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质学校秉持“为人”的教育目的,“为人”的教育就是充分尊重人、服务人和发展人的教育,人在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优质学校是师生共生互学的理想组织。成为优质学校应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路向,是学校发展的“中心”价值观。优质学校源自学校的成功变革,凭借校长卓越的领导力。  相似文献   

2.
新优质学校与其他学校的根本区别在于价值追求。在新优质学校的价值引领下,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课程教学、教师建设、管理文化等方面都会表现出独特的内涵与特征。为了使学校向新优质迈进,需要了解新优质学校建设路径的选择原则,掌握新优质学校建设的基本路径,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3.
在基础教育的转型时代,上海市教委设计了"新优质学校的推进项目",两年来已经吸纳了43所新优质学校。本文分析了43所学校的变革路径,对其基本特征和未来走向提供一种分析框架,提出新优质学校应共享的一些知识基础与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4.
高质量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八大、十九大都对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一系列要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必须培养高质量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现代化要求学校现代化,包括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方式、办学手段诸方面都要通过创新而提高品质。为此,新优质学校应树立“让每一个生命焕彩”的价值取向,并在立德树人、理念先进、治理出色、质量突出、融合发展、师为人表、资源共享、博雅精神这八个方面都有高质量的立足点和支撑面,形成相对应的一、二、三级新优质学校的指标体系;进而确立新优质学校内涵建设、外延拓展的目标任务,也为新优质学校设定了清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王建定 《上海教育》2012,(Z1):24-25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尊师重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是流淌在民族血脉中亘古不变的教育文化传统,至今都是世界教育至理名言和教育行为的经典准则,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之一。在大力提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教育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正日益突出和显现其对教育的影响与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成为今后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纲要》的颁布,从理念到举措,透射出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代气息的教育要求。对照《纲要》提出的工作方针和教育现代化目标要求,面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作为一所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静心思  相似文献   

6.
推进新形势下新优质学校建设,是追求教育内涵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健康发展的有效举措。厘清新优质学校的内涵、特征以及建设新优质学校的途径,对于基础教育的健康、均衡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价值追求是区分新优质学校与其他学校的根本点。新优质学校在综合时代要求和自身理想的基础上,凝练了核心价值追求,那就是坚持回归教育本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养培育及精神品格成长;坚持提升学生学习生活质量,办学生喜欢的学校,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强调学校主动发展,坚持在常态条件下,学校主动探索,走内涵发展之路;强调为人民办学,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相似文献   

8.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从这个意义上讲,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如何认识和发挥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也越来越大,对学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对校长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新的变化,新的责任,新的压力,决定了校长要由经验型走向理论型、由常规型走向创新型.教育改革的推行、学校要持续发展,呼唤要有一批高素质、现代化和专业化的校长.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追求升学率、按分数排名的现象愈演愈烈,明显背离学校育人为本的宗旨。上海市"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核心追求就是实现教育的育人功能,可分解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优质学校的四个指标:依法全纳;回归本原;积极探索;百姓满意。  相似文献   

10.
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形势下,新优质学校要回应新问题、新挑战,但也要持续打好底色。新优质学校要打好底色,坚持从“教育认识”“教育观念”走向“教育理念”,这个理念不会随着阶段性任务变化而变化;要直面挑战,即在实践中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给出答案;要创新路径,即把握好“新”“深”“实”;要抓住关键,即促进“双新”课程改革落地。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我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办人民满意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我国基础教育办学水平的逐年提高,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如何把自己所管理的学校办成优质学校,为每个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全面、和谐、自由、充分与健康的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中小学校长面前的重要课题。创办这样的优质学校,关键点在于学校的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校开展课程规划既是课程政策变革的要求,也是学校实现自身价值的的反应,它们共同推动着学校课程规划工作。学校课程规划是学校课程从理想到现实的方略谋划过程,包括学校课程发展愿景的确立、学校课程方案的整体设计以及学校课程方案的实施与保障等。学校课程规划是学校课程愿景和学校实际之间不断调适的过程,需要通过建立课程规划组织、研究学校课程的问题与发展方向、拟订学校课程规划草案、多方征求意见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乡村学校呈现出整体衰退的发展态势,传统的乡村学校体系与不断突出的非权力性资源配置之间相互冲突引发师生人数的大量流失、资源分配的内部失衡以及乡土文化的失落背离.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为乡村学校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统一的教学管理体系促进乡村学校教育质量提升、新兴的教师发展体系释放教师教学机智、合理的资源配置体系实现城乡资...  相似文献   

14.
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开展三年来,逐渐形成了学校持续改进并逐步走向优质的五大策略:寻找—发现,确立"新优质"的内涵要素;定位—发展,提取"新优质"的关键经验;创建—分享,建立"新优质"专业学习共同体;动态—激励,实现"新优质"过程性推介模式;示范—辐射,创造"新优质"区域推进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16.
张丽丽 《辽宁教育》2023,(12):12-16
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优质化、多样化需求,构建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势在必行。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城镇优质学校和乡村学校本着共享、共建、共赢的工作原则,通过以城带乡、以强带弱,联动发展,统筹推进校际管理互通、师资共享、研训互动、质量共生、学校共进,探索城乡互助发展新模式,扩大优质资源辐射面,提升教育优质化水平,全面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建国以来,我国学校管理体制的基本形式属于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垂直的、自上而下的分级管理体制,教育行政部门是学校的直接举办者和管理者,这种“管办合一”、既“掌舵”又“划桨”的管理体制导致教育行政部门政事不分,权责不明,抑制了学校自主发展的空间与改革创新的活力。不利于学校健康持续发展。学校发展共同体作为一种新的管理范式,重新审视我国中小学学校发展在目前管理体制下遇到的“瓶颈”问题,对推动学校管理变革,实现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学校可持续发展以及区域教育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确保每一所学校都办出特色和水平,其任务不可谓不繁重、挑战不可谓不艰巨、工作不可谓不复杂。面对已步入"深水期""攻坚期"的学校教育改革来说,大力提升其合作能力,无疑成为当下学校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注重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之策。  相似文献   

20.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要已成为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建设的重要指向。当前优质学校建设面临着“资源—规模”边际效应急速递减、“特色—优势”亮点效应急速内卷、“理念—内涵”引领效应急速减弱等困境。究其原因在于优质学校建设过度关注社会需求、过分强调整体优质、主要依靠外力驱动等。因此,新时代优质学校建设需秉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优质学校观、激发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办学活力、采取关键领域突破的建设方式、构建宽容等待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