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过60年的努力,中国古代散文研究学科已初步建立,研究成果逐渐积累且相当可观,研究队伍大致构成老中青梯队层次.对今后的古代散文研究提出三点展望:1.努力实现古代散文研究与现代生活的科学对接;2.重建民族特色的古代散文价值体系;3.积极创新,大胆探索,减少低水平重复.  相似文献   

2.
在一批系统研究中国古代散文史的专著中,谭家健先生的《中国古代散文史稿》又是一部力作,全书在对中国古代散文史发展规律及散文史研究方法的探索上,体现出向古代散文实际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散”,是与“韵”相对应的概念。中国的“韵”主要指诗歌,不但必须有韵,而且一向也比较“整齐”。相比之下,不押韵,句子长短不齐,与口头交际用的自然语言差不多的形式写成的各种章,就是“散”。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散由于兼有实用与审美的双重特性,加之自封其域,把学局限于诗歌、小说、剧本几种类型里这就使唤0世纪的中国古代用研究成了最为薄弱的部门。为了更好地批判继承这笔丰厚的遗产,应该以“泛学”的观念解开这个纽结,从而将中国古代散斋 貌完整地而不是偏枯地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演变历程进行了梳理,对各时期散文的主要样式、成就、重要作家、流派及代表性著作,均有评述,从中可见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演变脉络和主要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6.
古代艺术散文的界域及其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国古代散文的形成和发展,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散文是个极其广泛的概念。散文和骈文并存;再往前追溯,就是“文”的概念,文与笔、文与言对举。而我们所讲的艺术散文又与“大散文”的概念不同。艺术散文是文学艺术的一个分支,它的本质就是艺术性。当我们从这一美学特质出发,从艺术散文生成的三个主要历史阶段来进行考察和研讨时,就会大体上认识和把握艺术散文的界域及其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建筑叙写,是我国建筑文化中一笔宝贵的遗产,最早见之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自东汉开始,中国关于建筑的描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艺术的提高逐渐繁荣,出现了班固的<西都赋>和<东都赋>;张衡的<西京赋>、<东京赋>、<南都赋>;西晋左思的<三都赋>,从中可见当时都城的规模、气派和精湛的建筑艺术.南北朝时期,寺庙建筑在<建康实录>中有真实的记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是中国描写亭阁的佳作.唐宋以后,我国的古代建筑逐渐趋于个性化.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客观上成了先秦时期宫殿建筑的一次总结,成为治古建筑者和中国建筑史者了解先秦时期我国宫殿建筑情况的必读之文.王勃的<滕王阁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禹偁的<黄冈竹楼记>、欧阳修的<丰乐亭记>、苏轼的<放鹤亭记>等,都真实地反映了唐宋的亭阁建筑并表现了人文情怀.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集大成和再创造时期,在众多作家的笔下都得到了再现.关注和重视中国古代散文中关于建筑的叙写,不仅对当代作家写好建筑名篇有启示意义,对后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也提供了可靠的资料.研究古建筑,研究建筑史,不能忽视古代散文中的建筑叙写.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古建筑、古建筑史的宝贵资料,而且可以见出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技术.继承与弘扬这笔文化遗产,是我国作家、建筑家和文学研究者、古建筑研究者义不容辞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8.
在我的朋辈学者中,谭家健教授是50年来发表散文著述最多的一位,已先后出版《先秦散文艺术新粥、伏朝文章新论》等4部专著,主编、合撰《先秦文学史》、《水经注选注》等9部著作。最近,谭氏又推出力作《中国古代散文史稿》,特写上我的读后感,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古代散文学会、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散文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暨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于2014年10月12—1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中国台湾的学者交流讨论了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的最新成果,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意义;选举产生了新任中国古代散文学会会长。  相似文献   

10.
11.
曾国藩的古文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1811-1872)不但是一个政治家,而且在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常被人视为桐城派的殿军。章通过对曾氏与城派关系的清理,发现曾氏虽然到姚鼐的很大影响,但曾氏本人并不视自己桐城派中的一员。曾氏生当学术变迁之际,故能以包容之势吸取各家之长,“义理、词章、经济、考据”诚为其学术之大端,但曾氏的古主张则在于折衷骈散,“以精确之训诂,作古茂之章”。曾氏的章风格论在发挥姚鼐阴阳刚柔之说的同时凸现自己的趣味,即喜欢具“阳刚之美”的章。曾氏的创作论反映了曾氏本人的古取径,可与曾氏的古主张互相印证。总之,曾氏的古理论在处于社会巨变的当时是颇具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2.
从三个方面对第五届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作全面描述,一是近年乃至五十年来古代散文研究的回顾总结,二是对中国古代散文的总体研究,三是历代散文研究,包括总论和作家研究,四是其他方面的研究,包括古代散文的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中国古代散文在词汇、句法篇章上的一些文体特征 ;论及如何从古文的文体特征出发 ,运用增译、省译、篇章翻译等综合手段 ,将古文翻译成地道的英语。  相似文献   

14.
近现代以来,论者多以为唐宋"古文"是作为"骈文"对立面出现的。实际上,唐宋古文运动反对的并不是骈俪形式本身,而是文道分离的浮靡文风。韩柳欧苏不仅在理论上对骈俪相当友善,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甚至还是整个骈俪文学史上的关键人物。从概念上看,"古文"与"近体文"相对,它不完全是指散行文,还部分地包含了骈文。从影响与效应的角度看,古文与骈文在唐宋以后也一直是并行发展,直到20世纪初,在现代白话文的强力打击下,才一起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校中文系学生的基础课程,古代散文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体。由于多年来形成的偏见,导致古代散文的教学颇受冷落。究其原因,应该与古代散文的概念不清晰、范畴不明确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古汉语宾语前置和焦点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宾语前置是古汉语语法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从《马氏通》开始,对此讨论就比较热烈。近年对宾语前置的性质做探讨的,比较突出的是石毓智、徐杰等,他们认为宾语前置是古汉语中表达焦点的一种类型特征。在此观点的基础上对宾语前置的分类、性质、发展阶段等进行回顾与分析,探讨了宾语前置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和性质;从焦点性质和句式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宾语前置应该分为两类三种,即陈述句类和疑问句类,陈述句类内部又分肯定句类和否定句类;宾语前置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各阶段还有内部的不平衡,疑问句宾语前置的规则最为严格,其次是否定句,再次是肯定句,不平衡的原因是因为否定句受到肯定句的类化,而疑问句受到的类化则相对较小,这是因为疑问句和肯定句不属于一个大类。最后,对以前宾语前置研究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纠正了一些与语法事实相悖的看法,并对更深入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古诗文教学改革是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目前,古诗文教学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大、教师文学素养不高、古诗文教学内容少、数学效果不好以及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明确古诗文教学改革的目标,可以从转变教学理念、拓展教学内容以及优化教学方法3方面入手来推动古诗文教学改革,提升古诗文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使他们积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8.
唐代古文运动的兴起有着复杂的原因,若将其与中唐史官及史学联系起来,便会发现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其一,古文运动的发起人员多为史官及其交游者;其二,古文运动的“文以明道”观与史家的道德裁判思想一脉相承;其三,古文创作的崇真尚质文风是史传文学实录直书精神的内在转化.  相似文献   

19.
综观二十世纪中国古代骈文研究之进程,可以将其划分为因循与突破期(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和拓展与繁荣期(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两个阶段。总体来看,因循与突破期的古代骈文研究的特点为:研究范围较大,视点较多,如对于骈文的形式要素、对待骈文的态度、风格特点、骈体作法、骈文发展史等问题多有所论,既继承前人的部分观点,又有明显的突破。拓展与繁荣期的研究成果质量颇高,涉及的问题较多,如对骈文的评价、骈文的文体特征及美学特征、成因及发展演变、与其他文体的关系、关于骈文理论批评著作、骈体作家作品、骈文史研究等,角度不一,方法灵活,论述透彻,观点鲜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