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智优生",就是成绩优异而品质一般的学生.对于部分智优生存在的心理缺陷:骄傲自大,自私无情;爱慕虚荣,意志薄弱;性格孤僻,轻视实践,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提供机会,激发热情;心理疏导,健全人格;家校合作,塑造人才.  相似文献   

2.
所谓"智优生",就是成绩优异而品质一般的学生。对于部分智优生存在的心理缺陷:骄傲自大,自私无情;爱慕虚荣,意志薄弱;性格孤僻,轻视实践,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提供机会,激发热情;心理疏导,健全人格;家校合作,塑造人才。  相似文献   

3.
在应试教育的长期熏陶下,人们习惯地将学习上的佼佼者称作优等生,但众多的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发现:有些在校求学时的优等生,步入社会后却默默无闻,无所建树;而有些在校时的后进生却能活跃于社会,甚至能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一些  相似文献   

4.
“智优生”,一直是学校、家庭、社会热捧的对象。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智优生,特别是老师和家长寄予厚望的智优生(其实仅是文化课考试成绩优良),并非尽如人意。他们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心理障碍等人格缺陷,只不过因被成  相似文献   

5.
黄毅 《中国教育》2004,(4):57-57
所谓智优生,是指学习拔尖、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好,智优生往往“一好遮百丑”,成了老师心目中的骄子,家长眼中的龙凤、学生学习的榜样,于是“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笔者对多所学校的智优生进行调查问卷,结果发现,智优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而智优生的心理问题,往往是老师和家长教育的盲区。  相似文献   

6.
学优生的心理剖析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学果 《教育探索》2008,(11):122-123
学优生,即在学业成绩上表现优秀的学生,在他们身上往往存在着虚荣心强、争胜心强、成就焦虑、交往障碍等心理或行为问题。对他们的教育对策应该是:增强其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实施挫折教育,增强其抗挫能力;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为其创设良好的成长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拟对学优生的消极心理行为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疏导对策,以期能提高学优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和谐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拟对学优生的消极心理行为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疏导对策,以期能提高学优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和谐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优生的心理剖析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优生,也即一般意义上的"好学生",通常指在学业成绩上表现优秀的学生。学优生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好学上进、聪明认真、学业有成、遵纪守法,他们成绩好、分数高,常常是"三好学生"、"奖学金"的获得者。"一俊遮百丑",周围人往往只关注学优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其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新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养成‘自主’、‘自立’、和‘自动’的共和国民”。在当前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该教育理念仍极具借鉴价值。然而,目前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独生子女,尤其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的潜在心理危机的研究还是一个误区(在本文,把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称之为优生)。这种优生在他们身上往往存在潜在的心理危机,对这一部分优生的教育,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优生”是指品学兼优的学生。相对于一般学生来讲,他们的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及各种能力都要突出一些,但是不少教师、家长认为,优生只意味着学习成绩拔尖,而忽视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独有的思想偏差、人格缺陷,正是这些隐性因素给优生造成了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12.
学优生的心理缺陷问题不容忽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学校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疏于教育,导致他们存在比较自负,目中无人;脾气急躁,容易发怒,受挫折能力差;缺乏集体合作精神,容易我行我素;嫉妒心理较严重,缺乏与人良好相处的心态;过分渴求关心,易造成逆反心理等心理问题.我们要从肯定成绩与优点,鼓励进取;帮助他们正确看待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增强受挫教育的磨练,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拉近师生距离,引导自我教育,完善自我;创设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培养他们互助共进的集体观念;学校、社会和家庭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全面培育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3.
优秀的学生天资聪颖,学习成绩突出,他们生活在鲜花与掌声、喝彩与赞美之中,备受家长、教师、同学的宠爱。但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优生身上往往会存在一些不容易被发现的缺点。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发现优生容易出现优越感、虚荣心、心理脆弱等不良心理。其原因主要在于心理教育缺失;教育方法不当;学习压力大。针对优生的不良心理,可采用以下教育策略:走出误区,正确认识;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笑对挫折,自我批评。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学校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疏于教育,导致他们存在比较自负,目中无人;脾气急躁,容易发怒,受挫折能力差;缺乏集体合作精神,容易我行我素;嫉妒心理较严重,缺乏与人良好相处的心态;过分渴求关心,易造成逆反心理等心理问题。我们要从肯定成绩与优点,鼓励进取;帮助他们正确看待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增强受挫教育的磨练,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拉近师生距离,引导自我教育,完善自我;创设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培养他们互助共进的集体观念;学校、社会和家庭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全面培育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5.
李勇 《学子》2012,(3):32-33
平时对优生的“优”理解是狭隘的,往往看到的都是他们的外在表现:尊敬老师、遵守纪律、勤奋学习、成绩优秀,而忽略了对他们的心理上的关注。其实优生在心理上也有缺陷,而优生的心理缺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教育工作者制造的。平时在发现、表扬、鼓励优生优点的同时,也无形中刺激了优生一味追求奖赏、追求名利、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致使优生...  相似文献   

16.
学优生,也即一般意义上的“好学生”,通常指在学业成绩上表现优秀的学生。学优生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好学上进、聪明认真、学业有成、遵纪守法,他们成绩好、分数高,常常是“三好学生”、“奖学金”的获得者。“一俊遮百丑”,周围人往往只关注学优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其心理健康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刘承制 《考试周刊》2013,(71):184-184
学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缺陷.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都应担负一定的责任。长辈溺爱,学校缺乏弥补,社会缺乏好的风气,个人不会或不去调适。应该从多方面着手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纠正他们的不良心态.为社会和谐贡献一份力。  相似文献   

18.
《山东教育》2004,(32):60-61
“现在中学里的不少‘资优生’其实只是‘智优生’,真正的‘资优生’应该是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良好的学生,重智轻德将导致有潜力的孩子无法成才。”近日在上海举行的“2004德育创新论坛——资优生德育全国研讨会”上,上海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与咨询中心.  相似文献   

19.
“优生”是指品学兼优的学生,相对于一般学生来讲,他们的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及各种能力都要突出一些。但在不少教师、家长的眼里,优生只意味着学习成绩的拔尖。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人们往往只注重优生的考试分数,而忽视了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独有的思想偏差、人格缺陷,正是这些隐性因素给优生造成了心理疲劳。长期以来,这种心理疲劳在很大程度上被我们教育者视而不见。“一根稻草可以压死一头骆驼”,当优生的心理疲劳达到饱和状态时,它所造成的后果往往比一般学生更严重。因此,教师更要关注优生的心理健康,要适时教会优生进行心…  相似文献   

20.
学优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学校教育中.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往往把学习有困难、成绩落后的学生作为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的主要对象.实际上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也存在着很多心理问题和困惑,同样需要教师去关心和帮助,并引导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