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基础教育重要的创新路径与育人范式,其最终目标是通过五育要素的挖掘、联结和有机融通,高效、可持续促进学生与教育者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近四年来,“五育融合”的理论依据日趋完善,“五育融合”的实践样本逐渐成熟,依托“五育融合”的作业设计与评价改革方兴未艾,贯穿“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范式和课程初步生成。当前“五育融合”区(校)本化实践依然面临教育生态紧张及内生动力不足、价值导向游离、协同治理机制不畅等新困境,还需从重构学习生态、打造协同机制、优化教育治理和推进智慧教育等方面探寻“五育融合”的未来路向。  相似文献   

2.
集团化办学是实现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从公平出发创新机制激活办学主体,从生态出发构建发展共同体,从质量出发完善学校发展评价标尺,总结区域集团化办学共性问题,提出了深化集团化办学、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举措。  相似文献   

3.
“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教育思维的新方式和教育实践的新范式,其引领下的教学变革旨在促进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而融合的发展。这一价值定位要求教学以“五育间性”为根基,遵循由“渗透”到“互联”、至“互育”、达“合育”的认识逻辑,由“源”及“流”地推动五育在教学活动中的渐进融合。通过建构融合化教学目标、勾勒融合育人的应然框架,统整融成型教学资源、强化融合育人的有力支撑,采用融通性教学方式、提升融合育人的实践品质,落实融入式教学评价、实现融合育人的深度覆盖等举措打造五育融合式教学体系,可以确保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五育的融合育人效应,达成“五育融合”与教学变革的双向滋养。  相似文献   

4.
从“五育”并举转向“五育”融合理念的系统推进,已经成为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但就现状而言,“五育”融合理念的落实仍然面临着联结松散等现实困境,尤其是融合主体的有限理性、融合方式的制度依赖与融合途径的体制规约等问题均限制了“五育”融合的发展进程。为此,通过制度耦合实现主体联动、方式创新与机制完善则是推进“五育”均衡、常态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新区立足长远,坚持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统领,积极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激发中小学校办学活力。哈尔滨新区教育行政部门立足综合改革,坚持系统思维,强化综合施策,全面实施"三维""六面""20项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坚持以"放管服"改革为主线,以教育需求侧为导向,构建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五育"融合为路径,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坚持以绿色评价为支撑,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构建科学多元的教育评价体系。通过探索教育治理体系、育人体系和评价体系改革路径,建设高质量区域教育体系,打造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哈尔滨新区样本。  相似文献   

6.
五育融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方式,也是新时代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表征。正确认识和把握五育融合,应从已有的课程逻辑转向教学逻辑,在新时代教学实践变革的意义上澄清五育融合的理论本质。五育融合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在特定教学实践活动中交融与转化,进而实现教学创新及全面育人的过程。融合过程中,五育互为价值基础、发展动力、实践介质和评价要素。在现实层面,五育融合理论要转化为五育融合实践仍面临多重困境,突出表现为来自思维、知识、文化与实践的挑战。转向教学实践的五育融合,亟须探索和构建相应的思维方式、知识体系、文化生态与实践范式,实现五育融合型教学实践的创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实现“五育”融合势在必行。通过政策梳理、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发现,“五育”融合在协同发展、提质增效、评价导向和竞争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应从顶层设计、经费改革、模式变革和激发内生动力方面提供相应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8.
<正>推进中小学治理现代化,激活学校教育发展活力,释放中小学办学能量是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迫切要求。2020年9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是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举措,2021年,教育部又提出了“双减”等一系列教育新政,为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那么,如何激发办学活力?最终形成什么样的教育生态?激发办学活力,要在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制度制定、教师与学生内生动力上下功夫,只有把这些要素统筹协调好才能激发一所学校的办学活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实施和"双减"政策的落地,有效推进"五育融合"已经成为学校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策略.从"五育融合"的教育功能、基本原则以及实施路径入手,探索解决基础教育领域"五育融合"遇到的问题,有利于确保"五育融合"在正确的轨道上实施.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科教融汇是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科学技术与教育要素、科学研究与教学过程融合汇聚的过程,是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新方向,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迫切需要和题中之义。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动力机制由引力、行动力、支持力和阻力构成,四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决定科教融汇的方向和速度。当前由于体制机制错位缺位、院校能力整体偏弱、办学主体共建不足、办学实践路径依赖等原因,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动力机制存在引力有限、行动力式微、支持力薄弱、阻力突显等阻滞困境。为保障职业教育科教融汇长远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深化科教融汇发展格局;提升核心办学能力,强化科教融汇内生力量;协同多元主体,聚合科教融汇外部供给;创新发展路径,生成科教融汇特色内容。  相似文献   

11.
乡村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难点与重点在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外部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更需要激发乡村教师的内生动力.本文聚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本源,探讨内生动力生成系统的关键要素及作用机制,并提出培育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基本路径:重构乡村教育文化生态,涵育乡村教师教育信念与专业情怀;健全教师多元评价机制与保障机制,唤醒乡村教师"生命在场"主体意识;构建城乡教育互惠发展共同体与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实践智慧;重塑乡村教师文化自信,增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与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乡村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难点与重点在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外部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更需要激发乡村教师的内生动力.本文聚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本源,探讨内生动力生成系统的关键要素及作用机制,并提出培育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基本路径:重构乡村教育文化生态,涵育乡村教师教育信念与专业情怀;健全教师多元评价机制与保障机制,唤醒乡村教师"生命在场"主体意识;构建城乡教育互惠发展共同体与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实践智慧;重塑乡村教师文化自信,增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与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乡村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难点与重点在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外部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更需要激发乡村教师的内生动力.本文聚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本源,探讨内生动力生成系统的关键要素及作用机制,并提出培育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基本路径:重构乡村教育文化生态,涵育乡村教师教育信念与专业情怀;健全教师多元评价机制与保障机制,唤醒乡村教师"生命在场"主体意识;构建城乡教育互惠发展共同体与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实践智慧;重塑乡村教师文化自信,增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与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潘霞 《现代教育》2022,(8):9-12
自“十三五”以来,济南市长清区致力于城乡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推进。特别是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构建“五育并举”育人新格局以来,长清区顺应宏观教育新导向,开启了城乡教育“五育融合”机制建设的新探索。本文简要阐述了“五育融合”机制建设的宏观背景和现实动因,解读了“五育融合”及机制的概念与内涵,归纳了本学科、跨学科、超学科“五育融合”课程的类型,探索了“五育融合”内容组织与呈现形式,提炼了培养“全科教师”的新鲜举措。立论源于实践,问题来自一线,思路观点紧接地气,路径策略具有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辛涛  李刚 《人民教育》2021,(1):17-20
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要求在发展目标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达成育人质量的稳步提升、教育公平的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更有效率和更可持续发展;在发展方式上更为重视育人方式的转变、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和治理体系的优化;在发展动力上通过赋权、增能和减负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评价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应重视通过评价明确高质量发...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基础教育走向高质量发展,美育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深度分析发现,美育高质量发展存在难为表现,包括五育割裂,美育实施孤立化;认知混淆,美育成效虚空化;师资欠缺,美育地位边缘化;评价失衡,美育发展功利化。由此,探究美育高质量发展能为路径:搭建美育阶梯系统,内化五育融合深层意蕴;达成美育观念共识,促进个性意识和谐发展;完善美育资源体系,带动政府层面宏观调控;强化美育评价机制,借助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美育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有其价值所在: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推动美育实施全面发展;以美育人到以美化人,唤醒美育意识内化发展;地方特色到全国同步,刺激美育资源蓬勃发展;双向评价到多元共评,促进美育评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作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集团化办学成为时代命题。北京市海淀区经过持续20余年的实践探索,形成“多元、个性、高位、均衡”的集团化办学样态。集团化办学的海淀经验可以凝练为五个方面: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教育发展新格局;二是健全体制机制,激发集团化办学活力;三是设立集团化办学专项经费,完善支持保障;四是搭建共享平台,促进教育集团共融共生;五是创新质量评估,引领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五育融合”是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阶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供载体、为深化课程改革提供抓手、为教学变革提供概念工具等价值。但受到育人观念转变难、学科知识融合难、教师“五育融合”能力提升难等困境的约束。要实现“五育融合”,就要纠正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观;软化学科边界,构建统整化的课程体系;提升教师的“五育融合力”,培养“五育融合”型教学实践者。  相似文献   

19.
产教融合是适应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路径突破,需要学校、政府、行业、企业、个人和公众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合法性、权力性、紧迫性三个属性对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利益相关主体进行多维诉求分析,构建持续内生的动力机制、多元核心的运行机制、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实现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全员全过程参与,促进各利益主体的价值实现与和谐共赢.  相似文献   

20.
<正>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是中国基础教育公办学校集团化办学的发源地,这项改革入选浙江省改革开放30年和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百例百法。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集团化办学正越来越逼近教育的底层逻辑和改革初心,那就是激发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活力,让更多的孩子乐意在家门口上好学。本文以西湖区为例,聚焦“人”的发展需求,积极探索指向内生动力激发的集团化办学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