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于2022年4月正式发布,对比于2011年版课标,《2022版课标》将“立德树人”作为整个课标编写的目标与宗旨,强调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调整并优化了相关课程内容.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师的视角,简要阐述基于核心素养对《2022版课标》调整与优化部分的理解以及如何落实在教学一线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李文革 《数学教学》2012,(8):6-8,32
教育部于2011年12月28日正式公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标志着始于2005年6月、历时6年半的课标修订工作终于尘埃落定,把数学课改向纵深推进的"集结号"已经吹响.2011版课标与实验稿课标比较,具有一些鲜明特点.1.对教师角色的表述更明确和全面1.1实验稿课标对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不够实验稿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中指出:教材素材的选取要贴近学生的现实;学生的现实主要包含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及其他学科现实三个方面,其中数学现实是指学生已经积累的数学知识.同时,《课标(2022)》建议试题命制要创设合理情境.本文以2022年北京中考第28题为例,谈谈对命题如何做到“源于数学现实、创设问题情境、凸显素养立意”的研究与思考.一、试题呈现(2022年北京中考第28题)如图1,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说明数学教学中要通过数学的语言描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抽象出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属性,形成概念、关系与结构,还要通过数学的思维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形成重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培养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5.
李义仁 《广东教育》2003,(11):44-45
GDJY在课改实验中,我区以数学活动为切入点,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形式,充实数学活动的内容。经过一年的实践与探索,活动性已成为我区实施新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自觉、有序的数学活动已成为贯穿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线,新课程的目标要求也在数学活动的广阔背景下得以有效落实。一、学习《课标》,提高对数学活动的认识与《数学教学大纲》(简称《大纲》)相比,《数学课程标准》(简称《课标》)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其中一个亮点就是数学活动。《课标》要求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活动,教学过程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课程内容部分的“实验探究”主题分析,对2022年版《课标》实验教学变革进行了探讨:比较了2022年版《课标》和2011年版《课标》的学生必做实验,分析必做实验内容的变化对教学的影响,反映了2022年版《课标》对“教什么”问题的回答;探讨了核心素养对学业要求的统领作用,分析了测量类和探究类实验育人功能的侧重点,并以案例的方式给出具体实验学业要求的分析范式,反映了2022年版《课标》对“教到什么程度”问题的回答;根据教学建议分析了2022年版《课标》给出的实验教学建议和案例,挖掘了2022年版《课标》理念在实验教学中的体现,反映了2022年版《课标》对“怎么教”问题的回答.  相似文献   

7.
<正>“量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在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中的关键词,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相比,也是唯一增加的一个关键词。我们思考:量感的内涵是什么?“课标2011年版”中已经有发展学生“数感”的要求,“课标2022年版”中为何还要专门将发展“量感”作为核心素养的表现?量感与数感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学生的量感需要通过怎样的教学方式?设计怎样的数学活动?以下就这些问题,结合实践作一些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数学学习可以看成是数学经验的累积、激活、改造和创生的过程。[1]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的颁布与实施,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开始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基本经验的形成与积累,课堂实践看上去十分热闹。我们思考:表面热闹的背后,学生是否获得了有效的经验?任务完成了,他们的思维是否获得了提升?“把数学做出来”系列课程强调通过专门化、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学习过程应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充分的时空经历和体验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互动交流、自由表述等数学活动。我走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倡导培养学生智慧的"过程教育"——关注数学结果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特别是活动的内化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但调研后发现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不符合"过程教育"的要求."过程教育"指导下的浙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6.1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的教学应该怎样操作?本文以问答的形式呈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数学的关键是解决数学问题,然而小学生在学习解决数学问题时会出现各种困难和心理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分析和解决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一、背景介绍"课标"(2011年版)倡导过程教育以全面发挥数学的育人功能.但在以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1节"二次根式"为载体的"多人同课异构"式的教研活动中发现,课堂教学普遍存在认知过程短暂(特别是内化过程缺失)的问题,导致学生失去了发展能力与个性及感悟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机会.网上  相似文献   

13.
<正>1内容分析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沟通了“数”与“形”的联系,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对“勾股定理”一章的内容要求为探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学业要求上提出让学生在直观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基础上,经历得到和验证数学结论的过程,感悟具有传递性的数学逻辑,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明确要求第一学段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1],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2],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描述核心素养的语句中提炼出“核心词”,并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文本内容中的“核心词”进行比较分析,得出2022版课标的变化与特征:聚焦于变量的教学;在数学运算方面关注算法与算理;强调借助几何直观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重在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重视从数据中获取信息,首次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出数学建模这一概念;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应用意识.这一研究进一步明确课标要求与教育发展方向,为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问题背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为《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数学教  相似文献   

18.
正【课前思考】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其实由来已久,《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就有这样的一句话: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但是,当时虽然"数学活动经验"一词已写入课标,却只是作为"重要数学知识"的一部分。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与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2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正式颁布,与200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作为新增内容纳入数学课程目标之中,使"双基"课标扩展成为"四基"课标.新版课程标准还特别强调:"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数学素养的  相似文献   

20.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标明确指出了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本文以此为基本理念,提出了使数学课堂生活化的观点,具体阐述了如何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数学走进生活.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才能学好数学,而学好数学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进行再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