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家国情怀属于学生成长之路上必须的关键素质之一,也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无国不成家,所以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应在历史教育资源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在收获新知的同时,更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2.
<正>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中华儿女血脉之中,培养中职学生的家国情怀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既能够满足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要求,又能够推动传统文化在学生群体的传播。为此,中职语文教师要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加强学生家国情怀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培养,推动学生爱国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促使学生实现全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4.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也突飞猛进。新课标中明确提出: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 “吸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必须跳出传统教学框架,并以此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自身的悟性、个性及审美性,从家国情怀的培育中让学生找到深刻的成长根据,让学生增强自信,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5.
6.
家国情怀是指对国家和家乡的深厚情感与归属感,它代表着一个人对自己的祖国和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国家繁荣发展的关注。高中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更应当主动承担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任务。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探讨了将其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意义,并从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师素养、校园环境四方面探索相应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加强对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着力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应探讨在中职语文诗词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的教学策略,培养中职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气节,落实中职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中职学生培养成有担当、有作为、有民族气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8.
家国情怀教育是爱国教育的重要内容环节,在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中,家国情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底蕴和价值高度。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学中,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有利于提供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探求路径方法,致力于将家国情怀文化理论与当今时代精神相结合,为高校思政教学提供优质资源、实现有效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它有助于实现民族文化与历史文化的传承、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的厚植、历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结合。高中历史教师应从以往传统教学思想中解放出来,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家国情怀;营造教学情境,渗透家国情怀;深挖历史人物,呈现家国情怀;拓展课堂内容,内化家国情怀;开展实践活动,升华家国情怀,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使他们能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从而更加努力学习,提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生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可以帮助其端正入党动机、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德.基于当前大学生入党培训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内容、重时长轻实效的不良倾向,提出在学校的入党培训实践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坚持"教材选择、教师力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内容,丰富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  相似文献   

11.
家国情怀就是人对自己国家所表现出的发自内心的热爱之情。家庭的情感和爱国的情感必须要高度统一,才能具有家国情怀。在家中孝敬老人,爱护小孩,团结邻里,在国家层面爱国敬业,维护国家安全等均是家国情怀的表现。中国历史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合理挖掘并应用历史文化,在教授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加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通过深挖教材主题、改革课堂方式、开设专题讲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设历史情境等方式,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做好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家国情怀     
正春宿左省唐·杜甫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宋·辛弃疾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  相似文献   

14.
家国情怀的源头活水在于对乡土文化的承继与发展,高校在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中应注重乡土文化的融入,以实现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与乡土文化的传承。但随着乡村社会变迁,村落共同体消解,乡土文化出现衰落;加之社会转型期,在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趋于多元;另外从制度确定到观念跟进,还存在“文化堕距”,这些都是乡土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在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背景之下“,社会学概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以“理论自觉”关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现实,内涵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要素。以“社会学概论”课程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田野调查、体验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国情怀的多元表征与文化渊源,将乡土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增强大学生对家庭的归属感、对社区的主体感、对国家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时代,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高校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家国情怀,要引导大学生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使命担当意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进社会和谐,凝聚中国力量.要利用好主渠道,强化大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知;借助新媒体,拓宽家国情怀培育路径;挖掘好隐性载体,厚植家...  相似文献   

16.
陈洁平 《江苏教育》2023,(20):93-94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就是要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历史思维,培养学科关键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十分重要。本文以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二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一轮复习为例,探索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7.
黎莹 《广西教育》2022,(24):40-43
本文对课程思政研究文献进行回顾,论述社会学课程思政的必然性与重要性,分析家国情怀融入社会学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提出家国情怀融入社会学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在教学内容上探寻教学文件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在教学环节上设计研讨教学、实践、实习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形式,在教学手段上探索“线下”思政与“线上”思政的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18.
19.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维持社会安定和国家统一的精神支柱.在分析高职大学生家国情怀的现状后,提出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在服务社会和国家的"大我"中实现"小我"的价值意义,践行报国之志,为民族复兴伟业发挥自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积极的家国情怀是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养料,家国情怀让一个民族有力量、有温度、有胸襟,也为全国上下携手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提供了强大凝聚力。涵育家国情怀是引导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方面。当前对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涵育还存在一些短板,诸如缺乏对实践教育的重视、缺少对文化氛围的营造、缺失对网络舆论的引导等。结合新时代对青年大学生发展的要求,涵育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需要开辟新路径,主要应从强化实践教育、营造文化氛围、用好网络平台三个方面发力,推动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