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师德资源,将其融入师德养成教育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现实需要,有利于解决目前存在的师德失范问题。遵循知行合一、强化与内化相统一、长期性原则,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育、实践教育、校园文化中,既有利于促进幼师生师德养成教育,又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2.
张莉莉  张瑶 《英语教师》2022,(16):12-14
阐述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从西方文化、学生、教材和教师等四个方面分析高校英语课程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途径,即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设,增加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重视师资力量建设,提高英语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课程思政意识;调整教学评价体系的结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第二课堂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更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主力军。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是立足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中华优秀师道精神,遵循师德涵养逻辑,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教师的师德涵养及生命成长关联起来,唤醒教师“作为一个人”的内在动力。其内在规律在于:以“学以成人”为核心理念,以“为仁由己”为根本方向,以“修己安人”为最终目标。其实践路径包括:遵循规律,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整体认知;善用资源,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核心内容;融入日常,生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还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首先分析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然后阐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原则,指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利用思政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结合实践及传统节日等多种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  相似文献   

5.
周明亮 《文教资料》2011,(15):68-69
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以社会主义道德文化为价值主导,以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为历史底蕴,以西方道德文化的优秀成果为外来资源,并使其融合互动而开创新的师德文明。社会主义道德文化是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直接现实的思想文化资源;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是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不可或缺的思想文化资源;西方道德文化的优秀成果是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可供借鉴的思想文化资源。以道德文化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以“英汉翻译基础”课程为例,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课例探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专业课程具体实施路径、评价方法等,并结合问卷结果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后学生“文化自信”思政目标达成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学习的关系及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期望与要求等,以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升青年学生文化自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课程思政建设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是发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当前,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课程思政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探究了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精华融入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并提出了具体的路径,旨在使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大学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8.
周妮 《文教资料》2020,(9):99-100,8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师道传授、精神影响、行为示范等方面,对现代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宣传、教育力度,能更好地帮助教师理解和认识中华精髓,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孙晶 《英语教师》2024,(4):142-145
阐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价值,分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结合实例,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策略。认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中具有现实意义,教师应认真对教学现状进行反思,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对学生的引导。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采用SWOT方式进行分析后,形成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深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正确认知、开发“互联网+优秀传统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对策,为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采取"扬弃"策略;正确对待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用主流文化引导非主流文化;采取各种切实措施,优化师德建设的环境;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吸收其优秀师德建设成果;完善现有的师德建设体系,建设由中国特色的师德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当代新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继承优秀的传统物质文化、社群文化和精神文化,开展国学启蒙,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只有从立法、教学安排与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师资配置、校园文化建设、热爱传统文化的氛围的形成等几个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真正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社会中,互联网深刻改变了社会生活,在网络语境下教师的理想信念、责任意识、教育理念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产生了责任意识淡薄、政治观念淡漠、道德行为失范等师德问题。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社会习俗的总体表征,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师德教育资源。在师德建设中,可以从网络境遇下师德建设的现实困境出发,探究将传统文化融入师德建设的方法路径,以更好地推进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4.
对近三年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入职的294名特岗教师进行师德状况调查,88.44%的特岗教师师德处于"优秀/良好"水平。不同性别、学历、工作时间、职业自豪感、师德规范认知与执行、服务期满去留、职业挫折感等因素在个体的师德观念、行为和品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影响其师德健康发展,容易诱发潜在师德失范等风险。建议构建全方位师德建设体系,将师德教育融入教师专业发展全程,利用网络培育师德建设共同体,形塑师德发展良性生态链。  相似文献   

15.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既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针对目前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零散、碎片化、缺乏整体关联等问题,本文提出,要提高融入的有效性,需要围绕降低融入过程的“认知负荷”这一主线,通过赏析式融合、体验式融合、探究式融合等路径,构筑从数学知识到优秀传统文化、从优秀传统文化到数学知识、数学知识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融入新样态。  相似文献   

16.
提升中小学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应从树立坚定的中华文化立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师德源泉、不断锤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能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方面入手。文章以敬德书院为例,阐述通过构建书院式课程体系提升中小学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教学内容应围绕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三方面展开,涉及哲学思想、德行修养、文化传统和技艺研习等方面,包含研修、读经典、学术、会讲、游学五类课程。  相似文献   

17.
陈晓青 《教师》2023,(1):15-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在育人目标和内容上存在耦合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有助于凸显高职特色、提升思政实效、传承优秀文化、营造文化环境。针对当前融入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文章提出推动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打造多种多样的活动支撑、提升高职教师队伍文化素养、多维度厚植文化氛围,充分打造媒体化环境等措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兰兰 《福建教育》2023,(51):27-29
本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文化建设之根。当前,诸多幼儿园关注文化建设,但存在环境创设大字报式地搬抄名人名言、理念与实践两张皮等现象,文化建设存在表面化、形式化、同质化问题。幼儿园文化建设应追本溯源,寻文化根脉,将本土文化融入其中,凸显当地文化底色。本文在明晰幼儿园文化建设与本土文化关系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并结合实践阐述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是继承、弘扬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迫切需要,这有利于增进世界各民族的跨文化交流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意义和关键,并且从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入、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以及第二课堂的丰富开展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通过教学实验证明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兼收并蓄、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且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诸多意义。本文旨在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运用对策。主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利用多方资源拓宽教育渠道等途径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