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父教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873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父教缺失留守儿童的MHT总分高于非留守儿童;父教缺失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上高于非留守儿童.(2)父教缺失留守儿童中,女童的恐怖倾向明显高于男童;母亲抚养的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上高于隔代抚养的留守儿童.结论:父教缺失留守儿童的MHT总分及各分量表分数高于非留守儿童,父教缺失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和抚养方式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湖北西部某地216名留守儿童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测查。结果表明:1.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正常,总焦虑倾向检出率为4%,学习焦虑方面心理状况很差,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等方面的阳性检出率较高;2.“留守儿童”男女性别之间健康状况总体差异不显著,但恐怖倾向方面女生的焦虑程度显著高于男生;3.“留守儿童”小学阶段在自责倾向、学习焦虑、孤独倾向等方面焦虑程度高于初中阶段;4.在总体心理焦虑程度和恐怖倾向方面,父母一年以上才回次家的留守儿童得分要高于父母回家频率是半年内和半年到一年的儿童。  相似文献   

3.
我国留守儿童焦虑与孤独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守儿童的焦虑和孤独感问题比较突出,已有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等,发现不同类型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焦虑和孤独感上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个体身心状况、与父母的关系、学校教育以及学习状况等可预测留守儿童焦虑与孤独感状况。后续的研究应该拓展和深化研究内容;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以及加强对留守儿童焦虑、孤独感等负性情绪的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自编的心理健康状况问卷对贵州省829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留守儿童在对人焦虑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在身体症状和恐怖倾向项目上性别差异明显;汉族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项目上得分高于少数民族学生,呈现显著性差异;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除学习焦虑项目外,其他项目留守儿童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呈现显著性差异。父母外出时间对留守儿童自责倾向和过敏倾向两个项目影响明显,外出4—9年消极影响最大。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安徽省全椒县实验小学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在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对人焦虑、学习焦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和总焦虑倾向上的检出率高于非留守儿童。在总焦虑倾向上,未与父母保持联系的留守儿童的检出率高于与父母联系的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中,总焦虑倾向检出率为6.86%。必须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采取措施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和自编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调查表对随机抽取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心理辅导提供依据.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表现出高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和冲动倾向,与非留守儿童的3个因子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在过敏倾向、身体症状与恐怖倾向因子上,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类型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得分有显著差异,其中以单亲监护型心理健康程度最高;不同教育方式、是否有个人爱好和是否有亲密同伴的农村留守儿童之间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发现一 在情绪状态方面,留守儿童的消极程度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积极程度则没有显著差异。父母外出情况不同的留守儿童,情绪状态也有显著不同,其中,母亲外出对留守儿童情绪状态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根据"上学路上"公益组织对我国东部、中部、西北、西南六个省市农村地区2000多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对中国农村地区小学阶段留守儿童的情绪状态进行分析.通过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情绪状态、非留守儿童与三类留守儿童的情绪状态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关注不同类型留守儿童之间的差异,希望能呈现中国农村小学阶段留守儿童情绪状态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运用问卷法对广东省农村地区158名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在年龄方面差异显著,总体情况是年龄越大,情绪调节策略越好;性别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女孩在认知重建、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策略方面优于男孩,男孩则在问题解决策略方面优于女孩;留守类型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母亲和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会更多使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等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而只与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更多使用被动应付和发泄策略;养育者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的留守儿童,会更多地选择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建议充分利用现有的通讯和网络资源,加强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幼儿园和社会多给予留守儿童情感的支持和帮助,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沈阳市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作为调查工具,对沈阳市法库县秀水河中心小学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冲动倾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分析造成这些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各方面都应关注留守儿童,以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情绪适应状况的差异.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问卷、积极/消极情感量表、抑郁量表、孤独感问卷对1085名来自完整家庭的不同监护类型农村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在情绪适应各指标上,与父母监护的一般儿童相比,祖辈监护的双留守儿童、母亲监护的单留守儿童和父母监护的曾留守儿童的总体幸福感低、积极情感少、消极情感多、抑郁高、孤独感强;上述差异在男生、初中生中较明显;(2)在总的情绪适应状况方面,有留守经历的三类儿童明显差于父母监护的一般儿童;(3)在情绪适应类型的分布方面,有留守经历的三类儿童中情绪适应良好型人数比例明显低于父母监护的一般儿童.结论:留守现象对儿童情绪适应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运用问卷法对广东省农村地区158名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在年龄方面差异显著,总体情况是年龄越大,情绪调节策略越好;性别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女孩在认知重建、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策略方面优于男孩,男孩则在问题解决策略方面优于女孩;留守类型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母亲和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会更多使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等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而只与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更多使用被动应付和发泄策略;养育者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的留守儿童,会更多地选择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建议充分利用现有的通讯和网络资源,加强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幼儿园和社会多给予留守儿童情感的支持和帮助,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徐云 《教育导刊》2013,(11):27-30
研究选取湖北省长阳县土家族地区学生336名,将留守儿童分成父母均外出、父母一人外出.父母均在家三类,父母均在家儿童组作为参照,考察不同留守经历对儿童的自我评价与情绪应对的影响及不同群体在儿童的自我评价与情绪应对的差异。结果显示:①相比较父母均在家的儿童,父母一人和双双外出的留守儿童的自尊水平明显偏低:②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倾向于采用独自宣泄、忍耐与顺从策略和情绪行为策略:③在自我评价与情绪应对上,土家族儿童均优于汉族儿童;在自我效能和情绪表达的应对策略,男生明显优于女生;在自我评价与情绪应对上,初一年级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年级:在独自宣泄、忍耐与顺从策略与情绪行为策略上,初二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小学六年级与初三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两个县为例,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显示,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处于正常范围,在八个分量表中除了学习焦虑水平异常外,其他七项均显示正常;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和总焦虑倾向方面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上低于小学生.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采用自编的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467名留守儿童和341名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上与非留守儿童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在学习焦虑和身体症状上与非留守儿童差异比较显著(P<0.05);是否与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留守儿童的年级、代养人类型、父母外出时间长短、留守儿童的性别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2=0.382)。从而得出结论:留守儿童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低于非留守儿童;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有:是否与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年级、代养人类型、父母外出时间长短及性别。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情绪行为问题的状况及关系,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长处和困难问卷对贵州省毕节地区309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在希望、品行问题、多动和亲社会行为上呈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在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困难总分和亲社会行为上呈显著性差异(P<0.05);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困难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亲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P<0.01);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增加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有利于培养留守儿童的心理资本,对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和陇南市礼县的750名留守儿童,使用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以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少数民族与汉族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总状况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在身体症状上存在显著差异;从性别、与父母联系频率、父母外出状况、监护人等不同角度来看,除了在学习焦虑和恐怖倾向上外,皆为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焦虑程度显著高于汉族留守儿童的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18.
了解农村中心小学校五、六年级学生的发展状况,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进行对照研究,进一步讨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识水平、学习习惯与技能、情绪和社会交往.采用自编问卷、《认识自己问卷》、《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自我测查表》、《儿童孤独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对农村中心小学校五、六级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认识自己、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儿童孤独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及课程成绩的差异性比较上,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结论是影响留守儿童适应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儿童的主观感受.  相似文献   

19.
采用"儿童孤独量表"(CLS)、"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773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较为严重,社交焦虑、孤独感与应对方式彼此都有中等程度的相关;留守儿童的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对社交焦虑影响孤独感均具有调节效应;社交焦虑不仅对孤独感有直接预测效用,还通过应对方式产生间接预测效应;消极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产生更大的负面作用.分析得出,农村留守儿童孤独心理受到社交焦虑及应对方式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儿童孤独量表"(CLS)、"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773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较为严重,社交焦虑、孤独感与应对方式彼此都有中等程度的相关;留守儿童的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对社交焦虑影响孤独感均具有调节效应;社交焦虑不仅对孤独感有直接预测效用,还通过应对方式产生间接预测效应;消极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产生更大的负面作用.分析得出,农村留守儿童孤独心理受到社交焦虑及应对方式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