术的运行原理和特征,从“虚拟在场”和“深度伪造”两个不同视角考察AI绘图技术对新闻业的影响,并从技术革命、媒介伦理、传媒政治经济学等理论角度分析其中的风险和问题。【结果】根据AI绘图技术的逻辑特点,提出AI绘图技术在新闻业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并对其中的风险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结论】应当加强政策引导推动AIGC技术的生产力转化,同时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和治理手段规范AIGC技术的开发使用行为,从而规避和解决其可能引发的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8.
徐迅 《新闻三昧》2004,(12):54-55
在上一期的专栏章中,笔曾经对法制新闻的“准确”问题这样加以概插这里所说的准确,包括事实准确和法律准确两大组成部分。如果说“事实准确”是所有新闻报道共同的基本要求,那么“法律准确”则属于法制新闻所独有。在法律准确中,可以细分为法律术语、法律条、法律逻辑和法治精神四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在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计算广告流程发生了颠覆性重构与升级。传统广告流程被重构为计算广告用户分析、计算广告创意生产、计算广告交易投放、计算广告效果评估等一系列新的步骤。计算广告新流程具有广告数据与算法的平台化、广告行为的工具化、广告过程的同步化和广告效果获知的高效化等四个内在特征,实现了业务层面的“流程再造”。基于“流程再造”的计算广告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遵循着科学的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搭建了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20.
杨波 《大观周刊》2012,(15):24-24,43
近代以来,在与西方列强的对抗中,古老的中华帝国在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接连受到重创。痛定思痛,国人不断反思民族传统中的优劣良恶。清末是我国民事法律制度以期通过实现民法法典化的变革,其变革途径主要为主法路径。但这一目标并未完全实现。民国前期是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变革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此时的社会背景与清未有较大不同.而且外国法与本体上升到司法实践层面。民法近代化继续推进的要求,民事制定法制度供给的不足,立法机关的虚悬、大理院拥有的统一解释法律权限、高素质的大理院推事队伍等因素,共同构成担保物权制度变革的内部动因,并形成了以大理院为主要推动力量的民事法律制度变革的司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