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华芳 《知识文库》2022,(22):13-15
<正>在新课程的改革背景下,技工院校对语文教学的重视不断加强,技工院校开始认识到语文学科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语文对学生未来工作和技能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技工院校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认识到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这一改革的重要意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根据学生的要求和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技工院校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文化素养,提高技工院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因此,研究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路径显得非常重要,通过相关路径的研究可以为广大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具体的方案,实现新课程的改革目标。本文立足于传统文化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内容的融入现状,探索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加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职业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不断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已成为各学校的主要工作,尤其是技工院校的专业技术教学,通过短期的教学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技术性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在技工院校发展的过程中,对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还有待增强,一部分原因是语文教学方法的不得当,另一部分原因是学生自身的原因,缺乏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等,使得技工院校语文教学面临着一定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在技院校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还推进了课堂内外全方位教学的进程,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学习,全方位多渠道掌握和提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从而获得终生学习的本领,同时也为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技工院校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为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现代技工院校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为例,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设计、内容、手段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对教学改革提出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技工院校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和其情感需求、审美兴趣密切相关,所以为提升语文教学成效,需要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全过程贯穿美育美文,促进学生不断提升审美能力,实现健康、全面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现状,探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美文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渗透策略,以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姚斌 《考试周刊》2009,(46):185-186
在我国职业教育中,技工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的重任.是造就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摇篮,旨在为现代工业和社会需求输送高素质的建设者。技工教育的特点不同于普通教育.学校教学工作由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组成。技能实训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培养熟练技术工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大力推进和迅速发展,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高职院校应顺应社会需求,利用信息技术深化教学改革。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及理工类课程的特点,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和理工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高职理工类学科教学过程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学生管理工作在任何学校的日常工作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将学生管理得好,有一套完整的学生管理体系,学校才能正常运转,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但是当前的技工院校在学生教学管理方面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技工院校的发展。本文将具体分析技工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以为各技工院校的学生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9.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汽车行业也不断扩大。现阶段,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许多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也逐步应用于汽车行业,传统的汽修技能已经不再适应汽车行业的发展进程。新形势下,技工院校对汽修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各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不断扩招,技校生源严重不足,技工院校不得不降低招生标准,从而导致生源质量良莠不齐,也为学校学生的管理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技工院校汽修专业学生的现状分析,探讨了技工院校汽修专业学生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刘爽 《孩子天地》2017,(6):258-259
技工院校是培养社会专业技术人才的基地和摇篮,电工电子专业课程在技工院校专业体系架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传统的技工院校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有所欠缺,相应的教学成效也就难以有效提升。技工院校电工电子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融合了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做等多个环节,其应用效果显著。本文即对该教学模式的应用要点进行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11.
魏海涛 《新疆教育》2013,(6):136-136
技工院校是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娴熟操作技能的中、高级实用型人才的中等职业院校。它的办学质量关系着社会职业技术工人的素质,影响着产业进步,因此如何保证良好办学状况,积极推动技工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为适应社会和企业用人的需求。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成为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并将在技工教学领域逐步推行。  相似文献   

12.
技工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实训课程的教学,确保学生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但是通过对技工院校的调查和分析,现阶段电子电工实训课程的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希望通过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为技工院校电子电工实训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培养数控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技能,适应当今社会需求,是技工院校数控专业教师必须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创新教学方式、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开展学分制、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部分采取了一体化课堂教学,该教学方法具有直观、高效、便于教学管理等特点。但随着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边教边练和课堂录像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对教学操作内容的记录保存;学生作业的完成过程,具有不可还原的特点。而基于实时录制师生屏幕的教学方式具备灵活多变,以实际操作内容和过程记录为主体的特点,弥补了现有教学方法的不足。经过科学处理的录制视频,对学生的补缺学习提供了载体保障。现阶段,这种教学方法在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技工学校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适应教育的快速发展。一体化教学是整理教学环节,将人才的培养过程整体考虑,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本文对技工院校电力拖动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途径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做了分析,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兰 《现代企业教育》2013,(20):224-225
在社会的发展之下,各类企业对于技术工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为广大技工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遇,技工院校的学生有着自我意识强、习惯较差等特征,为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加强德育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技工院校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德育管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技工学校是为社会培养技术人才的基地,技工学校同职业院校一样,都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素养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实现快速就业。技工学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学生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有利于技工学生的技能水平和操作能力的提升,为社会培养实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更好地满足就业需求。本文主要探讨技工院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价值以及内涵。  相似文献   

18.
高小琼 《知识文库》2023,(24):28-31
<正>项目教学法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项目教学法的概念和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的重点,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价值,并提出了项目教学法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社会实用型人才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求量明显提升。技工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9.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有效地利用它进行物理教学,是一个教师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