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捕鼠     
捕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  相似文献   

2.
文化知识与文化人格的关系是古往今来思想家与教育家所关心的问题。在中国古代,人们从来就不把学习文化知识与培养文化人格脱离开来。儒家学派的作品《大学》即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相似文献   

3.
禅宗给美的启发王世德禅,全称"禅那",意思是"沉思"和"静虑",即静除各种私心杂念,专注一境。禅定,可以观慧,它是佛教徒的一种基本功。它有"破"的功能,可以解脱烦恼罪业;它有"立"的功能,可以"心水既澄,则凝照无隐",求得"圣道"。禅学与禅宗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为学与做人     
为学与做人中山大学教授李锦全中国传统文化有个特点,就是将为学与做人统一起来。也可以说,人生是需要学习的,但学习的目的,不是单纯为提高文化知识,也不是为写出好文章;更重要的是要养成高尚的品德。中国传统讲人生三不朽,是立德、立功、立言,立德摆在首位。而称...  相似文献   

5.
“忧患”一词,最早出现于《周易·系辞下》:“《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反映了当时人们以史为鉴、努力实现长治久安的自觉性。忧患意识,也就是“安不忘危”或“居安思危”的意识,指人们身处太平顺达的境遇却不忘记出现危险祸患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傅杰 《中国文化》2011,(2):107-126
国家与学术为存亡。天之未压中国也,必不亡其学术;天不欲亡中国之学术,则于学术所寄之人,必因而笃之。世变愈亟,则所以笃之者愈至……若先生者,非所谓"学术所寄"者欤?非所谓"邦家之基"、"邦家之光"者欤?——王国维《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  相似文献   

7.
试论扬雄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叶福翔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西汉末年蜀郡成都人,其学术成就自古以来就颇有争议。赞者云"妙极道数"(张衡语),甚至尊为"西道孔子"(张子侯语);贬者曰"拙底工夫"(朱熹语),至多不过"模仿"而已。然古今对扬雄...  相似文献   

8.
政治罪惡論     
序言一①國無政不立,政所以爲治之具也。雖然,蓋難言之。有國以來,爲政不齊,治亂之生伙矣。夫何長亂之轍多,而即治之機遠乎?若不可見其足以爲亂,常若過其所以爲治者焉。夫人民亦何賴於政,而徒繭首罥足,甘心以受其亂邪?盗者殺人攘貨,奪匹夫之命,掠訾算之財,而弗能逭於刑誅。且夫元惡大憝巨奸,乘時竊命,假威柄悍然據人上,逞其淫毒,以賊我元元。則羣懾伏於下無與之抗者,若天命然,斯亦足駴矣。彼元惡大憝巨奸者,皆必躬致尊盛之位,力握樞軸之任,生尸肥禄,死竊大名,利薈於一身,禍流於無窮。其始焦思堅謀,含螫礪爪,巧襲而競營,  相似文献   

9.
市场营销策略:先赔后赚阎文美国有一家名叫"蓝吉"的化妆品公司,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迅速在同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在80年代,他们提出了"高质量、低价格、多品种"的市场营销策略,即先做不赚钱的赔本生意。这样做的短期结果是,第一年公司就亏...  相似文献   

10.
道家哲学与现代"生"、"死"观叶秀山《老子》书第五十章说: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用其刃。夫何故?以其无...  相似文献   

11.
“五岳”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岳”与传统文化郑国铨"五岳",在中国的众山中享有特殊的地位。自古以来,"山之尊者"称为岳,"五岳"就是雄踞于神州大地五方的五座大山。魏源在《衡岳吟》中写到:"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五岳各有自尊独特的形态美,又蕴...  相似文献   

12.
防微杜渐话廉政杨李清廉是从政作官者极为宝贵的品德,也是对其进行客观评价的主要标尺。古人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从政为官者是否廉洁,能否做到廉洁自律,就要看他们对待"小事"的态度如何,能不能在物质诱惑面前做到"防微杜渐"。因为"患生于所忽,福起于细...  相似文献   

13.
头尾争大     
头尾争大有一条蛇的头和尾互相争吵。蛇头对蛇尾说:"我应为大。"蛇尾对蛇头说;"我才为大。"蛇头说:"我有耳能听,有目能视,有口能食,行走时在最前头,所以我为大。你没有这些本事,不能为大。"蛇尾说:"我让你走,你才能走。要是我不愿意的话……。"说着,就...  相似文献   

14.
<正>当我们读到郭庆藩所撰的《庄子集释》时,细心之人会遇到一个难题,这个难题是由《逍遥游》的一个段落引起的,原文如下:"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  相似文献   

15.
儒之为世诟病久矣,初不始于鲁哀公与孔子问答之时也。顾自汉以前,儒乃术士之通称,故《史》、《汉》叙及秦之阬儒为“阬术士”。自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而后以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之孔子事儒之称。故高诱注《淮南》云:“儒,孔子道也”。是汉人之通义也。观孔子教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此蓋以能识大而可大受者为君子儒,但务卑近而已者为小人儒,是孔子之所谓儒,固有广狭之不同,亦即昔人所谓“君子务其大者速者,小人务其小者近者”之意也。孔子周游列邦,而“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其不得志于时,亦已甚矣。此后二千余年,中国社会,虽有崇儒之名,乃属行眨儒之实。窃商其情,  相似文献   

16.
从嫘祖传说谈我国蚕桑文化的起源地高翔我国古称"华夏"。"华夏"二字的本义不外乎指文明服饰之发达,《左传·定公十年》有"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之句,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谈到服饰,就不能不涉及养蚕治丝,追溯其源,人们自然会...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中国传统文化金景芳我是学先秦史的,经过多年研究,我认为可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无有过於下述三事,一、为尧则天,二、为禹敷土,三、为尧舜禹三世相传的允执其中。首先,说尧则天。《论语·泰伯》说:“子曰:汰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  相似文献   

18.
张天周 《寻根》2004,(1):25-29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婚嫁看成是人生的“终身大事”。《礼记》中云:“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在古人看来,婚姻有两大任务,即“事宗庙”和“继后世”。这是封建家族制度下的典型  相似文献   

19.
张求会 《寻根》2001,(5):4-13
江西义宁陈氏家族,曾以孕育了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这样的政界奇才、文化大师而声名远及海外。义宁陈氏数代人从未以文化保守主义者自居,也很少对文化保守主义者或者其反对方予以公开的赞颂或贬低,之所以如此,应该与义宁陈氏不喜标榜、厌恶结党的门风大有关连。考察义宁陈氏与近代史上各主要文化保守主义流派的关系,虽各有相似、相合之处,但同中有异,并非简单的重复与雷同。为尊重史实起见,本文只得使用这样一个不够直截了当的标题。  相似文献   

20.
杨玲 《华夏文化》2002,(2):18-19
侠,《说文》解释为:“从人从夹,夹从大从二人”,这很像左右两方挟持一个人的形状。所以颜师古说:“侠之言挟也,以权力侠辅人也。”“(任侠)任谓任使其气力。”荀悦在《前汉纪》里也讲道:“立气齐,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用徐铉云:“任侠者,挟负气力以任事自雄也。”这些关于侠的形义解释,都认为侠是凭持勇力要挟或者辅助人的古代力士。韩非所谓的“群侠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