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建筑的现代性和技术的普适性应导致众多城市地域特色消失,"地域性建筑"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喀斯特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质和地貌特征,城市建筑相应具有喀斯特环境的地域特性。通过对贵州青岩古镇传统与现代建筑的研究发现,喀斯特城镇传统建筑从类型和功能上满足了人们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需求,但现代建筑的建筑风格和功能更多的是从土地利用的经济性和建筑安全等方面来满足当代人的"工具性"需求,对于"人文性"需求则考虑不多,由此也削弱了喀斯特地区城市建筑的地域特色。这就需要在喀斯特地区的建筑设计如何利用现代建筑技术来适应特殊地形、气候等条件,同时延续地域建筑文化特色,满足当代人们对建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需求。  相似文献   

2.
门窗是建筑围护面的重要组织部分,有着自身独到的文化特色。建筑门窗的设计表达应充分融入所属的建筑环境,表现地域特色与时代文化内涵;既要根植于地域传统文化,又要实现现代意义文化价值,以此来打造符合建筑、城市、地域文化取向的建筑精品。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是新课标和新课改所要求的。由于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缺失,所以才呼唤加强语文教学人文性的问题。其实人文性是各学科所共有的属性,运用语言文字的工具性才是语文学科所独有的。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必须将其人文性和工具性很好地统一起来,力避顾此失彼,重此轻彼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传统建筑样式符号是其所在地的区域性地域文化的汇集和凝练,其象征着城市的精、气、神,是构建现代城市的视觉形象体系的重要基石.提取城市传统的地域性建筑中的视觉符号元素创建城市形象,不仅能够让逐渐趋同的城市视觉形象呈现出特有的个性,还能传承即将弥散的地域特色,让现代城市重现故乡熟悉的味道.  相似文献   

5.
广西传统干阑式建筑是集环境条件与经验智慧为一体的石木构架建筑,其结构空间理实秩序、变化灵巧,层次丰富,富有审美意境,体现了建筑对环境的适应性与协调性,反映了广西地区的人文特色,极具地域特征。从自然适应性、人文适应性两个方面对材料、结构与人文情感提出更具民族性、地域性的设计启示,阐述其当代建筑技术与时代审美特征,探索传统干阑式建筑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丰富当代建筑匠技与形式的可持续性创新。  相似文献   

6.
闽北古村落的地域分布和发展历程有自身的特色,以此为主线来探讨闽北传统民居的建筑与装饰特色是必要的。闽北,由于特殊的地理与历史环境,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建筑文化。"三雕"艺术充分体现了传统民居的知识与技能和深厚的地方文化。如何研究和保护历史文物建筑及其空间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城市建筑是城市对外展现自我的窗口,也是地域文化展现的前沿,随着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建筑也与国际建筑理念接轨,本应该在先进理念影响下凸显多元化的地域特征,却日益走向一元化的建筑格局,地域文化在城市建筑中日益式微。如何在城市建筑趋同化的格局中彰显本地域独特的文化理念,重构城市地域特色文化格局,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整合、交融,避免城市建筑的形式化、雷同化,体现自己独特的城市精神和文化底蕴,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语文学科的双重功能:人的发展的基础功能和社会文化的传承功能。语文课程的双重功能决定了它在学校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争论,一直存在着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钟摆”现象。新课标将语文课程定性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二者不可偏废。但是近年来,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强化人文性的感悟,把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情感意蕴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唯一或主要的工作,淡化了工具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力度,将“学会”窄化为“读懂”。  相似文献   

10.
对于语文教学的丈道之争,需要运用“三维目标”的教学理念来平息,要把语文“三维目标”看作文道之争的“灭火剂”。本文关注“工具性”、“人文性”:谈如何让“三维”相互渗透,让“工具性”、“人文性”走向和谐及有关的教学评价、“人文性”的教学需要注意什么。  相似文献   

11.
闽南与台湾传统建筑匠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闽南地区)传统建筑沿袭着中国传统建筑木构架为主体的建筑形式,又在移民入台定居后相继传入台湾。现存建筑遣构中既有宋《营造法式》、清《营造则例)的“官式”做法。又有匠师们世代相传、师徒相承的传统设计与施工的民间做法,形成独特的地域工匠技术。无论是城市、住宅与庭园、教建筑、宗教建筑、会馆建筑等类型。还是传统建筑本身的形制、设计与营建方法等。台湾传统建筑的平面类型在福建祖籍地都能找到相同或相近的例子,几乎是原乡形式的移植。同时。台湾传统建筑在吸取中国传统建筑化与移植闽南传统建筑特色中,也在寻求表现台湾地域建筑化的特性。尤其在建筑细部的处理上,两地有所不同,体现了中华民族建筑化纷呈多彩的地域建筑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历来为人们所重视,语文的“人文性”是当今人们所乐道的教学内容,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语文的工具性被逐渐为人们冷漠以致摒弃于课堂教学。“人文性”的体现也走向了脱离文本,贴标签式的非正常教学轨道。回归文本,解读文本,真正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是值得关注和探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建筑物是城市环境及环境美的重要组成因素,不同城市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而具有不同的建筑特色及审美取向。呼和浩特城市建筑的现代化、民族化以及历史传承性特点不但增加了城市环境美的风采,而且启发我们按照城市固有的建筑特点从事建筑设计。讨论建筑的设计原则是美化城市必要的理论工作  相似文献   

14.
湘南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元素在现代别墅装潢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南古民居是明清时期湘南地区相对繁荣时期多种文化孕育的产物,是中国古民居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湘南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它的建筑样式及装饰手法蕴涵着深厚的传统人文精神,体现着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只有既能体现湘南传统居住文化的神韵,又具备时代感的设计,才能真正把湘南传统建筑装饰的长处与现代室内设计有机地融合,才能创造出具有浓郁地方传统文化特色、融古今为一体,以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的现代装饰风格。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物质、审美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桂林,要继续提升城市知名度和打造城市品质,必须提高城市建筑的文化品味.提高桂林城市建筑的文化品味,应立足桂林的地域、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传承,把握城市特质,注重人文、审美、现代与传统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先后提出大学英语课程兼有“工具性”与“人文性”,俨然两者旗鼓相当。究其实,前者着眼于语言的功能,后者才指示语言的性质,彰显大学英语教育的价值理性。充分认识两者的内涵及其关系有助广大从业者清醒面对全球化时代不断加剧的工具理性,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王芳 《今日教育》2014,(5):48-4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工具性又哪来人文性。语文课堂姓“语”不动摇。不可丢掉语言文字这个本体,忽视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揣摩、积累和应用,对于文本中该抓的就要理直气壮地抓;该咀嚼的地方就要反复地咀嚼。  相似文献   

18.
<正>2022年版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材基于这一本质定位,在每个单元都设置了明确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分别对应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引领和推动语文实践活动发展的重要抓手。鉴于此,落实语文要素不仅要从传统的机械训练走向文化感知、审美创造等感性体验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借助“工具”渗透“人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末的那场语文“大讨论”中.受应试教学的株连,“工具性”成了众人口诛笔伐的对象,甚至有人认为“人文性”是语文的基本属性。而今,语文“新课标”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对那场讨论的总结。于是,“工具性”与“人文性”怎样结合就成了摆在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文道相加”“道以载文”“文以载道”是其中颇有代表性的三种意见。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应该是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共同体”中孕育成长。可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时,总是顾此失彼,难以兼容并蓄。在语文教学的快车上,工具性和人文性这对孪生兄弟总是在偶一回头时擦肩而过,难怪崔峦先生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请看这样两个教学案例———犤案例一犦《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的教学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节一共有几句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第一句话与下面的几句话是什么关系?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