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教学思想所重视的是书本知识的传授 ,而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以储存现有知识为出发点的教学思想 ,虽然也能使学生饱读诗书 ,但也不可避免地限制了他们的想像空间 ,影响了他们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因此 ,加强对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是教师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中必须尽到的责任。作为语文教师 ,如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想像能力与联想能力的培养想像与联想是小学生增长智力的一种思维活动 ,也是一种思维能力。想像和联想作为一种能力 ,只能通过训练才能形…  相似文献   

2.
对刚刚跨入中学校门的少年儿童。神话故事是一种极具吸引力、也极具神秘色彩的文体,他们会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大地真是盘古一把扳斧劈出来的吗?宇宙到底是怎样起源的?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神话?它和迷信一样吗……种种疑问,正是教师引导学生打开知识宝库、探求真谛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学生的联想、想像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实践之中,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中。  相似文献   

4.
陆承刚 《教育探索》2003,(11):70-71
新的语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联想与想像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的桥梁知识之一。培养学生调动联想和想像去阅读课的能力,是语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能力定位】联想是对头脑中已有事物的再现 ,想像是对已有形象的更新 ,是一种再创造。在作文的选材构思中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 ,对于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等都是十分重要的。【要点阐释】联想是想像的基础 ,想像是联想的发展 ,任何一种新的发明、创造 ,都离不了想像。爱因斯坦曾说过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 ,在写作中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需要 ,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下面对选…  相似文献   

6.
《静夜》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通过朗读领会诗歌意境的能力。2.引导学生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3.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重难点体会由实景到联想、想像的运用。教学设想1.加强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主要是动口朗读,动脑思考。2.适机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诗夏日的夜空,月光皎洁,繁星点点,深遂的天空中蕴藏着无数神秘,也寄寓着数不清的遐想。仰望夜空,星光灿烂,心驰神往,多少神奇的传说、美妙的想像便悄然入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郭沫若的一首小诗《静夜》,领略诗人遥望星空,用想像和联想创就的一幅世外仙境吧。…  相似文献   

7.
【单元导学目标】:1.继续练习朗读和默读。2.了解联想和想像的特点,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方法。3.通过复述、改写、扩写等方式,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发展创新思维。4.通过联想和想像,并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深人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什么?那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什么是语感?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一种对语言文字丰富的联想、想像的感知活动,它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  相似文献   

9.
1.培养观察能力。 一幅插图,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反映,而且也是现实生活片断的再现。引导学生去观赏那《万紫千红的花》和秀丽的《漓江风光》,去参观那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阡陌纵横的《北京立交桥》,去体会《社戏》热闹非凡的场景和《分马》的曲折风波……在这些活动中,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观察能力。   2.培养联想想像能力。 直观的事物最能触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例如在教《天上的街市》一文时,结合课文插图,可以启发学生联想——画面上是什么人 ?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周围还有些什…  相似文献   

10.
【设计思路】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本设计,将从联想和想像能力的培养、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力求把教师的讲解点拨与学生的感悟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作文训练起到根本性的促进作用。【导写过程】一、联想和想像能力的培养1.教师讲解。联想和想像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和最主要的形式,培养同学们的联想和想像力,对发展同学们的创造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人说,联想和想像力是科学的翅膀,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少不了它。如何在作文时培养同学们的联想和想像力,是我…  相似文献   

11.
面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想像和联想能力匮乏的现状,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过程分为理解激发、策划实施、反馈评价三个阶段,运用古诗欣赏、图画诱导、命题留白、情境刺激多种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和联想能力,并及时反馈评价,尽可能地发现学生作品中的亮点和优点,给予肯定性评价和针对性指导,从而在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打开想像联想的闸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单元的课体载多样:有童话、神话、诗歌、寓言。教读这些课,要通过这些富于想像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恶丑,向往真善美。引导学生熟读、美读,充分利用复述、改写、表演等方式,发展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3.
思考之一:要拓展与形象思维相关的联想和想像的空间。高考作文文体不限,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文体成文,这就打破了高考议论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十七八岁是最富有幻想的年龄,这个年龄的学生与形象思维相关的联想和想像能力极强。然而,在高考以考议论文为主的导向下,以往我们的作文教学与训练把绝大部分的精力投到了议论文上,过度强调培养学生以逻辑推理能力为主的抽象思维能力,故而相当一部分学生与形象思维相关的联想和想像的潜能受到抑制。这对他们的人生来说不能不说是重大的损失。关于想像力的作用,爱因斯坦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想像…  相似文献   

14.
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习作的任务“要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像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明确提出“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定下来”。教师要根据新大纲的精神和要求,结合现行教材,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像空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一、用直观手段引入情境 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现行教材,要求学生坚持练笔。每一次练笔,都为学生巧设情境,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步入想像的殿堂。比如,在学习《长城》一课后,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去登长城好吗?(放映长城的录像)此时,…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探究的态度,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是学生自觉参与、自主探究、自行创新的过程。新课程下的课堂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发表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这样,开拓了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以及大胆新奇的想像、联想等思维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创新意识,那么,教师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16.
联想与想像是写作的“双翼”,学生写好作文离不开联想与想像。联想能够使学生作文不拘泥于所写的狭小范围,充分调动学生平时的生活积累,把要写的事物表达得生动活泼。叶圣陶曾说:“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课堂上,教师可以从生活习性、情绪体验等方面,启发学生进行相关甚至反向联想,调节学生生活和知识积累,串连他们的知识,培养其联想能力。如教《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让他们联想一下本地的冬天以及到过的旅游地的冬天,然后与课文比较,从而了解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体会作者选材角度的独特。想像越丰富越奇特,就越能让作…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质疑、解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训练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一、发展学生的联想、想像能力,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联想是由一种事物的经验想到另一种事物的经验,或从一种观  相似文献   

18.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对学生说“让思维插上联想和想像的翅膀”,但学生的联想和想像往往因不习惯于独立自主的思考而谨小慎微、愚钝吃力。培养学生的跳跃性思维则可较快地使他们的联想和想像冲破局限、摆脱束缚,变得大胆、轻松,甚至神奇起来。首先,要遵循“综合的原理”,利用跳跃性思维,把看似毫无关联的诸多形象综合在作文所描写的对象上。这是联想和想像走向丰富的必由之路。英国诗人雪莱说:“想像是一种创造力,也就是一种综合的原理,它的对象是宇宙万物和存在本身所共有的形象。”笔者的一个学生在一次堂上练笔中写道:“愉快是清晨和黄昏…  相似文献   

19.
一、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质疑问难、善于发现问题是创造的前提。教师要帮助学生独立地思考和探索,养成对问题主动思考的习惯和批判精神。要鼓励、提倡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想像猜测的创新品质。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后,有的学生问:“三个数能相比吗”?“三个数相比也表示三个数相除吗?”提出这样的问题,不仅充分证明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还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新的领域。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指出:旧学校要求学生太多的“好胜心”,而我们希望学生具有“好奇心”…  相似文献   

20.
秦南南 《云南教育》2004,(19):59-60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造潜能”。其核心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不惟书、不惟师、不惟上.这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念。就小学生而言,在学习中有所发现,或对某个问题有自己的见解,或由此及彼产生想像或联想都应该属于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