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质量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八大、十九大都对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一系列要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必须培养高质量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现代化要求学校现代化,包括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方式、办学手段诸方面都要通过创新而提高品质。为此,新优质学校应树立“让每一个生命焕彩”的价值取向,并在立德树人、理念先进、治理出色、质量突出、融合发展、师为人表、资源共享、博雅精神这八个方面都有高质量的立足点和支撑面,形成相对应的一、二、三级新优质学校的指标体系;进而确立新优质学校内涵建设、外延拓展的目标任务,也为新优质学校设定了清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追求升学率、按分数排名的现象愈演愈烈,明显背离学校育人为本的宗旨。上海市"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核心追求就是实现教育的育人功能,可分解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优质学校的四个指标:依法全纳;回归本原;积极探索;百姓满意。  相似文献   

3.
"适合的教育"观照的课程价值指向"知识中心""经验中心"与"社会中心"课程的交往互动。基于此,"新优质学校"提出建设"家门口的好学校",为普通市民子女提供"适合的教育",通过四种典型课程建设模式将"适合的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吕红日 《江苏教育》2022,(58):11-14
区域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在教育微观层面主要通过学校课程来实现。江苏省无锡市“新优质学校”培育建设项目遵循教育伦理,提出“适宜性课程”理念,并在区域层面构建“管、建、支持、评”分工协作的学校课程建设框架,探索通过课程公平和课程质量促进区域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  相似文献   

5.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要已成为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建设的重要指向。当前优质学校建设面临着“资源—规模”边际效应急速递减、“特色—优势”亮点效应急速内卷、“理念—内涵”引领效应急速减弱等困境。究其原因在于优质学校建设过度关注社会需求、过分强调整体优质、主要依靠外力驱动等。因此,新时代优质学校建设需秉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优质学校观、激发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办学活力、采取关键领域突破的建设方式、构建宽容等待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们推出新优质学校,就是要走出依靠分数指标、物质计量、工具价值来判断教育效益的惯性,引导学校和教师关注每一个孩子内心世界的健康成长。……新优质学校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些学校不会享受特殊的政策和资源,他们更像是教育改革‘志愿者’展开先行探索。”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时任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这样表示。2011年初,上海启动“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基础教育的革新在上海抛锚起航。2012年末,上海“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已然成为夯实一方教育的领航者,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教育报等先后聚焦报道。所谓“新优质学校”,即不再把学业成绩、分数排名作为衡量学校优质与否的唯一标准,而是真正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如何让教育过程更丰富、师生关系更和谐、多样化学习需求更能得到充分满足。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内心世界,让学生浸润于丰富的课程中,逐渐成长为情感丰富、生命旺盛而富有追求的人,这是新优质学校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一所优质学校应体现在:主动建构适合不同学生的多元发展路径,且能"各美其美"。从另一角度讲,学生的需求也在多元化,当我们的教育能主动适应这个变化,也许恰是这所学校"优质"所在。优质在于课程。课程是所有教师、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平台。发展学生、成就学生,要从设计课程做起。有什么样的课程,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课程特色是学校特色、教师特色、学生特  相似文献   

8.
学校课程哲学是从学校课程土壤里中生长出来的哲学。一所优质学校应该有自己的课程哲学,应该有自己关于"课程哲学是什么"的判断。1、学校课程哲学是学校对课程的本质性理解在西方教育史上,自斯宾塞首先提出"课程"这一术语,课程最初被界定为"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西方教育学者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课程的内涵,课程的本质理解也在不断丰富。随着哲学流派的演进、课程观的转向,课程的本质被认为是知识、经验、计划、目标、结构等,课程本质的认识不同,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9.
今天上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不再是"均贫富"的阶段,而是政府所提供的教育资源必须通过学校专业化的劳动创造性地转化为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得到的教育服务,学校必须从研究学生出发,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为教育寻找适合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我们当前亟待实现从"教学"到"课程"的视角转变,通过对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决定课程改革能否得到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进行系统的关联性思考与突围,来创生优质课程,实现对学生学习经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的引导。  相似文献   

11.
一个好校长,一支追寻教育真谛的教师队伍,一群积极向上的学生,一个平等和睦的家园,一个有品位的校园,一所有特色的学校,这些都是理想中的学校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2.
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开展三年来,逐渐形成了学校持续改进并逐步走向优质的五大策略:寻找—发现,确立"新优质"的内涵要素;定位—发展,提取"新优质"的关键经验;创建—分享,建立"新优质"专业学习共同体;动态—激励,实现"新优质"过程性推介模式;示范—辐射,创造"新优质"区域推进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初,上海成立"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重点研究一批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如何走向优质的轨迹,以"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为目标,更加积极回应社会的热点难点,更加明确上海基础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阶段特征,更加突显我们对均衡和优质的全新理解和深刻认识,从而推动教育系统内部的主动作为和专业自觉。这个项目引领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王迪英 《教学随笔》2015,(4):151+146
新优质教育背景下,学校精神的凝炼需要"依据实情,因校制宜"。要做好顶层设计,以追求文化高度;要联系师生实际,以形成文化广度;要加强文化管理,以凝炼文化深度。要将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显现的学校精神及时进行凝炼,以促进学校更大、更快、更优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实施新课改后,学校课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的新课题。学校教育追求高质量,而优质教育是让学生获得最好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教育状态。我们的办学理念是“提升生命质量,创造幸福人生”。我们以“现代化小学的课程建设实践研究”为课题,研究开发开放性、多样性、综合性、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促进学校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16.
如何解决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的"择校热"现象?如何让无力选择学校的家长、无力选择教育的孩子都享受到教育改革的成果?如何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而不再把学业成绩、分数排名作为衡量学校优质与否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7.
新优质学校是能够与时俱进地获得变革理念,提升变革能量,促使师生持续发展的学校,是通过过程"增能"与"进步"实现对自身不断超越的学校。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是上海基础教育实现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众所周知,公平、均衡、优质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关于义务教育,上海旗帜鲜明地提出:"让所有孩子获得公平及高质量的教育。"坚持公平优质的价值取向,提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所倡导的"新优质学校"同时兼具官方色彩与亲民色彩,肩负两重使命——既要吻合当下上海民众对优质学校的理解,又要代表上海政府对未来社会所期待的"新优质"学校的定位。新优质学校在上海市的"绿色指标"测评中具有一系列的结果优势,本研究选择一所市新优质项目学校,匹配与之背景变量等相类似的一所区新优质项目学校,一所一般学校,进行深度的课程与教学的个案对比,分析学校和课堂的运作过程,以打开新优质学校的运作黑箱。  相似文献   

19.
在基础教育的转型时代,上海市教委设计了"新优质学校的推进项目",两年来已经吸纳了43所新优质学校。本文分析了43所学校的变革路径,对其基本特征和未来走向提供一种分析框架,提出新优质学校应共享的一些知识基础与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价值追求是区分新优质学校与其他学校的根本点。新优质学校在综合时代要求和自身理想的基础上,凝练了核心价值追求,那就是坚持回归教育本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养培育及精神品格成长;坚持提升学生学习生活质量,办学生喜欢的学校,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强调学校主动发展,坚持在常态条件下,学校主动探索,走内涵发展之路;强调为人民办学,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