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随着东盟在桂留学人员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其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人文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促进东盟留学生来桂留学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为目标,通过分析在桂东盟留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现状,提出了进一步深化理论教育、拓展教学方式、提供多元文化环境及构建“网络课堂”等具体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2.
刘桂宇 《广西教育》2023,(12):14-17
本文阐述东盟来桂留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同的现实意义,分析理念认同的现实困难,提出加强交流促成理论认知、化解文化冲突激发情感共鸣、直面全球难题促进理念内化、参与国际活动提升践行力等路径。  相似文献   

3.
孙俊 《科教导刊》2021,(2):108-110
我们国家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我们国家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探讨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依据,提出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多路径实施.  相似文献   

4.
俞星月 《英语广场》2021,(11):75-78
新形势下,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中西方交流逐渐增多。为了适应这一趋势,21世纪外语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国际理解力和竞争力,从而推进中国和世界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因此,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已无法满足社会进步和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需要。语言学习者既要掌握语言,同时也要了解和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并能准确有效地使用英语。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主观与客观、意识与实践的集中统一。本文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理论来源、四个维度为出发点,把世界带到中国,同时助推中国又走向世界,立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试图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和平发展"问题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莫春菊 《江苏高教》2020,(8):119-124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了全球性的视域和全球化的思维方式,其中所蕴涵的价值理念对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培养世界"公共人"为己任,通过转变、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理念,转换、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构建、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模式,打造"开放""融入"世界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8.
9.
<正>自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 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以来, 在实践层面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就是如何让这个全新的理念能够有效运转起来。在当下, 由于国际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具有较强地域特色的不同文化范式, 仍主要服务于不同国家的现实利益, 这就需要寻找一种在全球具有最大公约数的文化范式, 把不同国家和区域的人们连接起来,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笔者看来, 在世界范围内, 具有如此功能的文化只能是科学文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需求的多样性诉求也越发强烈,通过最近的《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等优质综艺节目,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就像我们的血液一样在身体中流动。一个国家对自身的文化认同感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文化繁荣的前提是对自己文化的深刻全面理解,即文化自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正是继承中国文化,适应世界发展的需要,准确把握中国文化的内涵,深刻把握文化发展的机制和文明的互动,有效地回应中国文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人类拥有共同的价值认同。如何通过价值教育促进价值认同,是一个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人类共同价值不是普世价值,也不同于狭隘的国家价值,它以尊重国家、民族价值为基础,是建立在价值多样性基础上的共同性、统一性。人类共同价值教育必须把教育视为全球的共同利益,既要进行人类基本价值教育,又要进行国家、民族价值的多元理解教育,既要进行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全球责任意识教育,也要进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教育。  相似文献   

12.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化时代赋予世界各国的共同课题,是各国共迎挑战、超越零和思维开辟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崭新道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产生,既是全球化时代的产物,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主要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产生的背景、内涵、思想渊源、时代意义、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解读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果将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研究贡献理论视镜和方法平台。  相似文献   

13.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伦理文化在现代对外关系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到持久和平的政治观、居利思义的义利观到共同繁荣的经济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到开放包容的文化观、世界大同的天下观到普遍安全的安全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到清洁美丽的自然观都存在高度的契合性。从中华文化的源头挖掘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元素根基,既可以彰显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根基,又可以让世界人民更好地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更好地展现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深厚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4.
15.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和平共处、包容并蓄等为基本内容的全球治理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和平发展大旗,打造具有中国立场、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的话语体系,不断增强中国话语权,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担当。  相似文献   

16.
从文明视角审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命题,需要将其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界文明转型的宏大历史视野中去考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推动世界文明转型的中国方案,实质是构建一种新型文明观。新型文明观新在人类优先的理念,新在以人类共同利益、共同价值、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合作共赢为内容的公共性超越资本逻辑的私人性原则和民族国家的特殊性原则,新在以共赢多赢原则取代零和博弈的你输我赢原则,新在以不同文明间的平等、互鉴、包容、对话取代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文明固化论、文明隔阂论。这种新型文明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化文明力量,为世界向何处去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人类解放不仅是人的类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命运的必然旨归.通过阐明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指出入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才能实现.由此,马克思建立了"人类 人类命运 自由人联合体"的"解放逻辑",并依此探寻实现人类命运终极样态的现实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命题,是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人类命运之问的中国方案.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回到马克思的"解放逻辑".在厘清"人类""命运""人类命运"等重要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人类命运的发展趋势和现实困境,进而论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for all mankind)的倡导与提出,表明党和国家关于人类命运有了新认识、新判断,这不仅体现国际关系合作共赢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对课堂教学话语权的重塑有着巨大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当前人类社会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风险不断增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大格局和大智慧的中国方案,是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互利共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美好生活的基本样态,建设“五位一体”的美好世界,是对未来人类美好生活的具象描绘。但当前世界范围内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安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严重阻碍了人类美好生活的实现。对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依托,为全人类共生、共存之道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实现未来人类美好生活提供了多重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地球是全人类生存的家园,世界各国都处在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在新时代中国的现实条件下,结合"小我"与"大我"这一对哲学范畴的辩证关系,重新解读和剖析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安全等五个不同领域的哲学内涵,更加坚定我们贯彻这一全球理念的责任和义务,促使各国之间共同努力,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