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制度先后经历了探索发生、规范拓展和治理嵌入三个发展阶段。进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制度在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水平、有效维护校园及周边安全和推进中小学依法治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随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的颁布,法治副校长的岗位职责、来源构成、选聘流程、工作模式、管理考核、制度保障等实现有法可依,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制度,是我国法治教育的关键性制度安排。从2002年正式提出至今,伴随法治体系的建设与规范、法治行动的落实与加强、法治效力的提升与完善,呈现出强调制度结构化、关注制度执行力、彰显制度务实性的演绎逻辑。尽管目前已搭建了制度建设的基础性框架、部署了组织治理的保障性结构、取得了个体规约的阶段性效果,但亦面临制度建设理论研究广度与深度欠缺、组织治理协同机制力度与强度欠佳、个体规约实践探索精度与准度欠优等现实问题。未来,应坚持稳中求进的思路,从强化理论研究、优化治理结构与深化实践探索三方面出发,缮校制度建设的设计框架,健全组织执行的协同机制,增进个体规约的制度效能。  相似文献   

3.
“法治副校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在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校园安全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通过社会调研,发现法治副校长在履职过程中存在“三重矛盾”,于是据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三重思路”,以期能够进一步优化法治副校长工作,推动法治教育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校园法治教育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校园法治教育是全面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有效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举措。针对我国校园法治教育存在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工作机构和队伍有待健全、教育方式方法缺乏创新、法治观念需要增强等问题,应该完善青少年校园法治教育制度,加强青少年校园法治教育机构建设,创新青少年校园法治教育工作,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青少年校园法治教育。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西北地区全面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各项工作,建立了彰显地方特色的法规体系,严格规范文明执法质效不断提高,司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进一步彰显,法治社会建设日益深化,法治文化浸润人心,群众守法自觉性和法治信仰不断增强,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相比经济社会发展对法治的现实需求,西北地区法治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需要从立法、执法和法治意识等方面共同发力,切实提高法治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6.
7.
检察机关作为参与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全过程的政法机关,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成了检察机关一张亮丽的名片,在保护未成年人、引领未成年人增强法治意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实践中,还存在法治副校长职责落实不到位、制度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约束着法治副校长价值及实效的发挥。本文立足实际,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强化法治副校长对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培养更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8.
李梦  徐洁 《中国德育》2024,(4):39-42
新时代青少年法治教育旨在培养具备坚定法治观念、崇尚法治精神的合格公民,对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青少年法治教育面临供需失衡、治校松散和师资薄弱等问题。为应对这些现实问题,我们应把握法治育人的变革方向,探寻新时代的法治教育路径:综合施策,纾“供需失衡”之困;聘法治副校长,破治校松散之局;支持教师发展,解师资薄弱之难。  相似文献   

9.
法治文明发端于古希腊,并首先得到古罗马人的实践和阐扬。自此,法治的理念和理想在越来越多的国家以不同的具体形态成为现实。并成为现代社会各个国家追求的共同目标,基于我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法治在我国具体实践的关键在于:其一、依法行政,即行政权不得超出法律的规定。其二、加强执政党建设。其三、完善市场经济规则,促进市场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了高校的法治进程。在高校法治进程中,培养依法治国的法治人才是使命。实践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新出路。在高校的法治进程中,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国家进步的法治型人才对实践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辅导员是实践育人的中坚力量,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法治素养对深化实践育人、构建法治校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发展并日益完善,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优越性。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多党合作制度也面临着许多考验和一些问题,需要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改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运作机制等方面来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13.
任飞 《华章》2009,(21)
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正式施行已四年有余.四年间,该制度的推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受到一些质疑.本文首先对我国当前人民陪审员制度进行论证界定.之后,作者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与统计数据,从功能、身份、条件、职能定位等角度入手,对制度落实过程中人民陪审员所处的尴尬地位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分析,对于该制度不应一味地批评指责,也不宜对其基本结构提出颠覆性的改革意见.而应在保证人民陪审员制度稳步推进的前提下,在现有制度框架内努力完善,以保护这一新生的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深入推进,提高了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地位,更对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加强实践经验总结,在教学观念与手段等方面加强创新,将法治教育渗透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全程,尽快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加速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教学改革思想要求教师强化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尝试实践体验式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知识学习中提升参与度,通过体验式活动的有效落实增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在相应活动的开展中促使学生形成完善思维脉络,能够强化学生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为小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提供思维意识基础。基于此,本文简单介绍了实践体验式活动应用于小学道德法治课堂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法治信仰是对法律的推崇和尊重,是进行法治建设的精神指针和价值依托,全面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培育和树立公民的法治信仰.培育公民法治信仰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稳步推进,从制定良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权力制约、权利保障、全民守法、发展法治经济,繁荣法治文化入手,逐步培育和树立起公民的法治信仰.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不断调整刑事责任年龄的同时,人们更应该思考青少年违法犯罪低龄化趋势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应对策略。基于法治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从学校、家庭、社会的保驾护航到学生用法实践体验,多角度提炼,以期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8.
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完成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历史自信、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仍存在课堂形式单一、学生对党史学习教育认识不充分、党史学习教育氛围不浓厚等问题。从教师、学生、学校三个角度分析成因,得出教师应加强党史学习、丰富教学形式,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念,学校应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系列实践活动等。  相似文献   

19.
构建新型的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要在法治视阈下,遵循法治原则,通过实现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的实体正义,实现学生违纪处分程序的合法合理,建立和完善处分过程中几项重要制度,完善处分后的权利救济制度等路径来重构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实现高校处分权和学生合法权益之间的适度平衡、教育管理者与学生的关系达到和谐状态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是我国的重大教育改革举措。在新政落地的关键阶段,识别改革中的新形势、新问题,对于新政实施具有重要价值。调查发现,在举办者办学回报和剩余财产分配、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扶持和监管、营利性民办学校获取捐助和融资、师生权益保障等四个问题,业界仍存有顾虑。其背后折射出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非营利法人定位与举办者要求获取办学回报和分配剩余财产的矛盾、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获取政策支持的诉求与扶持措施未完全落地的矛盾、营利性民办学校的营利法人定位与其要求享受更多优惠待遇的矛盾、民办学校师生权益保障的诉求与相关政策供给不足的矛盾,成为制约分类管理推进的四个主要难点。为此,在新政推进过程中,应细化对选择"非营"的举办者的补偿或奖励方案,完善公共财政扶持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政策体系,构建营利性民办学校政策支持体系,推进民办学校师生权益保障制度具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