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嵘《诗品》评江淹“筋力于王微 ,成就于谢 月兆” ,过去多有歧义。从钟嵘的诗歌审美理论 ,联系《诗品》对王微、江淹、谢 月兆 等人在诗风上的评述 ,“筋”与“成”乃名词性主语 ,“力”与“就”起谓语作用 ,“筋”即“筋骨” ,即“风力” ;“成”犹今言“成就。”“力”起形容词作谓语的作用 ,系有力 ,有劲意。前句意为比王微诗强劲有力。“就”是靠近、接近意。后句应理解为江淹诗歌创作的成就与风格比较接近谢月兆。  相似文献   

2.
本系阅读陈庆元君《江淹“筋力于王微,成就于谢Tiao”辨》一后有感而发。笔认为钟嵘《诗品》中的“成就于谢Tiao”的“就”应解释为“接近”,而不应解释为高于。从作品来看,江淹在创作五言诗时也具有内容扼要、含意深切、间调婉转、语言清丽等接近谢诗风的特征,而陈庆元君的误解与其引用吴丕绩《江淹年谱·自序》中的内容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阅读陈庆元君《江淹“筋力于王微,成就于谢”辨》一文后有感而发。笔者认为钟嵘《诗品》中的“成就于谢”的“就”应解释为“接近”,而不应解释为高于”。从作品来看,江淹在创作五言诗时也具有内容扼要、含意深切、音调婉转、语言清丽等接近谢诗风的特征,而陈庆元君的误解与其引用吴丕绩《江淹年谱·自序》中的内容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江淹诗论说     
江淹的诗歌有的意象奇崛峭拔 ,有的具有悲壮凄凉之气 ,有的基调沉郁而朴茂遒劲。其仿拟之作 ,大多达到貌合神似的地步。他的《清思诗五首》表现出超尘脱俗的境界 ,显得空灵飘逸。《悼室人十首》抒写诗人难以抑制的悲痛和伤感 ,情感哀婉缠绵。在永明诗风盛行的南朝 ,江淹的诗歌可谓独树一帜 ,钟嵘《诗品》评价为“诗体总杂 ,善于模拟” ,刘熙载《艺概》论云 :“有凄凉日暮不可如何之意” ,在诗美和诗境上别具特色。但模拟毕竟非作家自身本色。江淹在诗思上不可避免地受到羁制 ,欠缺深刻的笔力。  相似文献   

5.
钟嵘《诗品》评江淹“筋力于王微,成就于谢月兆”,去过多有歧义,从钟嵘的诗歌审美理论,联系《诗品》对王微,江淹,谢月兆等人在诗风评述,“筋”与“成”乃名词性主语,“力”与“就”起谓语作用,“筋”即“筋骨”,即“风力”,“成”犹今言“成就。”“力”起形容词作谓语的作用,系有力,有劲意,前句意为比王微诗强劲有力,“就”是靠近,接近意,后句应理解为江淹诗歌创作的成就与风格比较接近谢月兆。  相似文献   

6.
南朝诗人江淹著有《杂体诗三十首》,《沧浪诗话·诗体》评江淹“拟古最长”。江淹“品藻渊流”的拟古创作和严羽的文学思想是相通的。《沧浪诗话》以“气象”为批评标准,认为江淹拟古最似原作。严羽学江淹,以仿古摹唐的创作,倡汉魏、盛唐之气象,以“救一时之弊”。严羽那些能在抒写心中之块垒时得古诗之风神的诗作,是其理论和诗歌结合最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陆岩军 《柳州师专学报》2006,21(4):16-18,26
江淹是我国南朝诗人、辞赋家,在南朝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江淹自言其“爱奇尚异”,这种爱奇尚异的性格与当时仰慕奇人异士、追求高妙雅致的社会风尚有关,又与追求新变、追新求异的文学风尚有关。这种性格也影响到江淹的处世交友和文学风貌。  相似文献   

8.
江淹"才尽"时间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郎才尽”是一个有意味的话题。搞清楚江淹“才尽”的时间对探讨江淹“才尽’’的原因十分重要。江淹在永明前或永明初已经“才尽”,至永明中有“才尽”之恶谥,到建武年问江淹方以托梦之说来解释自己“才尽”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江淹以善于拟古著称,在其现存诗作中,拟古诗占了一小半,这在历代文人中颇为少见.对江淹的拟古诗,古今评论家的意见并不一致,有的甚至截然相反.批评者认为江淹体气不高,“意乏圆融,调非宏亮”①,虽能修饰,“而骨气未高”②,因是摹拟之作,故而“究非其本色耳”③.象他这种“把自己的精力和才能放在拟古方面”,虽意在“显示各家风格和长处”,但却“缺少个人的创造性”.④而肯定者除了认为江淹“诗体总杂,善于摹拟”⑤这一特点之外,还指出他的这类作品并非单纯地刻意仿古,而是自有用意,古而意深,⑥“大多数作品渗透着他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内”⑦.两说各各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对我们  相似文献   

10.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从问世之日起就被视为摹拟之作,但它决不同于一般拟作。江淹所拟的三十家诗作均在五言古诗发展史上具有特别意义,他的诗序也申明意在“品藻渊流”。本文简述了《杂体诗三十首》的研究史,指出江淹拟作总结汉至刘宋时期五言古诗发展的历史,论述了江淹“通方广恕好远兼爱”的诗歌史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王俭、钟嵘和江淹的家世、生平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分别对王俭与江淹的关系、钟嵘与江淹的关系进行了考证,并得出了齐代国学立于永明三年而非永明四年、江淹才能被王俭所妒、王俭对五言诗人的评价并非中肯的结论,同时钟嵘与江淹在文学观念上存在着明显矛盾、钟嵘《诗品》在记载“江淹才尽”一事时存在着自相矛盾的现象,特别是在“江淹才尽”问题上,竟出现了十四年的误差。作为对江淹执弟子礼的钟嵘,他这样的作法既与为尊者讳的传统观念相悖,也与萧绎的《金楼子》中记载相左。个中隐情,有待进一步追根究源。  相似文献   

12.
本以具体的学作品为出发点,主要从劲拔硬朗和哀婉缠绵两个角度分析了六朝名学江淹风的阳刚和阴柔之美。并从作家的出身、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性格倾向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学大气候等角度具体分析了江淹刚柔兼具的风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3.
江淹(444—505),字文通,生于南朝刘宋时期,卒于梁天监四年,与刘勰同时并比之稍早。历宋、齐、梁三朝,在齐、梁均居显职。“少以文章显”(《梁书·江淹传》)。鉴于南朝文学发展的特殊状况,江淹在南朝政治上的地位,决定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也颇为重要。他的《杂体诗》三十首,萧统《文选》将之列为“杂拟”类。杂,取其题材非一,风格各异之故;拟,取其为摹仿之作的原因。唯其是摹仿之作,故《杂体诗》三十首历来不甚为人注意。实际上,这三十首摹拟之作,用意并不仅在模仿,它不仅有“品藻渊流”的微意,而且是对前代文学创作各家风格的总结。本文结合江淹在齐梁的地位,评述《杂体诗》,在当时文坛产生的影响。一、品藻渊流和对五言诗的肯定  相似文献   

14.
谢胱山水诗意象是在传统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它们向我们昭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点和思想意蕴。 谢诗风,云意象着眼于高远的宇宙空间,把诗歌题材推向了一个高蹈于尘世之外的旷远境界。谢诗暮、夜意象则显示了他内心隐晦,曲折的痛苦。“香草”类意象则是一种暗示的象征性描述,它们基本上沿续了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象征意蕴,让山水诗增添了一份高洁之气。谢胱的思归表面是一种“赏心”,内层却是对“赏心”的疏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诗歌多写悲怨哀愁 ,江淹的诗作在这一方面很有代表性。但长期以来 ,人们对此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江淹在诗中展现的情感世界 ,用一句话来概括 ,即是 :在政治失意的悲剧性心理基础上 ,通过时间、空间的双重角度建构 ,交织着政治与生命双重悲剧感的一个悲怨世界。而江淹的擅写悲怨 ,亦是导致他后期“才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浅析江淹《杂体诗三十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淹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著名文学家,其诗歌创作重视模拟前人但又有很大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诗风。其《杂体诗三十首》选取了自汉至刘宋三十家诗人的诗体作为模拟对象,通过这种模拟创作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文学观点。这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文学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南朝名家江淹的抒情小赋流露出幽怨悲怆的情韵之美,在怨情之中充满了对人生、命运的睿智思索,在艺术表达上也呈现出丽而清拔的风格美,在浮艳侈丽文风盛行的宋齐梁文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诗品》评江淹条云:“文通诗体总杂,善于摹拟.筋力于王微,成就于谢朓.”其说多为今人采用,认为江淹诗的艺术技巧取之于王徽、谢朓.顾农先生近在《扬州师院学报》(95、1)发表“萧统《文选》与钟嵘《诗品》”一文,认为萧统选陶是吸收了钟嵘意见的结果.文中为证明自己的论点,取证颇多,《文选》选江淹诗亦被作为佐证一条,云:“《文选》选江淹的《杂体诗》三十首,正是‘善于摹拟’的典型之作,此外又在‘游览’类中选其《从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一首,在‘行旅类中选其《望荆山》一首,都是写景之作,正言于钟嵘‘成就于谢朓’的观察”.仅着眼于《从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望荆山》二诗均为写景之作,与谢朓的不少诗作相近一点,遽断为江学谢,其说大误.  相似文献   

19.
江淹后集亡佚南宋说献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江淹后集亡佚南宋”说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今河南兰考东),生于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444),卒于梁武帝天鉴四年(505),谥日宪。南朝著名文学家。江淹6岁能诗,少以文显,文名颇著。据《梁书》卷14以及《南史》卷59本传,江淹“曾自撰为前后集”。但未著卷数。《梁书》又言及江集篇数:“凡所著述百余篇,自撰为前后集并《齐史》十志,并行  相似文献   

20.
江淹是南北朝时代杰出的赋作家。明胡之骥《江文通集叙》评价说:“虽两双多才,尤当避舍,六朝富士,鲜与为邻。诚所谓并美兼长,诸体尽具者也。”[1]这虽有溢美不实之处,但也道出了江淹的文学地位和作品的特色。江淹的赋可以同鲍照的相媲美,元辛文房《詹才子传》卷一把他们并称为“江鲍”。121在江淹现存的二十六篇赋中,除少数几篇是咏物赋外,绝大部分是抒情小赋。这一类赋,尤其擅长用动人的境界、美感的文辞来抒写哀怨缠绵的情调,读来令人回肠荡气。《别赋》就是江淹显著名的赋作,其意蕴超过了他那篇写饮恨而死的《恨赋》。这篇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