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首先对"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研究了"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围绕课内外结合线上下联动两方面,提出了"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加强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结合,在人文教育体系中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扩充人文教学思想体系。对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目的是探索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有效创新的途径,增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各科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能够进一步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文章简述"课程思政"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指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体系、考评模式以及促进"课程思政"落地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主阵地,如何在教学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职业素质培养,是当今高职思政教育发展中重大且具实践意义的课题。通过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专业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研究分析,得出认知意识偏差、教育模式和渠道单一、多元价值思潮冲击是阻碍两者融合培养目标达成的主因素。基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视角,从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渠道及学生主体四个层面提出融合培养具体策略,以期实现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培养职业素质融合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全过程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阐明树立大思政实践育人理念,阐述校政行企“四方协同”构建大思政实践育人体系、创建高职特色思政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共建多维立体大思政实践育人基地、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团队、构建“五位一体”的大思政实践教学模式的教育教学实践路径,总结校政行企“四方协同”大思政实践育人成效,以期为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结晶,与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有着高度的精神契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当中,对教学和学生都有极大的意义。但是由于授课模式机械化、缺乏实践、认知不足、与学校特色未能形成良好的融合等原因,导致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效果并不好。为此,高职院校必须明确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上存在偏差,学习兴趣不浓。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倡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原则,积极探索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努力构建具有鲜明高职教育特色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切实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的产物,更是适应当前网络时代的重要教学方式。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不仅对思想教育的认识不足,而且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专业角度,造成思想教育工作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以高职院校的网络思政教育为研究对象,以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为基础,深入探索全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加强线上与线下教育的融合,为网络思政教育提供一种创新性的发展道路,为提升教学水平、培养高质量学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思政课”专题式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政课是主渠道。针对我国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现状及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使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感染力、吸引力、实效性以及针对性得到有效提高,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对思政课主题式教学改革进行了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孙凯宁  孙勇 《教育与职业》2021,1000(24):89-92
文章剖析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探究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融合的意义,据此提出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创新思政课教学,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加强思政课教师培养工匠精神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创设思政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良好教学条件;营造工匠精神培养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重要理念。在这一理念下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柔性化的实践应该结合相关的学情和教情,通过融合和引导其他课程教学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而探索和反思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舞蹈教学进行课程思政具有重要意义。思政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舞蹈教学,补充了“技能化”的教育模式,完善了崇美向善的职业诉求。当前,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实施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认知感和教学水准有待提升,教师在授课中对思政教育素材开发深度不够,课程思政缺乏课堂授课与课下实习沉浸式联动,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思政教育不到位,课程思政教育评价机制体系不够科学系统。高职院校舞蹈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是: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水平,加大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力度,完善课上课下双向联动育人机制,在顶岗实习实践中筑牢理想信念,建立科学系统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从思政教育出发,以学生网络体验为抓手,结合职业院校特点,对职业院校网络思政育人体系创新进行研究,有利于提高育人质量,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职院校要整合优化已有网络体验平台,拓展网络育人其他平台,将融媒体与意识形态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求职就业教育、劳动教育相融合,还要完善网络思政育人体系创新保障机制,以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魏玲  何毅  胡洋 《甘肃教育》2023,(2):21-25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及思政教育指导思想和具体的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目的都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和思政课的融合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政课融合的现状,梳理了“大思政”趋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政课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出“1+2+3+N”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政课深度融合的新路径,破解“两张皮”和“互不相干”的现实窘迫与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15.
思政教育是改进和增强学生思想品质的重要途径,提升继续教育院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开设质量与效率,能够转变传统思政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针对继续教育院校在网络思政教育中所面临的问题,需要思政教师将媒介融合作为网络思政教育的抓手.通过探析继续教育与网络思政教育的内涵,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推动我国继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要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职业教育提高质量的重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要坚持产教融合发展,走开放融合、改革创新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道路."工学结合"、"产教结合"不仅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应立足"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实际,全面分析因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变化给学生思想上带来的困惑,从"校企资源融合、教育时空融合、党政管理融合"入手,实施"全员参与、全过程教育、全方位保障",来提升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工学结合思政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育人内容,关乎学生成长。为实现“大思政”格局构建目标,高职院校共青团应积极开展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在新时期强化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总结了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现存不足,进一步得出可采用活用网络平台、打造思政品牌、健全教育模式、组建高素质团队是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强化策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基本是为本科院校为模板的仿照教育,没有自己的创新,为了适应现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课的教学要求,需要不断根据现在社会发展进行教学创新,创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政教学创新模式是现在思政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政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效果,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困惑、思政实践教学的创新与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是引领学生价值观塑造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内容。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详细阐述了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思政理念与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