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邓中翰,1987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1992年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书,获得管理学硕士、理学硕士、工学博士学位。1999年,他创建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担任“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成功地开发出中国第一个打入国际主流市场的“星光中国芯”系列芯片。2003年,他被评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2005年,“星光中国芯”系列芯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邓中翰也因此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一邓中翰从小就是一个精力旺盛、能学会玩、不甘人后的人,从小学到初中,从高中到大学,每一个新的学习环境都会激发他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因…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的老师和同学们眼中,邓中翰是个很传统的中国人,平时谦逊有礼,搞起科研来忘我投入,学跨文理工,颇有上个世纪中国“五四运动”前后老一代学者的风范;而美国的风险投资家和硅谷的创业精英们又觉得邓中翰是中国新一代创业者的代表,学识渊博,思路独特又有敏感的商业神经;回国创业,国际芯片业的巨头们对邓中翰更是充满了敬意和惊奇:这个中国人凭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创造出“中国芯”的传奇呢?  相似文献   

3.
杨字  杨宇 《神州学人》2007,(8):9-10
当自主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当邓中翰、李彦宏、吴鹰、施正荣等一大批“海归”企业家活跃在中国的多个领域.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已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4.
李政  曾颖 《神州学人》2005,(1):29-31
邓中翰, 1968年生于南京。1992年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毕业,同年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读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上获得电子工程学博士、经济管理学硕士、物理学硕士3个学位的纪录保持者。美国硅谷半导体公司PIXIM.INC 的创始人。曾任国际商业机械公司(IBM)高级研究员,现任清华大学客座教授。1999年,与国家信息产业部共同在北京中关村创建了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并成功地开发出中国第一个打入国际主流市场的“中国芯”——“星光系列”芯片,被三星、飞利浦、惠普、富士通、联想等国际知名企业大批量采用,为结束 “中国无芯”的历史做出了贡献。邓中翰还是中国旅美科协常任理事、硅谷分会会长,国家“863计划”项目评审专家,2003年被评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5.
本期主角:邓中翰神奇咒语:现在我们做出来的这颗“芯”真正属于中国。行动故事:1.勇于怀疑敢于探索邓中翰从小就想做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中国科技大学上二年级时,他对课本上的一个理论产生怀疑,经过反复试验后,向老师递交了一份长达8页的报告,并附上可以证明自己观点的5种实验  相似文献   

6.
我最爱的《小学生导刊》又来到了身边。我感受最深的一篇文章是《中国心创造"中国芯"》,讲科学家邓中翰努力创造中国芯片的故事。邓中翰说过:"爱国的理想  相似文献   

7.
《留学生》2010,(1):24-27
本刊记者沈莹:邓学长您好! 邓中翰:您好! 沈莹: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刚才对您“学长”的称谓,其实可能是欧美同学会特有的,因为在这里.无论职位高低.身份大小,还是留学哪一国家我们都统称为“学长”.这是一个很亲切的称呼。  相似文献   

8.
2005年11月15日,邓中翰创造并率领中国芯片设计公司中星微电子首次成功将“星光中国芯”全面打入国际市场。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这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首家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IT企业在美国上市,是中国企业在2005年原始创新、发展核心技术,走向世界的标志性动作。 这是邓中翰在清华大学关于自己成长过程的一次演讲,他在演讲中用自己亲身经历印证的人生理想、人生方法论和勇于面时挑战的精神.是非常令人敬佩的,在此向学子们推荐。[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发展“未来的技术” 企业:中星微电子公司 创新荣誉:总裁邓中翰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创新理念:公司不创新,今天一流,明天就会沦为末流。创新行动:中星创新的成功证明了一点——找准突破口最关键,那就是发展“未来技术”,选择国际上尚不成熟、同时又有巨大市场前景的领域进行拼搏.而不是跟在别人后面市场上正热什么就做什么。中星预见到,从移动数字影像产业到数码相机、宽带数字多媒体通信数字高清晰电视,都离不开数字多媒体芯片,这是一个产值达数十亿美元的巨大的产业,而目前群雄纷争,尚无霸主。这是邓中翰的成功之道,也是硅谷许多创业公司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0.
焦江方 《神州学人》2005,(10):10-10
“‘MADEINCHINA’不能简单译成‘中国制造’,而应翻译成‘中国制造’加‘中国创新’,等于‘中国创造’。”留美博士、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以对MADEINCHINA”的铿锵有力的新解,在今年哈佛大学商学院举行的“亚洲商业论坛”上,以一个中国普通科研工作者的身份,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国人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决心。自主创新,这是所有中国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声。自主创新,中国拉开了科技工作又一新的时代。尽管我国科技研发人员总数已达105万人,列世界第二位;我们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我国在生物、纳米、航天等…  相似文献   

11.
依然 《留学生》2011,(6):11-12
当“海归潮”涌来时,带来了一串串如雷贯耳的名字:李彦宏、邓中翰、周云帆、张朝阳、丁磊……他们这些人,都是学成回来的新海归,如今在国内已取得令人仰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当自主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当邓中翰、李彦宏、吴鹰、施正荣等一大批"海归"企业家活跃在中国的多个领域,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已成为一种趋势。2006年7月17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科技部火炬中心共同发起举办首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从此,"春晖杯"三个字就与"海归"创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3.
《留学生》2013,(8):12-13
其实,创办刨毅视讯并非张辉的第一次创业,早在1999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毕业的张辉便与同学邓中翰一起回国,共同创办了中星微电子公司,研发计算机摄像头芯片。“当时也没想太多,一拍脑门儿就回来了。”谈到自己的第一次创业,张辉轻松地说。  相似文献   

14.
李书娜 《留学生》2013,(11):41-43
他,是中国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是创造了中国留学生奇迹——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30年来横跨理、工、商三个学科的第一人……他,就是中国科协副主席,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邓中翰。  相似文献   

15.
刘声 《留学生》2009,(1):31-33
1992年,24岁的邓中翰站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校门口,校园深处,学生们往来穿梭,有的高谈阔论、有的坐在草地上看书。邓中翰抬起头,看见天那么蓝,那么高。深深呼吸,空气里也充满自由的味道。邓中翰兴奋地环顾周围,他知道也许此时,正有许多杰出的学者和教授从他身边走过,有天,也许他将与诺贝尔得奖者在同片屋檐下喝咖啡,这是怎样种奇妙的经历啊!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奖励》:我了解到,您于1999年回国,您当时选择回国的缘由是什么? 张辉:1999年9月,我正在贝尔实验室做一个科研项目的时候,突然接到师兄邓中翰的电话,邀请我回北京参加50年国庆海归博士团,也顺便一起考察回国创业的时机。北京的金秋十月,祖国的蓬勃发展是如此的激动人心,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祖国对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科技强国的时代已然来临。我们当月即在北京创办成立了中星微电子,启动了“中国芯工程”。  相似文献   

17.
郭雨蛟,北京第一七一中学少先队大队长,科技奥运小使者,北京市三好学生,东城区十佳少先队员,学通社小记者,非常热爱和关注科技活动。她曾采访过0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聂海胜、邓中翰;  相似文献   

18.
《留学生》2013,(7):10-11
本届年会的主题是“留学人员与科技创业”,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题目。我国留学人员大多是到发达国家学习某一方面科学技术的。他们完成学业后,有的暂时留在当地,但有越来越多的人回到国内,以自己的专业技术为依托,白手起家,创办科技企业。他们中有的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例如,在北京中关村涌现出像邓中翰、李彦宏、韩庚辰、严望佳等留学人员科技创业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9.
文章用“社会中心主义”“国家中心主义”“政党中心主义”三种理论范式分析了近代中国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型过程,发现近代中国“弱国家—弱社会”的基本社会政治状况决定了“社会中心主义”和“国家中心主义”的现代化转型道路行不通。基于“政党中心主义”逻辑,中国现代化道路选择成为两大政党——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历史任务,结果是:国民党由于自身局限性,在国家现代化转型中失败,而中国共产党依靠自身强大的组织力和动员力,成功组织并整合国家和社会力量实现国家转型。这样也就从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视角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以国家危机为开端的近现代中国历史,激发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的的“中国梦”。主权危机和民权危机,决定了“中国梦”在政治层面上的两个维度,即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根据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向和本国政治发展的独特性,中国逐步确立了“主权优先、兼顾民权”的原则,并以此来处理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关系。要确保这一原则能够被自觉贯彻,则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