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培育与提升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对于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都具有重要价值。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是中小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发展与家国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念,体现为他们对家庭、家乡、民族和国家的高度认同、持续维护与深沉热爱,并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与价值使命。中小学生家国情怀的关涉维度包括家国文化、家国情感、家国实践和家国担当四个方面。中小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与提升需要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整合,丰富学生的家国文化知识;依托物质与媒介两类载体,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感;把握学校、家庭与社会三大主体,提升学生的家国实践能力;树立家国历史观、责任观和发展观,增强学生的家国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2.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培育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学校仪式作为培育中小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其内在机理主要包括凝聚、激发情感,规训、整合行为,展示、构筑信仰这三个方面。学校仪式培育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应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要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为目标,注重对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家国情怀。学校仪式能够凭借激活集体记忆、增强身份认同和打造文化符号的方式来培育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学校仪式培育中小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路径主要有:革新学校仪式开展理念,凸显家国情怀的引领作用;提升学校仪式主体素养,协同推动家国情怀的养成;强化学校仪式技术支撑,提升家国情怀教育的实效;拓宽学校仪式展演空间,构建家国情怀教育新生态。  相似文献   

3.
家国情怀是新课标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乡土文化资源,引入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通过开发新余乡土文化资源,向学生传授新余的乡土文化知识,实现教学资源的本土化,从而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增强核心素养培育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体验,以激发他们的光荣感、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祖国,提升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4.
在高职院校的育人过程中,优秀的文化是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关键因素,红色基因作为独有的优秀文化资源,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家国情怀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蕴,将家国情怀融入高职院校教育,要以精神增进家国情怀的情感认同,以价值引领家国情怀的理想追求,以行动践行家国情怀的责任担当.高职院校培育家国情怀应发挥...  相似文献   

5.
培育家国情怀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功能。本文依托闽台“五缘文化”,将平潭岛作为研学地点,以“探寻闽台‘五缘’”为研学主题,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和家国情怀为目标,以“情境依托+研学任务+初中地理新课标要求”的思路进行研学活动内容设计,引导学生探究海峡两岸一衣带水、同根同源的历史与现实,深化海峡两岸一家亲的共识,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家国情怀是对家庭、家乡和祖国的深厚情感,以及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的高度统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以故事化学习培育学生家国情怀,以学习目标实现为依据,以学生思维与情感发展水平为起点,以具有内在包容性的主题故事为支撑,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师生共同讲好家国故事。  相似文献   

7.
家国情怀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增强学生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有效手段.文章论述了家国情怀的内涵、重要作用,提出了地理教学过程中家国情怀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普通高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和发展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是实现历史课程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家国情怀是一种内隐情感,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不是显性的简单说教,而应以关键问题解决为抓手,以具体历史知识为依托,应该是一个隐性的润物无声、水到渠成的过程。教师通过关键问题整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结合相关内容及学习材料在相对陌生、开放、复杂的真实情境下解决对应的关键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形成对家乡、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具有国际视野,有理想,有担当。”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养呢?教育学家加里宁说:“祖国是扩大的家乡,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这为初中历史教学开辟了一条家国情怀的培养途径——从培养学生爱自己的家乡开始。  相似文献   

10.
家国情怀是个体对家庭、家乡、民族和国家的认同与维护,表现为对家国共同体的深情热爱与责任担当。共同体作为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和组织形式,其所蕴含的规则秩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情感认同、利益关切等要素,为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生成机制与培育路径提供了重要启示。共同体视角下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生成机制包括:以人是共同体的存在为逻辑起点,以利益、情感与价值共同体的统一为逻辑结构,以个体到群体再到共同体为逻辑理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逻辑指向。共同体视角下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主要包括:学习家国共同体知识,建立家国情怀认知体系;塑造学生的共同体精神,增进家国一体情感体验;创建美好共同体生活,赋能家国情怀价值意涵;建构优质学校共同体,创新家国情怀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家国情怀的源头活水在于对乡土文化的承继与发展,高校在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中应注重乡土文化的融入,以实现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与乡土文化的传承。但随着乡村社会变迁,村落共同体消解,乡土文化出现衰落;加之社会转型期,在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趋于多元;另外从制度确定到观念跟进,还存在“文化堕距”,这些都是乡土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在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背景之下“,社会学概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以“理论自觉”关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现实,内涵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要素。以“社会学概论”课程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田野调查、体验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国情怀的多元表征与文化渊源,将乡土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增强大学生对家庭的归属感、对社区的主体感、对国家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12.
<正>“家国情怀”是人民对祖国、家乡、民族、家庭的一种综合性的思想情感。《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家国情怀”列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也强调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重要价值。初中历史教学中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家国情怀”的教学素材有很多,笔者试以初中历史“明朝对外关系”一课的教学为例,对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家国情怀主要是指对家乡地域的空间归属感,对国家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以及对家国兴旺、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国情怀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增强学生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有效手段.家国情怀教育可以通过整合课程资源、合理选择教学方式、开展实践教学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家国情怀作为一种文化价值取向,将其内构成为大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实现大学生由“学生”到“人才”的角色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家国情怀价值元素,把其传授予大学生,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正是教育者实施文化育人的显现,二者在目标、主体、内容、方法、过程上相契合。文化育人视角下,培育家国情怀的路径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课程育人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渗透红色文化教育,依托网络媒体,构建家校联动平台,等等。  相似文献   

15.
<正>“家国情怀是要培养学生对家乡、民族、国家的认同感,依据心理学的理论,这种认同感一定是由近及远、由亲密向疏远逐渐形成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社区、乡土资源,让学生从关注身边开始,爱家庭、爱社区,最后上升为爱国家”[1]。初中历史教学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感,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有助于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豁达致远的民族气节是家国情怀的内涵所在.千百年来,家国情怀始终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本质体现,其涵盖的内容涉及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尽忠行孝等,如何将家国情怀的内涵渗透到初中地理课堂,使学生能够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家乡,助力学生成为建设祖国与家乡的栋梁之材,已经成为初中地理的教学重点.因此,地理教师应当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家国情怀这一亘古不变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学生心底.  相似文献   

17.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对中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养,对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提高学生道德感和责任感具有重要的作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共筑美好家园》以及《开放互动的世界》教学设计为例,探讨运用情境设计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以期激发学生对家乡、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并将这种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是滋养家国情怀的重要资源。丰厚的红色文化涵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他们传承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对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有着极为丰富的价值意蕴。当前,传承红色文化、培育家国情怀是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在具体的实践探索中,可以通过思政课堂、课程思政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探究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家国情怀是学生学习历史所应有的一种学科核心素养。家国情怀的滋养应该建立在对历史的切身体验、情感震撼和理性判断的前提下,家国情怀还应该基于对家人、对家乡的挚爱进而产生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感,乃至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怀。本文试图以十四年抗战期间,中华民族的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庆相关历史教学资源为依托,探索如何在培养学...  相似文献   

20.
红色家书是中华民族红色基因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蕴含丰富的家国情怀教育资源,将其融入到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中,能够有效引领家国认知,强化家国情感认同,砥砺家国担当意志,鼓舞家国奉献行为。目前存在融入认知偏差、融入载体不足、融入保障不力等现实难题,可以通过活化内容,提高教育说服力;创新载体,提升教育感染力;构建机制,增强教育渗透力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成为具有深厚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