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旅游文化属性一直与文化属性纠结在一起,呈现多元化与不确定性态势。通过理论研究的梳理,结合实地调研,旅游文化在学科领域展现出文化与旅游的双重属性,在产业化领域具备跨产业融合特色,在审美领域表现出意识形态属性、经济属性与审美属性。旅游文化的功能突出体现在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两者的深度融合能够实现旅游业与文化业的双赢共进。  相似文献   

2.
文化和旅游有着天然的耦合性,从广度和深度上促进文化和旅游相互融合,建立文化要素和旅游要素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实现文化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内蒙古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民族文化优势和草原文化优势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有必要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和路径进行系统思考。  相似文献   

3.
水利旅游是一种新兴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目前,许多水利旅游项目开发时,其水文化建设还不到位,制约了水利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导致水利旅游缺乏水文化内涵的原因主要有:专业化太强,文化内涵深度不够,水文化单一,水利景观设计不合理等方面。通过大力建设专业导游队伍和运用科学展示技术、深度挖掘水文化内涵、有机结合水利景观与地方文化、科学合理设计景观、水文化的宣传与推广等,提高水利旅游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文旅融合背景下,全面推行旅游品牌建设已成为旅游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文化作为旅游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广泛关注,但如何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构建文化旅游品牌,顺应文旅融合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大课题。结合文旅融合趋势对旅游品牌构建的影响,探讨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旅游品牌的构建策略,旨在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推动国家旅游事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化旅游是一种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旅游方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各地深度发展旅游事业的重点开发资源。黄梅戏作为起源于黄冈的文化资源,可以与其他优秀地方传统文化一样,作为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6.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挖掘文化内涵,增强文化旅游产品体验性将成为新时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重中之重.运用ASEB栅格分析法,结合西安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从活动、环境、体验和收益四方面对其产品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西安文化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7.
新郑有着全国最早的枣种植历史和丰富的枣文化旅游资源,但新郑枣文化旅游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着枣文化旅游形象不鲜明、枣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配套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塑造鲜明的红枣旅游形象、深度开发枣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建设特色旅游专项设施、完善枣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等是实现新郑枣文化旅游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经调查芷江和平文化旅游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旅游产品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平文化形象不突出、品牌知名度不高,景区相关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系列问题。根据和平文化主导原则、体验性原则、市场导向等原则,结合芷江的资源特色从陈列展示型旅游产品、参与体验型旅游产品、节事娱乐型旅游产品、和平特色旅游商品等方面提出芷江和平旅游产品开发措施,希望能促进芷江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社会里,旅游已经成为人们健康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旅游不仅仅是简单的身体活动,更是一种包涵许多文化元素在其中的交流与体验.因此,人们文化内涵的广度和深度,往往也是制约旅游质量乃至旅游自身充实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四堡雕版印刷旅游情况的分析,将其产品定位为文化旅游产品,而市场定位则主要是文化游客。并提出四堡雕版印刷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应从开辟仿古旅游,加强产品开发规模,加大宣传力度入手,实现开发与保护并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张謇与旅游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謇有着较丰富的旅游经历,其旅游过程亦是一场文化之旅。张謇不但喜欢旅游,而且将旅游观光与事业考察结合起来,与南通的城市建设与经营结合起来,注重城市基础设施、旅游环境建设,注重旅游文化建设,致力于民俗民风的改良,因而构建了近代意义上的南通旅游文化。打造张謇旅游文化品牌,不仅是现实的需要,而且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这两个概念,由于其含义的多解而容易造成使用上的混乱。在不少文章中,这种将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相混淆的情况比较普遍,说明很多研究者尚对这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认识模糊,所以常常把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理解为只是"旅游"与"文化"这两个不同概念的一种简单的叠加。因此,通过对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进行深入探讨,来厘清这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对规范学术用语和发展学科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旅游文化教育与美育的结合以及旅游、美育与文化的关系分析出发,作者阐明旅游文化教育在旅游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探索实现旅游文化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其中特别强调遵循五个要素,抓住三个要点。  相似文献   

14.
旅游文化建设关系到旅游文化的发展方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阐述旅游文化建设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以及这些原则确立的基础与意义,分析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介体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三体”文化的建设重心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旅游业的地位越来越高、市场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合作越来越深、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背景下,作为文化资源大省,要实现旅游的跨越式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河南会更加注重"大旅游"意识,继续推进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大产业联盟,发展文化休闲旅游。  相似文献   

16.
金捷 《文教资料》2013,(30):60-61
将旅游与文化结合是一件双赢的事情。文化有其内涵的优势,而旅游则客源宽广,但仅有内涵或者客源是不够的,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文化提升旅游的品位和档次,通过旅游扩大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才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旅游和文化的共同繁荣发展。当今全球正处于智慧时代取代数字时代的转型期,旅游与文化都有了新的外延和发展方向,原来的两者关系随着智慧概念的介入,逐渐形成为旅游、文化及智慧的三者关系,本文着力就智慧时代下的旅游与文化的发展进行分析.试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17.
深入探究大运河安徽段非遗与旅游融合思路,对推动安徽省大运河文化带非遗旅游以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非遗与旅游融合机制的基础上,详细梳理安徽省大运河文化带非遗资源与旅游发展现状,基于目前非遗与旅游在竞争力、非遗资源挖掘、融合层次及深度方面存在的融合困境,从挖掘非遗内涵、创新运河非遗旅游产品形式、优化多种宣传方式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四方面提出安徽省大运河文化带非遗与旅游融合的路径,以促进安徽省大运河文化带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为安徽省大运河文化发展以及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也为其他地区做类似研究提供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基于蒙古族传统器乐文化与草原丝路旅游深度融合面临的问题,从蒙古族传统器乐文化和草原丝路旅游文化传承现状、蒙古族传统器乐文化和草原丝路旅游文化的融合情况、蒙古族传统器乐文化和草原丝路旅游文化深度融合的对策进行了实证调研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湖州地处三吴之地,是中国的一座优秀的魅力旅游城市。目前,湖州市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了门类齐全、数量较多、质量较高、层次多样的框架结构。湖州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既要注意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的不同特点,又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湖州市文化旅游的发展应注意加强文化旅游的规划与研究,保持湖州固有的水乡风貌,发掘、整理传统的民间文艺活动项目,展销民间工艺制作,提高文化旅游服务人员、旅游区居民的文化素质,突出景点建设的文化内涵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河南是旅游资源大省,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通过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对宗教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合理、有效、有序的深度开发,提升宗教文化旅游的品质,加快宗教文化旅游转型升级,加强宗教文化旅游的信息化建设,才能弘扬河南灿烂辉煌的宗教文化,拓展海内外旅游市场,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