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和其他的人一样,当初刚走上讲台时.很喜欢模仿那些年长于自己的同事。尽管这样的模仿并非出于本意,带着一点无奈,效果也并不那么好。但毕竟自己还年轻.经验少之又少。所以常常会看着别人做些什么,自己也学着做什么。看着别人忙这忙那,我也学着他们去忙.当然只是一种瞎忙罢了。不过有时,我会觉得这样可以让自己早一点走进那个圈子。可以早点让人感觉到自己的成熟。  相似文献   

2.
岁月匆匆,时间如蝉丝在指间滑过。难忘第一次踏上矮矮的讲台,我紧张得不知所措,只好躲避学生的眼睛;难忘第一次批评学生,学生含泪的眼眸更刺痛的是我的心,难忘……当所有的难忘都渐行渐远,不觉我已度过了十八个为人师的晨晨昏昏。  相似文献   

3.
金娟 《新课程研究》2007,(11):18-18
六年前的金秋,我手棒着书卷,也捧着满满的羞涩,第一次走上了讲台。那时教育只是一种工作的概念。现在,我依然手捧书卷,天天往来于讲台间,但没了羞涩,多了爱。几年的教育经历让我明白,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阳光,能够照亮学生心灵的每一个角落,驱走冷漠,让心房变得温暖:教师的爱是雨露,能够降临学生心灵的每一寸土地,战胜干旱,滋润干涸的心田;教师的爱是一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课堂上,众多教师不再呆板地站在讲台上讲课,而是走下了讲台。应该说,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是件好事。至少,教师走到了学生中间,便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相对于以讲台作“阵地”、以讲桌作“扶手”的呈现“师道尊严”的教学,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然而,当我们在看过了许多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情景之后,就会觉得,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令人称道,也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让人忧虑。  相似文献   

5.
周红 《班主任》2014,(9):20-20
“咳……咳……”讲台上,我不停地咳嗽。学生目不转睛地望着我,显得十分不安。一个学生说:“老师,您还是坐着上课吧!”另一个孩子说:“我去给您拿杯水!”……每每听到这些,我的心里便会泛起阵阵暖意——孩子们真好!  相似文献   

6.
教学技能是教师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走进学生心灵的关键因素,在2008年开始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高中教师应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从而在不断深化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实现教师与学生心灵的贴近,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心灵的课堂     
刘青,驻足讲台17年了。回首间,她依然有许多的困惑与疑问,教育为了什么?课堂应该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常常出现在她的心中,使她寻不到明确的方向。就在这时,中央教科所朱小蔓教授的话点醒了她。朱教授说:“教师要创造教室里的文化氛围,有没有相互关心、尊重、友善、鼓励的气氛特别重要。有了这种气氛.孩子们的表现一定是积极的、兴致勃勃与教师相互合作的。学校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场所,这个场所不能失调。  相似文献   

8.
历史教学要注重运用形象思维、渗透情感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实现青少年和历史老人的对话,让历史走进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9.
10.
怀着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周灵梅不断地在成长、在收获:2002年被评为"运城市师德标兵"、"山西省优秀班主任";2003年被评为运城市"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小学语文教学能手"和  相似文献   

11.
李德明 《今日教育》2004,(12):39-40
去年我接手一个新的教学班.是五年级,并担任班主任。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公开课上,伴随着悠扬的萨克斯曲——《茉莉花》,一位年轻的女教师优雅地打开了多媒体课件,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便定格在大屏幕上。  相似文献   

13.
同一面山坡,蜜蜂看到的是鲜花满地,兔子的眼中却只有芳草萋萋;同样的行动,朋友也许夸赞你的热情,对手却当作是幸灾乐祸的嘲讽。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给学生布置点儿作业,有的认为你在关心他的学习,有的认为你是浪费他的时间;找学生个别谈话,有的感觉到的  相似文献   

14.
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准备上课,一低头无意中发现讲台上有好些粉笔头。“是谁不注意把粉笔头撒在了讲台上,想让教师摔跟头吗?”  相似文献   

15.
心灵的缺憾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位好老师。因为知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所以我总是用和蔼的态度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给他们温和的微笑,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同时,看着孩子们对我一脸崇拜和亲近的样子,我心里很得意,我知道他们是真心喜欢我,在他们眼中,我是最棒的老师。如果不是那堂公开课,我会一直这么认为下去。  相似文献   

16.
杨丽玲 《甘肃教育》2021,(5):191-191
“刚进校的时候,每个孩子眼睛都是水汪汪的,透着机敏与灵动,可过不了多久,孩子们眼里就没光了。”听完公开课,大家纷纷感慨。的确如此,为什么会这样?“不能用一堵高墙把孩子同周围的世界隔离开来,不能让学生失掉欢快的精神生活。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的世界中时,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的价值。没有了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朵。”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解密了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马继红 《快乐阅读》2013,(11):101-101
从教十多年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解学生的心理,走进学生的心灵,实现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是上好每一节课的法宝。那么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吐真言,说真情,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效益呢?  相似文献   

18.
给心灵洗澡     
这又是一个秋老虎肆虐的日子。我值班的时候来了一个学生家长。她四十多岁,长得很瘦,脸上冒着汗。她问我她的儿子王伟咋样,可我还不认识。  相似文献   

19.
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教师正是学生心灵和性格的塑造者,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多年的班主任,我深深地感觉到:和蔼的语言、真诚的态度、真心的尊重、平等的交流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金钥匙。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教学才富有实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一、"过度包装"表现种种公开课上,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这样的场面:教者指点"江山",挥洒自如;学生积极踊跃,巧问妙答;各种先进设备轮番上阵,异彩纷呈;下课铃声起,教学刚好结束;教者走下讲台,听者好评如潮。这是上课吗?这分明是上演一出排好的戏。让我们走进公开课的幕后,去看看它经过了怎样的"过度包装"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