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预测21世纪中国工农业、交通、环境、海洋、空间、国防、军事、气象、生物、材料、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发展等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发展状况,促进全民族增强科学意识,跟踪科学发展步伐,正确理解和深入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最近出版了《跨世纪的中国科技》一书。该书由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主编,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教授生前为该书撰写了序言。撰稿者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老学部委员,又有近年来在科坛上崭露头角的年轻教授。他们就我国和世界的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和社会发展科学等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前景,发表了见解、评述和讨论。全书科学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自199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立以来,已先后有5位科学家获得此项殊荣。 近日,由科技部组织的汇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奋斗历程和先进事迹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丛书”第一辑,已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3年2月15日,江泽民同志欣然为这套丛书作序。 江泽民在序言中指出,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产生了众多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等杰出人物,他们创造的成就彪炳史册。新中国成立后,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愤图强、勇攀高峰,在许多领域…  相似文献   

3.
关于情报学学科创新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原所长梁战平研究员应邀出席了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在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举办的中国科协第126次“中国青年科学家论坛”。作为一名老科技情报工作者,聆听了青年科学家们围绕“面向自主创新的情报学学科创新与发展”主题展开的学术交流后,备感喜悦和欣慰。特撰写此文,就情报学理论与方法、情报学前沿研究领域、创新型情报学人才培养、情报学教育等关于情报学学科创新和发展的话题发表看法。——编者  相似文献   

4.
2006年岁末,由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主办的中国科协第126次中国青年科学家论坛暨“面向自主创新的情报学创新与发展”青年科学家论坛,在黑龙江大学外事办多功能厅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  相似文献   

5.
山东,古称齐鲁之邦,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之一,历来是中国农业、手工业、科学、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山东古代科学家作为一个群体,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或许是思想家的声名掩过了科学家的光彩,这一群体以往一直较少引人关注,关于这方面的资料也仅散见于  相似文献   

6.
《走近科学家》是一部从微观层次、从科学家的独特角度解读新中国科技发展历程的好书,书中介绍的物理、航天航空科学、数学、精密光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医学、农业科学、海洋科学、考古学及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两院院士生平故事和科学探索事迹,无不映射出我国科学技术50年发展中的科研背景和历史进程,书中还配发了一些院士们的珍贵照片,增强了书的真实性和可读性。《走近科学家》$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7.
龙金顺 《兰台世界》2014,(5):120-121
徐光启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翻译家,他尤其在水利、天文、地理方面,表现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他与来华传教士合作编撰的《泰西水法》、《几何原本》等,对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并开辟了我国翻译的先河。  相似文献   

8.
徐光启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翻译家,他尤其在水利、天文、地理方面,表现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他与来华传教士合作编撰的《泰西水法》、《几何原本》等,对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并开辟了我国翻译的先河。  相似文献   

9.
六月二十三日,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应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的邀请,在首都剧场给出版工作者做报告,讲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和它的历史演化,接着,对出版工作讲了一些意见。钱学森同志在谈到出版工作方面的意见时,他说,根据刚才讲的关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现代科学技术概貌,跟它的历史演化,就可以粗略地知道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景,或者说,在科学技  相似文献   

10.
信息职业者不是科学家,也不是企业家,但是他却可以发大财。这是因为,科学技术成果不会自己变成生产力,在科技成果与生产力之间,在科学家与企业家之间,必须有一条纽带、一座桥梁,才能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条纽带、这座桥梁就是信息行业。  相似文献   

11.
基于波普尔的两个"思想实验",初步尝试对社会发展问题作图书馆视角的考察,指出社会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器,具有变革社会的强大功能。但没有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便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图书馆是唯一传播历时性和即时性科学技术知识信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机构。科学家利用图书馆传播的知识,推动了知识创新和知识进化,促进了科技进步,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图书馆与社会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技术语的统一和规范化既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又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备条件。虽然我国早在1909年就成立了科学名词编订馆,许多老一辈科学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终因得不到当时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而成效不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非常重视这项工作。1950年百废待举,国家专门成立了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任命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主任委员,积极开展这项工作,后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止。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动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同样 ,对推动中国科技期刊的改革与发展也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1 充分发挥科技期刊在科学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而科技期刊本身就是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产物 ,它的产生完全是为了适应科学技术即第一生产力的发展和要求。早在 2 0世纪40年代 ,英国科学家贝尔纳认为 :“目前世界上科学成果发表的方式主要是依靠 33 0 0 0多种科学期刊。”[1]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振兴…  相似文献   

14.
围绕“吸引力+传播力”,“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项目依托著名科学家,通过采集和展示科学家手模以及为青少年录制寄语视频的方式,拉近了科学家与公众的距离,顺应了短视频流行的传播方式变革,线下线上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突破了科技馆的时空限制,有力弘扬了科学家精神,产生了广泛而持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科技新闻     
中科院明确提出本世纪初基础研究四大发展目标中国科学院近日明确提出了基础研究本世纪初的四大发展目标。1.做出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工作,形成几个由中国科学家领先开创的新方向、新领域,并在若干重要的前沿领域取得一批独创性的重大基础研究成果,在中国本土产生出具有诺贝尔奖水平的研究成果。2.在为解决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形成一批有重大应用前景的研究成果。3.造就学术造诣深、对世界科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杰出科学家,并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研究队伍,…  相似文献   

16.
<正>徐建寅(1845—1901),江苏无锡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科学家,他一生翻译了众多作品,在西方科技专著方面有着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在关于天文、物理、化学等西方著作及考察西方工业技术后写成的《欧游杂录》等,对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及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冲击,许多具有先进思想及爱国热情的知识分子开始提出了师夷长技,特别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期刊近4700种,但在国际上流行的却寥寥无几。近20年,我国的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许多科学家和编辑人员却愈加感觉到,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已远远落后于中国的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在新华社从事科学技术方面的宣传报道历时30余年,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困难时期,整个70年代惊心动魄的岁月,以及改岁月,以及改革开放的80年代和90年代。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深切地感到,国家的政治稳定是一切之本,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亦然,否则,一切都谈不上。在我的记忆中,永远铭刻着那个春季。在叙述科学的春天里发生的故事以前,要从一年前的秋季讲起。粉碎“四人帮”以后,科学家们欢欣异常。许多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不顾年老体弱,跑到年轻人的队伍里参加庆祝游行。由科学家组成的游行队伍从北京西郊的中关村出发…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0月6-8日,被称为全球科学技术数据领域的"联合国会议"--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CODATA)第21届国际学术会议在乌克兰基辅召开.会上,一位中国女性科学家出现在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奖(CODATA Prize)领奖台上,从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主席手中接过奖杯.她就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全球变化信息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世界资源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刘闯.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老教授协会组织老教授老专家撰写的《科学家谈21世纪丛书》首卷《未来战争武器》一书,最近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由几位军事专家学者集体编写,国防大学崔长琦教授主编,是向广大青少年和兵器爱好者畅谈当代战争武器装备新发展的科普读物。 《未来战争武器》是《科学家谈21世纪丛书》率先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