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苏联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坚力量,给予中国人民巨大的支持和援助,对促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苏联对华的军事援助,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除日本在东方对苏联的威胁,保全自己,避免东西两线作战。  相似文献   

2.
苏联在中国解放战争期间的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中、俄双方近年公布的文献档案材料,对中国解放战争期间苏联对华政策的矛盾性和变化作了新的分析,指出苏联对中国解放战争有过一定支援,但由于苏联领导人过高估计美国力量、过低估计中国人民力量,确首对中国革命有过限制和妨碍,中国革命是在冲破苏联领导人的限制之后取胜的。  相似文献   

3.
建国之初,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只能借鉴苏联的经验。因此,苏联模式得以在中国全面确立。随着中苏分歧的扩大,中国开始对苏联模式进行反思,并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中苏关系恶化以至决裂,中国的社会主义探索走上歧途。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王廷科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者。他的探索,对于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起了先导作用。第一,毛泽东较早发觉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弊端,并把“以苏联...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苏学员中的托洛茨基反对派产生于大革命失败这一特定历史背景,其成员均由于对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指导方针的正确性产生怀疑而接受了斯大林的反对托洛茨基的思想。他们在中国留学生中开展活动,针锋相对地反对苏联当局的政策,策动中国国内的托派组织建立并为其提供理论思想上的支持,其行为的不断升级最终导致苏联当局对中国留学生进行整肃,成为导致20世纪20年代留学苏联运动结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打乱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计划,延缓了德日法西斯勾结;粉碎了日本“北上”进攻苏联的企图,支援了苏联的抗德卫国战争;使日本法西斯背着沉重的包袱发动太平洋战争,减轻了英美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为“先欧后亚”战略原则的最终实现作出了重大贡献,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在“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谈话中指出:“十月革命后(苏联)也还有侵害中国的事情,例如黑瞎子岛就是1929年苏联从中国占去的。”①以往人们一般只知道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了超过15O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面对十月革命后苏联侵害中国领土主权的事情却不甚了了。本文拟对苏联从中国侵占黑瞎子岛的概况,重评1929年的中东路事件。不妥之处,谨清指正。黑瞎子岛是在1929年中东铁路事件中被苏联占去的。因此,这里得从中东路事件说起。1928年6月1日,以蒋介石为总司令的北伐军分三路由津浦、京汉、京绥等线大举向京津全面推进,控…  相似文献   

8.
苏联马克思主义莎学在世界莎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苏联马克思主义莎学以唯物主义为武器,把莎作放到历史发展和阶段斗争中去考察。肯定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与人文主义。但是,苏联莎学却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简化的应用于莎学研究的特点,中国莎学研究受到俄罗莎学特别是苏联莎学全面,持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前期(1937年7月至1941年6月),苏联对中国抗战持双重态度,即一方面援助中国抗战,一方面对侵略中国的日本又尽量级和关系。苏联对中国抗战的这一双重态度,是以维护自身的安全利益为前提的,但在客观上也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1刃7年7月,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的“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爆发后,苏联对日本的态度是:舆论上谴责日本侵略,但在外交上又极力缓和同日本的关系。该时期苏联缓和同日本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为避免影响苏日关系,将中苏关系发展水平限于互不侵犯条约程度上,使中苏关系难以向深层次发…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历史学的发展,是伴随着对苏联史学的学习、借鉴、批判、反思的过程曲折前进的.从1949年以来,苏联史学在中国的命运经历了三个时期: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前,是全面学习苏联史学的时期,中国史家大量介绍和全面引进了苏联史学的成果;1956年以后到改革开放之前,是苏联史学在中国逐渐被冷落、被摒弃、被批判的时期,两国史学的交流进入低潮;改革开放以后的30年,进入了对苏联史学的反思时期,中国史家开始重新认识苏联史学,史学之间的交流逐步进入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昆明市社会科学“九五”规划研究课题《中国革命与共产国际苏联关系问题研究》书中的一章。文章主要阐述了共产国际解放以后苏联与中共产党、中国革命的关系问题,对《雅尔塔协定》、苏联出兵东北、苏联关于中国战后应该和平不打内战的主张、斯大林劝阻解放军过长江、苏联在解放战争中的积极作用和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等几个重要问题,作了深入地实事求是地评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它的早期阶段和当代形态。由于受苏联30年代科教书体系的影响,走出苏联模式与回归马克思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演化逻辑。  相似文献   

13.
苏联中国学是苏联中国学家对中国多方位的研究。苏联中国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涉及历史、哲学、文化、文学及民族学等领域。苏联中国学研究在其发展过程中涌现和产生了许多杰出人物和成果,体现出较高的学术水平。苏联中国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多个不同流派,从不同侧面推动了苏联中国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挫败了日本的北进计划,保障了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 早在1928年日本就企图侵占西伯利亚。1932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1933年的对苏作战计划,企图争取苏联的远东地区,与中国的东北、蒙古连成一片,以此作为争霸亚洲及世界的战略基地,建立对苏联的有利战略态势。但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使日军疲于  相似文献   

15.
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后,苏军很快占领中国东北。9月,驻中国东北苏军总司令马林诺夫斯基派代表与八路军驻沈阳卫戍司令曾克林一道乘飞机到延安。苏军代表向中国共产党和朱德总司令表示敬意,问共产党能否撤离东北。本来,八路军来到东北,苏军非常高兴,但是,美国人将曾克林部进驻沈阳的事宣传了出来。根据雅尔塔协定和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条约,东北是要交给国民党的。这就使苏联处于被动地位。朱总司令告诉苏军代表:我们在冀热辽土地上坚持抗战,不能撤出。最后苏军代表与朱德达成协议:苏军同意将原属冀热辽抗日根据地范围内的锦州、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从中国抗战打乱日本既定的战略计划的角度,论证苏联能避免东线作战,继而能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取决于中国抗战,但《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却反过来严重危害了中国的抗战。目的在于说明苏联奉行的大国沙文主义政策,给国际外交往来带来消极的阴影,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7.
论苏联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学习苏联教育经验曾经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方针,对我国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苏联教育经验在中国的传播主要表现为:翻译苏联教育的理论著作和教材,邀请苏联专家担任教育部顾问、学校的顾问和教师,按照苏联的教育模式建立新型学校,派遣留学生到苏联学习,等等。苏联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强调教育的阶级性和党性原则,重视教育、教学、教养在共产主义教育中的作用,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等等。苏联教育的基本观念、教育制度、教学模式以至教学方法被全盘接受,完成了本土化,而且有所发展,并未因为来自左的方面的批判而有所改变。中国现在的教育传统,除了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内核外.还融入了苏联教育的传统。  相似文献   

18.
科学认知和价值规范是历史唯物主义内在的两个维度。从发展过程完成的结果看,不管是西方式现代化还是苏联式现代化,科学认知和价值规范相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路都是不在场的。这也是西方式现代化危机和困境丛生,苏联式现代化最终走向失败的原因所在。作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始终遵循科学认知和价值规范相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建构逻辑,经过百年奋斗,不仅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而且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后发国家推动和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国际、苏联不仅从宏观上指导中国革命而且在组织上与中国革命建立了极其紧密的联系.苏联在广东和中国南方的军事顾问工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在中国北方冯玉祥国民军控制地区的军事顾问工作经历了两个阶段.随着中国大革命的失败,苏联在中国的军事顾问工作也宣告结束.本文认为;苏联军事顾问有自身的优点,而当时的中国为其工作提供了异常有利的环境和条件.苏联军事顾问的工作在中国产生较大的效应,且经常涉及中国的上层政治活动与城市民众运动.苏联军事顾问比较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他们十分珍视中苏两国共产主义者的革命情谊.苏联军事顾问在思想、实践和建议上也有缺陷和失误,留下了沉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北进南进策略与中国战场孙少艾日本的北进与南进策略,是日本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外侵略扩张、称霸世界的基本国策,是日本世界战略的主要内容。所谓北进,即通过中国向苏联远东地区扩张,主要对手是苏联;所谓南进,即通过中国向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