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爱和平     
活动目的1 通过观看有关伊拉克战争的电视、图片和文章 ,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性 ,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特别是给无辜儿童带来的不仅仅是肉体 ,更是心灵上的创伤。2 激发学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活动准备1 每个学生搜集一则反映战火中儿童生活的图片和文章。2 教师准备“战争实况”的录像及图片。设计理念1 在活动方式的策略上 :活动前让学生自己收集反映战火中儿童生活的图片和文章 ;活动时让学生利用图片或文章自己选择交流方式 ,互相探讨、互相学习、互相感受 ;活动后让学生自己谈谈希望 ,总结收获。2 在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幼儿园和平教育的重要性“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两大课题,和平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有史以来,人类社会几乎没有停止过战争,多少儿童饱受了战争的残暴,甚至被炮火终止了不应该终止的人生。许多儿童由于战争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而受到疾病、饥饿的侵扰。人类一直在呼唤、争取和平,尤其是为了儿童而争取和平。陈鹤琴在20世纪50年代初曾指出:“使能永久地保持和平,维护儿上安全地发育和成长,成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积极建设者。这一个工作,在目前情况下,便是为儿童而斗争的最重要的工作。”宋庆龄也指出…  相似文献   

3.
由于战争与和平和人类存亡、国家兴衰、生命安危直接相关,因此自占以来人们对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就极为关注.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强调要"慎战",认为战争是"凶器",非"不得已"才进行战争,要尽可能保持和平的局面.在西方,古罗马人则提出:"战争好过悲惨的和平."并认为"战争当以和平为归宿",而和平则是"战争中永远继续的休战".毛泽东批判地吸收了人类思想的精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了新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和平与战争问题就始终是人们政治生活当中的重大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彻底消灭资本帝国主义以前,战争与和平的交替出现是经常的和不可避免的现象。列宁坚定地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分析了战争产生的根源及其性质,确定了战争、和平与革命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者对和平与战争应抱的态度,揭穿了帝国主义在和平与战争问题上的骗人使俩,批判了社会沙文主义者和社会和平主义者的反动谬论,捍卫和  相似文献   

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四年级学龄段的孩子接触事物直观、具体,喜欢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发现生活,而文中内容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细细分析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他们对战争的了解只是局限于影视剧中的场景,感受到的都是打仗的“兴奋”,英雄的“壮举”,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却无法体会,特别是男孩子还非常喜欢战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链接课外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对文章人物、故事等留下深刻印象,对语言文字上有所感悟;让学生建立起和平与战争的立体空间,感悟课文内涵,突破“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等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一难点,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教材的处理上也要有所侧重,重读第4自然段,重说、重议第6、7自然段;充实课外资料、唤起生活体验等多种方式来形象具体地理解重点句子.  相似文献   

6.
教学说明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战争题材的课文,如<狼牙山五壮士><半截蜡烛><夜莺之歌>等.处在和平年代的儿童,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但必须透过硝烟,体会到文字里的英雄形象.这些英雄为了民族,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正义与和平,献出了自己的家园,乃至生命.  相似文献   

7.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战争的残酷性,激发学生对战争的憎恶之情,然后让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停留在小夜莺所具有的品质上,而且要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内心的活动,挖掘人物潜在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相似文献   

8.
杨娜 《中小学电教》2011,(12):131-131
一、释题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儿童和平条约。)师:“和平”是什么意思?生:没有战争。师:1986是什么年?生:国际和平年!师:你们还了解到什么?生:“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国儿童代表共聚美国纽约。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共同签订了《儿童和平条约》。  相似文献   

9.
先秦诸子反战主义和平思想的追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先秦诸子,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思考中包含着极其敏锐的见解,有揭示战争明确动机和肯定战争合理性的话语、有反对使用战争手段和否定战争合法性的观点、有关于国家之间交往规范与道德标准的相关理念。所有这些都为反对一般和特定条件下的战争提供了哲学、政治和心理上的思想依据,也成为历代政治家或国家决策者采取战争行为还是和平行动的观念因子。  相似文献   

10.
献给教师节     
生活中有过多少节日多少次彩色缤纷的记忆彩色的天空彩色的人流鲜花、彩旗、庄严的旋律组成一支时代的交响节日的狂欢是撩拨人心的香槟、轻音乐和迪斯科的疯狂属于英雄和英雄般的史诗属于战争的胜利和胜利的战争属于和平、民主自由和社会进步属于母亲、妇女和儿童属于一切创世纪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11.
费玮  巩伟  刘邦春 《教师》2013,(20):126-128
本文从民族心理学的视角考察了世界上不同和平社会的"用和平方式达到和平"的情况,以此反对"战争不可避免"的观点。和平社会具有相同的特点:持有非暴力的世界观,如信仰和谐、不抵抗、保持思想和心灵的纯洁;持有相互尊重的价值观,如尊重女性、尊重个人和淡化领导的角色等;持有非暴力的家庭教育观,如从不严重体罚孩子、父母为儿童树立榜样、对儿童暴力倾向的疏导。这些研究表明:人类具有约束暴力的能力,和平信仰需要落实到行动中。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和平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即将过去的20世纪里,整个人类经历了从战争走向和平的重大转折.人们对这一转折的认识,学者特别是西方学者对这一转变发生的根源、前提和条件等的努力探究,加深了人们对和平的理解,并由此在西方产生了和平研究.这是关于和平及其对立面研究的一门新的学科.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暴力研究、战争根源研究、危机冲突研究、非军事化研究等.这里讲的和平,是指世界和平.过去那种"无战争状态即和平"的传统观念已经受到诸多质疑,和平与和平研究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严格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战争题材的课文,如《狼牙山五壮士》《半截蜡烛》《夜莺之歌》等。处在和平年代的儿童.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但必须透过硝烟,体会到文字里的英雄形象。这些英雄为了民族,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正义与和平,献出了自己的家园.乃至生命。  相似文献   

14.
军犬部队形成于抗战时期,发展、完善于和平年代,它的作战特点、特殊功效无论是对过去的战争,还是对当代的和平事业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人类能够生活在和平、友好、和谐的社会,军犬的功劳不可泯灭。  相似文献   

15.
题目以“战争与和平”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新人教版)提示:“战争与和平”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作为初中生,由于所掌握知识的局限,很难从宏观驾驭。在以往所学过的文章中,我们接触过许多以小见大的写法,这次作文训练就可以借鉴这种写法。写作这篇文章,可以选择生活中的平凡人、平常事,以点代面,以小见大。同时,正因为文体不限,可供选择的形式也多样。比如,叙写一个战争故事,表现呼唤和平的主题;或用童话体裁写一只和平鸽的遭遇;还有以一位伊拉克儿童的身份,给美国总统布什写一封信,等等…  相似文献   

16.
胡晓 《中国德育》2006,1(10):12-14
儿童是世界的未来,让热爱和平的思想在儿童的心中生根发芽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要引导儿童正确地对待军事游戏;让儿童适当地了解历史;学校应设计相关的和平教育课程等。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内容】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战争风云下的苦难》P48-5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战争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搜索、整理资料,探究性地解决问题。3.情感目标:激发热爱和平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战争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教学难点】让儿童感悟战争带来的灾难,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搜集、整理资料、解决问题。【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 本课是"政权分立"中的一个代表课,通过学习该课,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该课重点是三国鼎立的形成和两大战役,难点是对战争胜负因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费玮  巩伟  刘邦春 《教师》2013,(23):20-2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杜威运用实用主义和进步教育思想,以促进世界和平。其和平思想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从早期认同战争的合法性,到后期反对战争、提倡建立非暴力世界。杜威和平教育的基础观点认为:学科教学,如历史和地理应以促进国际和平为前提。他主张把全球意识引入地理学科,培养学生和平思想;在生活实际中学习历史,培养学生和平意识;主张改革美国国家体制,实现国际和谐;开展学校计划,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意识。这些观点无疑为促进世界和平构建了可行的蓝图,对探讨21世纪的和平教育,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战争,在推动人类历史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随着世界的发展,战争与和平日益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