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基础研究虽不考虑任何专门的或具体的应用目的,但是并不是说基础研究不会导致实际应用的发生,也不是说它是一种无目的的活动,只是说它不能予期其实际应用的大小,它同应用研究一样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3.
4.
5.
6.
美国基础研究管理体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美国联邦政府、国会、高等院校、基础研究结果推广等四个层面,分析了美国基础研究管理的特点,并且从加强政府宏观管理能力、依法监督和拨款、提高科学家的积极性和加大基础研究结果推广力度等方面,指出了对我国基础研究管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加强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基础研究刻不容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给畜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但中国出口 到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的肉类、鱼虾、蜂蜜等农产品和食品多因被检出有致病微生物和 药物残留问题,纷纷被进口国拒收、扣留、退货、索赔甚至终止贸易,这不仅使我国蒙受了 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我国食品产业丧失了良好的信誉。加强食品安全的基础研究刻不容缓 ,只有加强基础研究,才能有助于彻底解决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以适应加入WTO后的新形 势。  相似文献   

9.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文章从基础研究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出发,梳理了一线科学家和管理者对战略性基础研究和有组织的基础研究在面向重大基础社会发展问题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重要性的思考,提出:基础研究需要一个包容的生态,没有基础研究就没有思想源泉去发明创造,同时基础研究一些好的研究源头应该来源于应用甚至生产生活实际。战略性基础研究是在基础研究的框架下,注重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中总结出的重大科学问题,并对现实问题解决有直接的作用。有组织的基础研究是在有相应资源保障支持下围绕相对明确的目标有组织地开展,使国家能够在尖端科技领域保持发展与领先。构建以基础研究为根基的创新驱动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发挥作用,引导企业加强基础研究投入、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基础研究、加强政府政策制定推行等方面,从而建成一个以基础研究为根基的高效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11.
立法后评估制度是完善地方立法制度与体系的一种新尝试。中央与地方之间存在立法权限分流,其对法制统一有消极制约。立法后评估可遏制地方立法中违背法制统一的不利因素。,该制度是将地方性立法建设成“回应型法”的重要手段。立法后评估制度以法律实效作为自己的理论阂值和价值目标,并力图实现立法、执法、守法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论述了基础研究对农业科学的推动作用,并给农业持续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导致历次农业生产的革命性变化。农业科学对基础研究提出许多探索和尚需解决的理论问题,带动了基础研究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14.
最近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从“七五”期间的经验看出,国家对科技的投入与科技创造的经济效益相比较,这笔科技投入是收到了成倍的经济效益的。应该看到,当今世界上正兴起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新的科技革命的浪潮,已使国际间的竞争变成综合国力的竞争和科学技术的竞争。在海湾战争中,可以看到,现代战争也是科技、高科技和基础研究的竞争。要靠迅速发展科学技术,实现我国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的宏伟规划才有保障。  相似文献   

15.
16.
17.
通过对比2010-2019年我国和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主要资助机构耳鼻咽喉头颈科学基础研究的资助数量、资助金额、资助方向、平均资助强度等情况,总结分析资助格局,明确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耳鼻咽喉头颈科学基础研究资助格局的差异与差距,为进一步提升我国耳鼻咽喉头颈科学基础研究能力和水平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力争取得更...  相似文献   

18.
19.
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在这世纪之交之时,判断一个国家的先进和发达程度,科学水平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古代对人类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曾经有过辉煌的贡献,但自从现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一百多年来,我国的科学发展却经历了曲折的道路,虽然在此期间也出现了一些杰出的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的科学家,但无庸讳言,我国科学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实在有很大的差距。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缩短乃至消灭这一差距,是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前途的极为光荣而重大的任务。其中,依靠基础研究适应国家需要的不断创新,特别是重大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