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经常在语文课上看到这样的情形:学生课文刚读了一半,教师便开始讲课,或者教师唱"独角戏",或者学生"东拉西扯",或者多媒体"一灌到底",或者师生"展示才艺"……课堂上真可谓"热闹",可课后空空荡荡,学生收获甚微。为此,学生意兴索然,家长百般抱怨,社会纷纷指责。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笔者认为应该从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入手,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三个一",就是突破以往囿于学科教学的局限,在教师发展中重点培养教师"管好一个班""上好一节课""出好一张卷",促进能力的提升。首先是"管好一个班",就是每个教师都要学会做班主任,学会管理学生。不少教师对班主任专业化存在认识误区,认为班主任专业化就是"包干到人",班级管理只是班主任的事,与非班主任无关。其实,倡导班主任专业化与"人人都是教育者"并不矛盾,每个教师都要学会与学生交往的艺术,课上课下都  相似文献   

3.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法。很多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先进的教学形式引入到数学课堂。但如果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小组合作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即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后,在教师的授意下,学生立即三五成群围成一组,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嗡嗡声,学生七嘴八舌,让人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在发言,两三分钟后,教师喊一声"停",学生们立即各就各位,由小组代表(往往是固定的)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应该……","我认为应该……"。很明显这种合作学习进入了难以自拔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的"问"要能创设那种使学生感到"惊奇"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师的"问"不能引起学生的"思",那就等于自问,或者不如不问.教师的"问",不仅可以解决教学中某一个具体知识的问题,而且能使学生逐步学会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因此,善教者,必善问.  相似文献   

5.
和谐课堂的构建取决于教学活动中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教学中师生和谐互动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对教学的"和谐互动性"认识不够或者很片面,有的教师认为一节课"提问"越多,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就越好,课堂就越"和谐";有的教师认为学生讨论的"时间越长",课堂教学"互动性"就越好;有的教师认为把教学的"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实验",学生的活动多了,课堂的"互动性"就强了.  相似文献   

6.
问题1:学生习作究竟有没有所谓的写作方法?很多教师提出"教学生写作方法",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就作文教学而言,"写作方法"是个很模糊的概念. 我们先谈一个问题:"思维"能不能教?我认为"思维"没法教,也没有办法训练.如果"思维"能训练,结果会是什么?结果会导致教出"同一规格的人".所以,我认为"教学生写作方法",可能经不起细究.教师本人可能会有一些写作路径,但作文教学有没有系统的"写作方法"可教?可能没有.比如怎样描写,教师可以点拨,可以用实例启发,但是具体怎样"教描写"—— 教师只有一些可提供的"经验",毕竟人与人不同,而只有"个人"才能完成写作.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开展班级活动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边缘人"或"局外人",这些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游离于班级活动之外。教师要将注意力放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成长需要上,研究这些学生的行为对其个性化和社会化发展的影响和价值,并考虑班集体、教师、同伴关系等对学生参加班级活动的影响。在此研究基础上,教师或者思考对策,引导其积极转变;或者顺其自然,尊重其选择,从而促进学生在班级活动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创造积极的童年价值。  相似文献   

8.
倾听就是教育,在"倾听"的情境中,此时的倾听者将是彼时的被倾听者,即"教师式的学生和学生式的老师",是一种主客体交互的教育关系。弱势群体更需要彼此的倾听:有学者认为,在一个社会或者集体中,弱者受到关注与重视的程度决定了文明的水平。倾听是关注,是尊重,是欣赏与信任。  相似文献   

9.
教师工作所面对的是一个个进入21世纪的学生,是有思想、情感的"人",怎样认识和对待这样的"人",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愉快地学习枯燥的数学,作为教师,除了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生活实际设计富有情趣的问题情景、富有挑战的数学活动进行教学,重要的是教师要顾及每一个"人",运用发展的眼光,把数学课堂变成"磁场",牢牢地把学生"吸住",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不再是讨厌的地方,而是最向往的学习乐园。要营造充满"磁性"的课堂,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允许表现: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教师和学生由于知识水平、年龄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在以往的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的不平等。教师  相似文献   

11.
美术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一个非常关键却往往被忽视的课题.很多教师仅仅是在期末凭印象给学生一个"优"或者一个"良",这样的评价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学生对这个成绩也是不关注、无所谓的.  相似文献   

12.
正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一方面它强调个性化、多元化解读,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这绝不意味着忽视或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以学生为本,搞好教学设计。如在教《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让学生自主解读"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许多学生都认为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人。这一角度进行评析。但也有一个孩子大声说道:"我认为贝多芬双耳失聪,是  相似文献   

13.
一一般而言,客体是指主体以外的客观事物,是主体认知和实践的对象,主体是对客体有认知和实践能力的人或群体,这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那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有的认为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也有的认为教学是把"学"(学问,知识)传授给学生。无论是"教学生学"还是"教学生",教师都居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居于客体、被物化的地位,由此形成了如叶澜教授所说的一个普遍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简单地把认知活动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既忽  相似文献   

14.
<正>人们常常认为教师必须是严肃认真、严谨睿智、有条理的人,因为教师这一职业要求其必须有较强的理性,这是教育好幼儿的前提。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教师同样也应是一个热情、和蔼、有爱心、充满激情、活泼开朗的人,这是教师"感性"的一面。如果我们谈到教师时,完全摒弃"感性",使得"感性"在师生交往中处从属地位,或者被排斥在外的缺失地位,那就会导致教师与幼儿之间良好情感沟通的缺失,使得课堂缺乏生  相似文献   

15.
王松杰 《小学生》2013,(5):26-26
体育教学不单单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要让学生接收到体育精神,这才是新课程的体育教学要求。在新课程下对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有许多的提法:有人认为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有人认为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有的甚至将师生关系定位为利益关系,即学生是"上帝",教师是"店小二",其实,这是对"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的片面理解。课堂教学是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在语文教学中对"讲"有些偏见,似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讲"就是"注入式",是"灌"的同义词.有的学校干脆规定每节课讲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更有甚者认为注重讲课的教师就不是好教师,一味地由学生自己"读",自己"讨论",再由自己编几段课本剧,来几个花样,闹哄哄一节课完了.我不明白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知识,充其量不过是对课文内容了解个皮毛罢了.  相似文献   

17.
刘雄万 《考试周刊》2014,(63):45-45
<正>写作教学一直被公认为是语文教学的瓶颈。作文是衡量一个学生的思想、知识和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很多语文老师都这样感叹:学生的作文水平"真是一届不如一届啊"。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无话可说,空话连篇,"薄情寡义",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或者所用的材料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虽然可以向学生不断灌输写作方法,但无"米",何谈"佳肴"?通过多年的语文写  相似文献   

18.
大学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合作的共同体,教师和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个性,教师是否要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并允许学生个性的展示和培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个性是创新的源泉。大学教师难道真的要守着严格的师道尊严,板着一副说教的面孔,或者是一直以一副和蔼而息事宁人的态度出现在课堂上?作者认为,大学教师大可不必戴起"假面",出席一场又一场的自导自演的"舞会"。  相似文献   

19.
<正>心理学认为,与人沟通的有效方法是尊重、真诚、热情、共情、积极关注。尊重意味着接纳、平等、信任和诚挚。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热爱每一位学生,对学生充满热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这正是教师的伟大之处。我校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生本教育",其实质就是时时处处"以生为本",围绕学生的健康成长开展一系列  相似文献   

20.
<正>世界在改变,世代在改变,时代在改变,许多的教育理念、思维、课程、教学,都必须跟着时代脉动一起改变。但是,这其间,唯一不变的是——"人",这是一个"人"的社会,这也是一个"人与人"的世界,尤其是教育现场,我们面对的是"人",我们教的也是——"人"。课程与教学,最重要的关键点在"教师"。对教师的认知,深深影响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我认为:教师,是架梯子的人。换句话说,自己明白没什么了不起,重点是——让他明白,这才是教师的价值,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