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人将高考复习分为三轮,第一轮按教材的顺序进行系统复习,重在夯实基础;第二轮将教材内容整合成若干个专题进行复习,重在能力与方法的提高;第三轮为综合训练与查漏补缺.也有人将前两轮合并为一轮等等.无论是二轮还是三轮,没有实效的复习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劳而无功.如何提高高考复习的实效性是摆在每个复习迎考的师生面前的一个难解的“结”.笔者认为,关注与研究三类“临界点”可为高考最后阶段的复习“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复习课忌“散”,否则学生抓不住重点;也有人说复习课贵“散”,认为“散”正是复习课的特质。其实,复习课应该“形散神不散”,在“形”的自由中贯穿“神”的凝聚,在“神不散”的基础上,注重“形”的突破,以此确保生物复习课堂精彩、实效,且学生乐于参与。  相似文献   

3.
复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复习课是依据记忆规律,通过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已经建构的知识进行巩固、深化、扩展的课型。如果把新授课比作“栽活一棵树”,那么复习课就是“育好一片林”。前者是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和认识知识,后者则是梳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如何上好复习课呢?笔者认为,应该力求做到四个避免,有效地在数学的整理复习活动中实现多维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艳  付进 《教学与管理》2009,(12):19-21
一、绩效 目前绩效的定义有多种,有人认为“绩效”=“完成了工作任务”,有人认为“绩效”=“结果”或“产出”;Bemardin和Beatty(1984)对绩效作的定义认为,绩效是在特定范围,特定工作职能、活动或行为上生产出的结果记录。还有人认为“绩效”=“行为”。  相似文献   

5.
2004年高考已经结束,江苏等11个省市实行自主命题,作为第一次单独命题的江苏省历史高考试卷的神秘面纱亦已被揭开,有人批判它“优柔寡断、顾前瞻后、陈气实足”,呼吁要向“气势磅礴、兼容并包”的上海卷学习;有人认为它退到了80年代;也有人认为它降低难度、切合教学与江苏选科考试实际、为负重运行的历史教学以新的转机而高歌。在众说纷纭中,我们悉心研究了试卷,反思了以往的教学与复习,对2005届高三教学与复习进行了再思考。  相似文献   

6.
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在认识和熟记知识的时候.遗忘也就同时开始了.所以学过的知识不仅必须复习.还应及时复习。上好复习课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有人用“温故而知新”这句话概括复习的目的.但由于对“新”的理解不同,因此复习的方法和复习的效果也就迥然不同。有人认为“新”就是要有新内容.因此把高三复习的内容加到高一、高二,把普通物理的内容加到高三,从而人为地加大了学生学习中学物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复习量越大,复习效果越好”。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妥的。诚然,“熟能生巧”,“温故知新”,要使学生掌握某种知识或某种技巧,一定的复习量是必要的。这里,“一定的复习量”还包  相似文献   

8.
在高考语文复习时,我们一般分“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辅导”等几大板块,在这些板块中,一般人认为最枯燥无味、心中最没底的是“基础知识”的复习,有人曾经这样慨叹:“老师教之无味,学生学之无方,考试考完无底,只留哀叹一片。”其实,基础知识的复习并不如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难,它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的。只要我们信念坚定,意志坚强,复习有法,就能走出困境,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谈起复习课 ,让人不禁想起了一个坐“冷板凳”的角色。印象中 ,复习课就是先整理归纳知识 ,再进行练习 ,还有残存在脑海里的“横成片、纵成线”,很少有人会为这种类型的课劳神费力。然而 ,据统计受人冷落的复习课却至少占据了教学总课时的1/3!因此笔者认为改革传统复习课教学模式 ,上好复习课 ,使复习课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 ,是完善和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十分关键的一步。笔者综合了复习课教学观摩的感悟和平时探索的一些经验 ,觉得有以下几种较好的教学模式可供借鉴 :一、“自助餐”式复习课传统复习课总是由老师提供复习材料 ,学生围绕…  相似文献   

10.
所谓“四程序复习法”,就是把一个完整的复习过程划分为四个上下之间存在程序关系的四个环节。 1.尝试回忆 所谓尝试回忆是将课堂学习的内容回想一遍。有人将它比喻为“反刍”,就像牛或羊一样,把已经进入胃里的食物再返回到口腔里细细加以咀嚼。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在自己检查自己,逼着自己进行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1.
对元认知的定义,不同的心理学家有不同的诠释。有人认为,元认知是“跳出一个系统后去观察”的认知加工。有人把元认知描述为“明确地专门指向个人自己认知活动的积极的反省认知加工过程。”弗拉威尔的定义是:“元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  相似文献   

12.
1.对“一步到位复习法”和“三轮复习模式”的理性反思。现在有人认为高三历史复习应该采取“一步到位方法”,特点是“慢进度”和“深分析”,这种思路有一定的道理。传统的“三轮复习模式”已经不太适应当前形势,因为习惯上第一轮单元复习注重知识体系的建立;第二轮小专题复习时由于时间关系及部分高中教师深受传统的“3+3”模式下大专题复习意识的影响,重视复习的广度而忽视复习的深度,以至于有的考生抱怨有的知识点不是没复习到,就是讲得不透彻。最糟糕的是,有的老师第二轮复习时置单元知识体系于不顾,忽略基础知识,导致第一轮复习和第二轮复习之间往往出现单元知识与专题知识脱节的现象。第三轮复习大多以热点为指导,以练习各地模拟试题为手段,强化突击。这种方法往往使考生陷入题海,将教材丢弃一边,前两轮复习的功虽不尽弃,复习效果也要大打折扣。“一步到位复习法”的特点在于,“慢进度”能保证教师有时间讲透教材,“深分析”有利引导考生理解和探究;保证考生能够有时间记忆知识要点,并培养考生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方法和途径。但“一步到位复习法”的可操作性仍有待验证与完善。因为只进行一轮复习,时间拉的长,首尾难以相顾,容易造成考生复习后面忘了前面,复习前面忘了后面。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中的复习课与学业评价如同一对“孪生姐妹”。我们经常是先进行单元或学期复习,再开展学生学业评价,这样的复习是教师对于学生“学的结果”进行预设后的“查漏补缺”,很难保证教师的“假设”与学生个体真实的“学”完全匹配。因此,我们认为复习可以评价先行,根据评价反映出的结果,基于学生个体“学”的真实情况进行复习。下面,笔者...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文精神: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刘旭东薛荣一课程,就其内涵而言,存在着多重涵义。有人认为,它“是课堂学习、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①也有人认为:“课程是由一定育人目标、基本文化成果及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正轰轰烈烈地展开,但直面高考的“高三复习教学”似乎是一个被新课改遗忘的角落。有人认为,“春风不度玉门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似乎与考试绝缘。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从某种角度而言,考试本身也是一种素质的表现,只是我们以往的教育片面追求“应试能力的培养”以致走向一个极端罢了。下面我就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和体会,对高三复习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16.
导读复习目标——为你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要求。要点提示——为你从庞杂的知识库中指出复习的重点。复习建议——为你提供复习活动的线索、方法、素材,改变复习课重复做题、做重复题的状况,帮你形成系统科学的知识网络及方法结构。其中的各个“活动”,有具体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方式,可引领你经历自主复习整理知识的过程,提高复习旧知的兴趣和能力;“典型病例”提出了平时学习过程中最易出现的典型错误,而“我的处方”则是针对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处理方案,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收藏夹”供你活动后阅读,并与自己的思考做比较,丰富、积累、…  相似文献   

17.
潘峰 《新读写》2009,(3):37-39
作文要复习吗?作文可以复习吗?作文怎么复习?同学和老师们认识上可能会不一致,甚至还会有一些误区,做法上可能更会大相径庭。有人认为作文似乎跟复习是搭不上界的。以致有的胸无计划。放任自流;有的盲目练习,一道一道题地做;有的压题猜题。死背“范文”。其实。这样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正确的。作文,要复习,作文,也是可以复习的。潘峰老师以写作技法为纲组织单元复习的方法,可供大家借鉴。举一而反三。  相似文献   

18.
张书琴  李洪 《江西教育》2005,(11):38-38
活动内容:动物乐园活动目的:复习10以内数的顺序与大小;复习10以内教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复习“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9.
银行在信贷活动中是“先贷后存”还是“先存后贷”,这是关系到如何正确认识我国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的基本理论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有人根据专业银行发放贷款的记帐程序,认为是“先贷后存”,资金运用创造了资金来源;也有人根据银行的信用媒介职能,认为是“先存后贷”,资金来源在前,资金运用在后。我们认为,必须全面辩证地认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现在高考实行“一纲多本”,高考命题不与教材直接挂钩,因而有人对“本”的作用产生怀疑,表现在复习中抛开课本,热衷于复习资料或社会上流行的种种试题。这样费时费力,其效果也不一定好。   笔者认为,尽管考题不考虑“直接”从课文中选材,但“离本不离纲”,“本”总要体现“纲”的需求。所以,题目虽然是课外,而实际上又差不多都可以从课文中找到根据,这一点尤以高考文言文的考查最为明显。因此,复习时,还是应从课本出发,要以课本为基础,而决不可抛开课本热衷于复习资料或社会流行的种种试题。   复习时使用课本,不要只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