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湘鄂 《编辑学刊》2023,(1):116-120
源自二次元文化的“人设”概念在网络环境不断被放大,从演艺明星争相经营的“吃货”“学霸”“富贵花”再到商业机构炮制的“古风少年”“恩爱情侣”,网络“人设”正通过特定人物的媒介展演有效吸引受众注意力,既而攫取经济利益。网络“人设”在传播过程中呈现出一些特殊属性,并在自我“印象管理”、新媒体平台加持、符号消费引导以及泛娱乐社会氛围共同影响下持续走红。文章通过引入“人设”概念,探讨网络“人设”传播的特点、动因以及效果,以期对网络“人设”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伴随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明星生产模式不断更新,从星探“探星”转向资本“造星”,其中“人设”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本文从戈夫曼的拟剧论出发,借用“表演”“剧本”“舞台”“剧班”等戏剧要素,分析明星人设生产须具备的条件,人设剧本在个体、群体、社会,三方合力下逐渐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厘清明星人设维持的内在机理,反思人设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发挥明星人设生产的正向赋值,真正营造新时代下清朗网络空间,构筑向上向善的社会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3.
资讯定制型平台媒体兼具商业、技术与媒体三重属性,本文运用理性协同的框架,在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分析如何调和其商业、技术与媒体三重属性之间的矛盾.资讯定制型平台媒体的伦理应以人类社会的价值尺度为本,让价值理性发挥"指挥棒"的引领作用,使得商业和技术的逻辑以人与社会的价值体系为前提,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协同以及人机协同,从...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奖自1990年开设后,迄今已评了12届。评奖标准是整个社会改革开放打造的一把尺子,而以这把“尺子”量出来的获奖作品,则准确地体现了社会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过程。新闻报道中的人性内容,又是展示社会开放程度的重要橱窗。这一点,在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可得到典型的反映。所谓人性,是人在现实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全部规定性:既包括有自然属性的一面,也表现出很强的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主要体现为生理需要,诸如食欲、性欲、享受欲、获取欲等等;人的社会属性则表现为社会需要,如交往、理解、爱、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等…  相似文献   

5.
每一门科学都有特定的研究对象,人类的传通属于传通学的研究范围,旨在研究人的传通动机、人的传通目的、人的传通行为、人的传通过程、人的传通艺术、人的传通效果等等关于“传”的规律和“受传”的规律。在这里,人是传通活动的主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告诉我们,人是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的生物,人的传通行为贯穿于这三个属性之中,并通过传通,使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思维属在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永涛  程晖 《新闻战线》2022,(11):108-111
精设议题,呼应时代;精心采写,深度表达;直面“问题”,守住“乡愁”;融媒传播,流量倍增。湖南日报推出“守望乡土文化”系列报道,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内涵以及坚守者、传承者、推介者的感人故事,把高屋建瓴的宏大叙事与见人见物的故事细节结合起来,将严谨深入的理性思考与感人至深的细腻表达融为一体,为主流媒体助力乡土文化传承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传播带来了社会性格和社会文化在知识理性上的一些新变化——碎片化、“幼儿化”、危机泛化、虚拟与现实感争夺等等.广播作为最早的电子媒介,比照电视媒介而言处于弱势地位,但广播媒体在重建当下社会理性精神中,其深具价值的属性远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如广播的非视觉传播促进理性思考,广播注重心灵沟通的人文意识.广播作为时间性伴随媒介,对于建构家庭、民族和国家的集体记忆,对个体当下身份和生存感确认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人的社会属性,尤其强调交往对于塑造人的社会属性的重要作用。“坚强的人也不会孤独地生活,因为他按本性来说是社会的,并且是参加实际活动的。”①关于人与社会的不可分割的联系,马克思总结说:“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所以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②人在积极地建立社会关系中形成自己的社会本质,一旦禁止他与社会交往,是极为痛苦的。正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不断加强,才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在促进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历史中,各种传播媒介的出现大大促进了其社会交往的文明进程。传播媒介的发展为人类交往提供了平台,塑造了不同的社会交往方式,也形成了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东西方传播观的差异“我思,故我在!”没有比笛卡尔的这句话更能一针见血地概括西方近代社会的特点的了。“我思”意味着我们人类是理性的存在,西方的近代社会可以说是人的理性能力得到高度发挥的社会。追溯西方近代社会,人们都用理性的目光去理解世界,其结果带来了科学和技术的飞跃性的发展。在人类所具有的理性和感性两个特点当中,西方的近代社会更加肯定和重视了理性这一特点。自从有了笛卡尔的这种豪迈宣言以后,西方社会的发展一直是以人的合理性为中心的。即,绝对地信赖人所具有的理性,以此为基础,把历史的发展和进步视为理所当然,进而…  相似文献   

10.
英国格拉斯哥媒介小组在其三十多年来的媒介研究中,关注媒体对艾滋病的报道、对精神疾病的塑造,以及对儿童性暴力犯罪的报道。他们的部分媒介研究证明了媒体报道社会问题时,容易把不相称的注意力放在“边缘人”身上,总是呈现弱势人群对社会强有力的、非理性的威胁。媒体通过制造“道德恐惧”来强化遵守社会主流规范的重要性。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的媒介研究与受众研究,唤起了英国社会对媒体责任和对弱势群体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象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海涅)一份党报办得成功与否,不仅要让阅读者读到一篇篇令人信服的文章,更要让它的定向读者群深深地体验到编者的编辑思想和良苦用心——即要体现新闻报道的党性和意识形态属性。这种属性要求党报只能满足受众群体的正当需要,而且不只是个人需要,还是时代需要和国家需要的整合,是社会具有典型引导或启示意义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理性化、新闻化、导向化、经验化的“理性之光”。这源于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新闻照片里“人”的“主体地位”和“人”在新闻摄影中的“主体作用”,是新闻摄影领域的两个“主体”,是研究新闻摄影学的两个基本点。人,是社会的分子。如果说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是生产,人则是生产力当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人是社会的主体。人,除了阶级的属性,还有民族与民族、群体与群体以及先进与落后、文明与粗野、善良与邪恶等差异。阶级的、民族的、经济的、文化的以及奋斗目标的差异,构成各种各样的社会人际关系,他们之间的对立统一,迸发出千姿百态、性质不同的新闻和新闻事件。因此,人,是大多数新闻和新闻事件的“创造”者。人在“创造”新闻和新闻事件的时候,有时是自觉的(如政治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等),有时则是无意识的如毛孩(图一)、老人头上长角现象等。人类社会的矛盾和对立、斗争,不可能都是个别  相似文献   

13.
(一) 广播电视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讲自然属性,不应混杂社会属性的因素;讲社会属性,要注意讲清一般的社会属性和具体条件下社会属性的个性特征及其必然性。广播电视的自然属性,应指其技术性与物质属性,不应涉及广播电视技术的发明者、设备制造者、占有者、使用者及受众等“人”的属性问题,更不应涉及所传播的观念信息的内涵。如果以此为逻辑起点,纵向  相似文献   

14.
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跨越式的进步和发展。但是,高度发达的理性文明,让整个社会组织变得僵硬和冷酷,处处都是机械化的组织关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要依靠这种组织来进行,遵守规则,处处受限。人性中柔软和自然的部分,在现代理性文明的机械化组织方式下逐渐淡化;过分的理性,带来的是“人性的沙漠”。而迅速兴起的互联网技术,如克莱·舍基在书中所说,打破了工业革命后机械化、组织化的社会关系,极为有效地串联起了网络环境中的每一个人,每个人都能便捷地参与到自发性的群体中来,人类社会迎来“人人时代”。新兴的互联网科技和各种社交软件,如聊天室、博客、电子邮件等,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重新给予人们相互组织联系的条件,将处于工业化社会组织中的人们解放了出来。  相似文献   

15.
“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海涅)一份党报办得成功与否,不仅要让阅读者读到一篇篇令人信服的篇章,更要让它的定向读者群深切地体验到编者的编辑思想和良苦用心——即要体现新闻报刊的党性和意识形态属性。这种属性要求党报只能满足受众群体的正当需要,而且不只是个人需要,还是时代需要和国家需要的整合,是社会具有典型引导或启示意义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理性化、新闻化、导向化、经验化的“理性之光”在尺牍之间的凝聚。这源于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在儒商精神中,孔子的“义利观”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社会文化属性、政治属性、经济属性兼具的现代传媒企业,将孔子“义利观”引入企业经营的理念当中去,更显得必要。  相似文献   

17.
一、对人文精神的回顾和思索 社会责任理论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美国和英国,这一理论高度强调了传媒的社会责任,认为新闻享有的新闻自由应该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前提,在社会责任理论中,新闻自由包括新闻道德和新闻业的社会责任的概念,同时它认为,人虽然是有理性的动物,但由于人思想上的懒惰,会厌倦运用理性,从而会陷入无所用心的盲目状态,因而,新闻界有责任倡导道德,捍卫社会道德,激励公民运用理性。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的发展已使“后人类”时代的隐喻从科幻走向现实,数字媒介逐渐成为人类意识和生存经验中不可取代的部分。在当前工具理性长足发展而价值理性空场的情形下,具身传播中的“休谟问题”尤为凸显,针对技术内化于身体所带来的信息传播格局的改观以及人机“双重异化”问题,我们需要从价值理性、关系思维出发对智能发展进行契合“绝对命令”的伦理设计,深刻剖析人、技术及其共生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彭兰 《当代传播》2021,(1):21-26
虽然信息病毒现象一直存在,但社交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使信息病毒问题更为严重,对抗信息病毒也可以借鉴群体免疫的思路。从“传染”动力学角度看,社交媒体促成信息病毒传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作为“人媒”的个体的局限、社交环境中专业性“浓度”的不足、群体互动的影响以及群体分化的影响。个体免疫力对于群体免疫至关重要,而对于信息病毒免疫力形成来说理性建设尤为关键,特别是理性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价值理性的倡导、交往理性与公共理性建设以及新技术理性倡导等。对抗信息病毒也需要阻断其传播路径,主要的策略包括:部分节点率先免疫减少传播路径,群体协同识别、阻隔信息病毒,以及通过平台机制与技术来抑制社区传播。  相似文献   

20.
农民的理性化与意义世界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帕森斯社会行动结构理论,任何社会行动背后都有一套支撑该行动的意义体系,理性就是赋予行动意义的能力。在西方,人们对理性有着不同的解释。而最经典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古典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假设”,另一种是社会学家韦伯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