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隋书·经籍志》作为我国现存最古的第二部史志目录,在我国目录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一部指导学术研究门径的重要著作。它的产生标志我国古代书目四部分类法的确立,其对前代目录学既有继承与沿袭,又有创新与发展,实现了古代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宗旨。本文旨在从体例结构、分类体系,图书著述,条目记载等方面探讨《隋志》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小路 《林区教学》2011,(5):156-157
《隋书.经籍志》是一部重要的史志目录学著作,在目录学史上的最突出贡献在于它适应时代需要创造出自成特色的编撰方法,并以其体例的完备,实现了古代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宗旨。此外,《隋书.经籍志》在文学目录学史上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备受后世目录学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章学诚提出的,本文从目录学目的、图书分类、目录学方法等三方面阐述了以该思想为核心的章氏目录学理论及方法体系对目录学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隋书·经籍志》与《汉书·艺文志》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书.经籍志》在继承《汉书.艺文志》的学术源流上又有所发展,他比《汉书.艺文志》的分类更加科学化,学术源流更加系统化,收编书目变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5.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目录学史上的两本重要著作,其"辨章学术,考证源流"的意义重大。比较两者在兵类文献的著录上的差别和变化,可以看出,兵类在数量和种类等方面有较大增长,但总体来说其发展的力度和受社会的重视程度不够。  相似文献   

6.
朱珂 《华章》2012,(19)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典籍,同样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两者也存在分类方法、“小序”、“总序”的不同,相对于前代著述所作的创新也各有特点,本文就两者的差别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7.
《隋书·经籍志》是我国古典目录学发展史上一部重要的史志目录专著,但其成书背景较复杂,分类法介于七分和四分之间,存在各种不当之处。本文拟从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四部分类这几个角度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隋书·经籍志》是我国中古时期重要的目录学著作之一。它为何人所编撰,历来有不同意见。文章经探索辩证,认为《隋书·经籍志》不可能为魏征所写,应为唐高宗初年长孙无忌主持下的学者所完成。  相似文献   

9.
《隋书·经籍志》作为对唐以前文体典籍和学术流变的总结,其四部分类及各类内的部次序排列、著录模式反映了魏晋南北朝学术在经、史、子、集各方面的发展。在经学方面,体现了古文经学的繁兴及经书注解集解体和义疏体的兴起;在史学方面,体现了史学的发展及史学独立意识的明确;在诸子学方面,体现了汉晋儒学衰落、玄学盛行之际,子书的繁多;在文集方面,体现了南北朝文集的兴盛和道、佛二教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祝昊冉 《文教资料》2012,(31):1-2,7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最早的史志目录,《隋书·经籍志》是继《汉书·艺文志》以后的第二部重要的史志目录。两志在学术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主要从著录体例的角度对《汉志》和《隋志》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本通过对《隋志》总集类来源与具体录之考辨,说明其中多非总集;进而分析《善》的性质与杜预、挚虞书的时间,得出《善》或非总集,或成书迟于《章流别集》的结论,并指出学以《隋志》“总集类”全为总集和以《善》为总集之祖,均非圆照。接着,作通过有理有据的辨析,指出:《徐、陈、应、刘遗集》、《汉志》“杂赋”、《楚辞》、《书经》和《诗经》,均非严格意义上之总集,真之总集从《章流别集》始。  相似文献   

12.
彭妍 《文教资料》2020,(4):12-14
《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作为两本重要的目录书,实现了从"六分法"到"四分法"的转变,其中《汉志》"诗赋略"到《隋志》"集部"的变化:单设楚辞类,设别集和总集。这些变化的背后反映出了文学观念的变化:提高《楚辞》的文学地位,注重文学的个人创作,扩大了"文"的概念,这些变化促使文学向着独立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3.
《汉书·艺文志》认为小说"小道不可观",但《隋书·经籍志》却将小说提升为"圣人之教"。可见,自汉至隋,小说的社会地位得到明显提高。究其原因,盖源于六朝小说较之汉代,无论其内容、社会功用还是创作人群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而这种变化又源自六朝所发生的社会变迁,尤其是世家大族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士族需要"士传言"以维持其社会地位,进而客观上改善了小说的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14.
作为史志书目的《隋书·经籍志》与作为史传的《南史》都是在唐初编辑的,且编撰者中都有李延寿,但是他们在记载相同作家的著述时往往有很大差别,对南朝梁代萧氏父子著述的记载亦然。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客观上,编撰两书所依据的资料不同;主观上,两书记载书目之目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作为史志书目的<隋书·经籍志>与作为史传的<南史>都是在唐初编辑的,且编撰者中都有李延寿,但是他们在记载相同作家的著述时往往有很大差别,对南朝梁代萧氏父子著述的记载亦然.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客观上,编撰两书所依据的资料不同;主观上,两书记载书目之目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汉书·艺文志》 与 《隋书·经籍志》 是中国古典目录学发展史上两部里程碑式的史志目录学著作,旨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通过两部书目对小说文献目录的分类、对小说概念的认识,分析小说文体的源流和演进.  相似文献   

17.
《隋书·经籍志》(以下称《隋志》)是唐代魏征亲自主持编修的我国现存第一部以四部法类分图书的目录著作,在我国目录学史上的突出贡献是它根据时代要求和具体情况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编纂方法。 一、《隋志》统一并奠定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体系 晋武帝时荀勖根据魏末郑默的《中经》编制了《中经新簿》,将图书明确分为甲、乙、丙、丁四部次序,是我国“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东晋李充编撰的《晋元帝四部书目》,发展了荀勖重视历史书籍的观点,用甲部记经书,乙部记史书,丙部记子书,丁部记集部书的次序,改动虽然不大,却是李充独具匠心之处。但这一时期的四部法和四部书目仍处于初级阶段,分类和著录较为粗简,不足为后世所仿效,因此,《隋志》批评它们“不能辨其流别,但记书名而已,博  相似文献   

18.
高芸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10):77-81
《汉志》里,小说作品被视为浅薄琐碎的言语,受人轻视;而在《隋志》里,"小说"则成为子部必不可少的一类,其作品内容与儒、道并举,得到了客观中肯的评价。两部著作对小说的不同态度,显示出小说正凭借自身特点在文坛上形成崛起之势。  相似文献   

19.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和《四库全书总目》作为中国目录学史上的三大里程碑著作,在著录方面既有传承关系又各具特色。本文从三部书著录的诗类书着手,分别从它们著录的形式和内容,包括书目数量、编排体例、编排次序及具体书目在三部著作里的不同存在状况等进行简单比较。通过比较,对三部书的整体状况有简单把握。  相似文献   

20.
《隋书·经籍志》(下文简称《隋志》)确立了四部分类法,但并不成熟。就其"子部"而言,子部本身就存在天然的缺陷。此外它还存在图书数量统计的失误、类目分配不合理、归类混乱、违背既定著录原则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