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学论教"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评价一 堂课的着眼点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教得如何,更重 要的是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怎样。而举手发言是 其最明显、最直观的表现。于是有部分教师就片面简 单地强调学生在课堂上举手的次数和发言的多少。 笔者就曾耳闻目睹过这样几个关于"举手发言"的小 花絮,颇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会发现这样一种规律:学生年级越高,举手发言的越少,到了初三、高中已很少有学生举手。许多教师无奈,只得采用“点将式”、“火车式”、“集体问答式”等方式提问,这更加重了学生对“举手发言”的逆反心理。一些学生坦言自己有心里障碍,这手就是举不起来。如何解决这一现象成了许多教师苦恼的难题。据《文汇报》报道: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在课堂教学中试行“不需举手,自由发言”的新做法,打破了“要发言,先举手”的课堂陈规,深受学生欢迎。经过近一年的试行,如今这一举措正在大境中学全面推行。大境中学…  相似文献   

3.
陆亚慧  王娜 《成才之路》2010,(32):24-25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举手发言,对提高学生各种能力,使教师获得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各种反馈信息,意义重大。本文就如何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举手发言,从家长和教师两个方面提出了积极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红燕 《广西教育》2016,(5):109+127
“举手发言”是课堂上学生参与教学最直观的表现,其目的是通过师生交流形成开放的对话式教学过程。孩子有了举手发言的主动性,就会积极地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收获欢乐,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应该以调动学生积极发言为出发点。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发言  相似文献   

5.
要使班里平均成绩大幅度提高,就必须使班里90%以上的同学积极举手发言,使他们的思路和教师讲的知识内容同步前进。但是,平时课堂上1/3的学生,甚至一半以上的学生,不举手不发言,造成课堂上启而不发,鸦雀无声。怎样使不发言的学生也活跃起来,积极举手发言呢?  相似文献   

6.
邱志兰 《中学文科》2005,(11):41-41
传统的语文课是教师的“一统天下”,上课叫“讲课”。教师津津乐道地讲,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时问花得不少,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了按照既定的教案授课,按部就班,四平八稳,学生的思维要往教师事先设定的模式里靠,稍有“出轨”,便被指责为“不专心”甚至“破坏课堂纪律”。这样的课堂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泯灭了学生的天性,使语文课和今天飞速发展的时代脱节。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按新课改的要求,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应该当好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的实施对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教学机智的运用最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鉴赏时常说:“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这件事很浅近,但是最根本。”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尽快地转变观念,变“轻读”为“重读”,把属于学生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将一些文质兼美的作品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品读。教师的任务是创设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相似文献   

8.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从教20多年来,第一次遇见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让学生练习口头组词,而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踊跃极了,几乎每个人都举手发言。当我给出“精”字组词时,其中的一个女孩把手举得特别高。于是我便让她作答,她大声地组了个“精子”。这时我看到班上没有什  相似文献   

9.
敖颖 《山东教育》2010,(4):37-37
1.培养举手发言、敢于质疑的习惯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活动过程。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能只偏重于教师“教法”的研究,而忽视学生“学法”的培养。实践证明,学生举手发言能力的培养是“学法”中最基础的环节,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基本过程,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学时除了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认真思考外,教师也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从中了解学生掌握过程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10.
陆佳华 《辅导员》2014,(22):68-68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其中最出色、最活跃的是少数好学生,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同学在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受到压抑和扼制,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动脑思考,质疑问难,而使课堂闪烁着“创造”的火花,学生必将学习得更深更好。  相似文献   

11.
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农村孩子在众人面前显得腼腆、拘束,好像大方不起来,学习时表现在课堂上不善于积极举手发言,上课常会出现“冷场”现象,致使好多老师常常抱怨学生思考不积极,发言不主动…….但我觉得问题的结症在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如下工作.学生完全可以积极举手发言,使课堂“小手如林、小口常开”。  相似文献   

12.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可见激励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结合实际,灵活运用以下一些方法来激励学生。1.课堂即时性激励。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马上给予评定,拇指翘起一个“Good”,往往会使学生乐不可支,其他学生举手发言也会更踊跃。只要学生答对其中一点,教师就用“Good,Very good,Not too bad”等词来鼓励他们,然后再找出错误,及时纠正。对于经常答得出色的学生,邀请他们做小老  相似文献   

13.
最近,听一位教师执教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一“解决问题”例3。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了解主题情景图(如下图)的图意后,提出问题:这里一共有多少人?学生思考了一会儿,纷纷举手发言。  相似文献   

14.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提问李金明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曾这样提出:“有些课堂效率低,原因是教师不善于把注意力集中在最主要、最本质的教材上,不善于正确地分配传授教材的提问时间。”课堂中的提问是“导”的重要手段之一。导得正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思维凝聚...  相似文献   

15.
忌教师中心,独占课堂,不注重调运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听的人却不知所从,课堂气氛呆滞,师生间缺少双向交流,究竟接受得如何,教师心中无数,所以“主体作用”要和“主导作用”相结合,一个教师不仅是教学生学什么,更重要地是教他怎么学。  相似文献   

16.
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对课堂效率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从重视课堂第二分钟、充分信任学生、加强方法指导、增强意识、注重学生“最近发展区”等课堂心理因素,来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上小学二年级的孙女画了一幅剪贴画——《我的理想》,说是要在主题班会上展示。画面上的她,是个站在讲台上的教师。我问:“为什么想当教师?”她说:“教师是天底下最美好的职业,但她一定得是‘不两面派’的老师!”随后,她断断续续地列举了这样一些现象:老师之间有说有笑,转眼面对学生就绷起了脸,总那么爱训人,经常说“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快考试了,同学们喜欢的图画、音乐、体育全不上了,给语文、数学“让课”。不是说素质教育吗?难道只有语文、数学才是素质吗?上区里的公开课,早就排练好了,连谁举手发言、问什么、答…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更是初中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重要表现.因此,培养初中生举手发言的习惯,是当前新课程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在课堂上变得不爱举手发言了.那么,作为老师应该如何培养初中生举手发言的习惯呢?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改的号召下.课堂上无疑应坚持学生的“主体作用”。可是.孩子上课时依旧不肯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沉闷,“主体作用”发挥不出。这种情况是由于孩子的激情没有被点燃。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堂热情,我个人认为教师应当起决定性作用。下面是我对点燃课堂激情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教”走向学生的“学”.倡导“对话”式教学,强调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课堂答问便成了必然.事实上,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低效的甚至无效的课堂提问.许多教师反映:上课时一些后进学生总是东张西望,注意力明显分散;稍微好点的则蔫头耷脑,无精打采;那些成绩不错的虽然认真听讲,可是能举手发言的却寥寥无几;老师的提问,学生们大都充耳不闻,就如大海投石,波澜不惊.这其中的缘由固然有学生年龄发展的客观原因,但很大原因还是由于教师低效或无效的课堂提问.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预设有效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