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实主义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传统。处理国际正义理论和现实主义的关系,是政治哲学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一方面,我们应该批判强硬的现实主义,表明道德在国际关系中的相关性,从而为国际正义理论开辟道路;另一方面,应该看到,以摩根索为代表的当代主流现实主义排斥的不是道德,而是道德主义。在这个意义上,国际正义理论可以和这些温和的现实主义版本兼容,它们展示了对国际关系进行规范性研究的两个不同角度。  相似文献   

2.
道德冷漠是一种道德麻木,是道德主体利益冲突的产物。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面临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在这样的一个变革时期,道德领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道德冷漠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必将对整个道德领域产生严重的危害。不仅会导致人们道德敏感的丧失,还会导致道德情感的弱化、道德责任的丧失、道德调控的弱化等等。道德冷漠分为旁观者的冷漠和受助者的冷漠,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道德主体间的利益冲突、转型时期社会环境影响与教育的冷漠。要扭转道德冷漠的问题不但要建立健全道德奖惩制度、加强社会舆论建设,还要加强公民的社会公德建设和继续开展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审视及道德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自然关系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而经历了一个发展、深化的过程,如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迫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使得将伦理关怀扩展到自然界,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道德思考成为必要。所以人们应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肯定自然的内在价值,确立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德理念,加强生态、环境道德教育,注重道德实践,推行生态伦理,从而走向深层环保,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在道德生活中形成的最有威望、最令人信服且使人自愿遵从的道德力量或道德影响力,具有文化内隐性、道德感召性、实践转化性等特点,具有独特的教化价值。从伦理维度审视教师道德权威,发现当前德育实践中出现了去伦理化倾向。要改变这一倾向可以采取措施:基于唤醒传统文化中积蕴的教师道德权威,促进教师对自身道德权威的伦理认同,在德育过程中培养教师的道德权威,构筑有利于儿童成长的伦理世界。  相似文献   

5.
季慧 《华章》2007,2(12):58-58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面临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和运行模式的根本性变化,造成了整个社会深层的道德观念的变化和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道德失落,正是这种道德失落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伦理构建的必要性.本文从构建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新型道德伦理的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重建的方法,重点在于道德信仰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越来越呈现出功利化的色彩,而当前人们对于文化的理解也趋于狭隘,它几乎与技能画上了等号。传统思想当中对文化的理解包含着文治与教化两个方面,文化的重要功能是为人提供价值判断力,而这一重要的本质特征却日渐被人们所忽视,本文尝试站在文化伦理的角度用反思的目光来审视文化伦理和知识分子的社会职责。  相似文献   

7.
以往对家庭作业的研究总是纠缠于作业多少的问题,这样的视角掩盖的问题甚至比发现的问题还要多.因此对家庭作业的研究需要有新的视角.从伦理关系来看,家庭、学校、社区(社会)是不同的伦理实体,各有功能,不能互相替代.研究家庭作业首先就要看其是否符合三种基本伦理实体之间的伦理关系.家庭作业有这样那样的前提与价值预设,研究家庭作业,就要审视这些预设是否有依据以及是否得到了落实.当然,研究家庭作业最重要的是看家庭作业施行的伦理后果.家庭作业的普遍、长久施行,使家庭变成了"附属学校";使家长变成了"助教";使学生变成了没有下班时间的"上班族";使学校没有边界、责任没有尽头;使社区变成了"学区"、社会学校化.家庭作业所带来的问题不容回避,需要理性、诚实面对,以超越数量、负担的视角去寻找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8.
盛光明  周会 《培训与研究》2006,23(12):56-58
以“公共性”作为分析公共财政的逻辑起点,从伦理价值关系角度探究公共财政的内涵,对公共财政的自由裁量权、财政的制衡、效率与公平的平衡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发展观偏离了发展的终极目标和最高价值.导致了“人态”和“生态”两重危机。综合发展现没有考虑发展的未来状态,缺乏对后代人的伦理关怀。可持续发展现重在强调代际公平的要求,对代内公平着墨不多、有所轻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精髓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丰富的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的伦理审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校园文化逐渐成为一个泛化的概念,这不利于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导致了校园文化伦理精神的失落,表现为教育责任的丧失、校园关系的对立和校园内部的无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伦理的审视,挖掘其深层结构,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校园文化的核心成分和深层结构是校园伦理。  相似文献   

11.
纳米技术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处理环境及其相关问题的能力。对纳米技术环境风险进行伦理考量,是保证它健康发展的必要环节。普雷斯顿认为,既有的环境伦理学为审视纳米技术提供了合适的伦理框架。他从重视历史演化过程的环境伦理直觉出发,对全新物质的生产、失控的复制器、人类增强和满足人类所有物质需求的能力等四个问题进行了伦理考察。  相似文献   

12.
伦理和道德的区分是黑格尔伦理学的特色,这与其把伦理学奠基于"精神"之上而区别于康德把道德哲学奠基于"理性"之上有密切关系.首先对"精神"与"理性"作概念上的厘清,进而论述黑格尔对主观性道德中的任性的批判以及如何在伦理义务中实现真实的自由,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伦理哲学的首要问题,对此问题的解答是市场经济价值原则系统的理性基础。市场经济蕴涵有利已谋利性与利他性双重伦理属性,但这种属性不具有道德意义上的善或恶的本性。作为哲学的公设,它只提供一种能够容摄异质型伦理关系或道德价值的范式。具体道德价值的调适定位,主要取决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生产方式的性质和状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德价值体系只能是新集体主义,它包括个体本位,群体至上,制度正义三个内在统一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法治化”不是“法律化”的同义词 ,“以德治国”也不是“人治”的复辟。在经历了无数次“人治”灾难之后 ,中国开始了法治化的进程 ;在依法治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时 ,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风向”又变了吗 ?非也。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提出“以德治国” ,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 ,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校服作为制服的一种,标识了学生的身份,印刻着时代的足迹.学校要求学生穿校服的主要目的在于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便利,而较少考虑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的意愿.国内中小学生校服,存在着订购和穿着时间上的强制规定性、款式上的单一性、质量不高以及在订购中滋生腐败的问题.从道德上审视校服,认为校服的道德内涵应集中体现在有利于学生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的养成,有利于彰显校园精神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社会对学生群体的保护,有利于学生利益的维护和社会文明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实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从评判当前道德现状和分析道德建设的难题出发,探讨了道德重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建设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即市场经济道德。但是,一个社会的道德体系既要反映这个社会的经济关系,又要与国家的社会制度,历史传统、民族心理相适应,所以目前我国市场经济道德体系的建设,应使之一方面适应、维护市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与我国优秀的传统道德相契合,特别是与儒家道德的完美结合,才符合时代与民族的要求。儒家道德是我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道德体系。一方面,其内容本身包含积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需要弘扬以儒家道德教化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但是儒家思想是在自然经济和宗法制度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市场经济存在着对立和冲突。因此,我们需要用现代市场经济的理念对其进行认真的审视和整合。  相似文献   

19.
通过旅游消费行为中出现的过度旅游消费行为,如旅游消费的异化,炫耀性、奢侈性消费的加剧等等,认为过度旅游消费的出现有着深刻的伦理学根源,并提出适度旅游消费的观点,成为新的旅游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为了什么?发展伦理认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和最高的价值追求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发展的具体目的是美好生活和获得充分的自由。而要实现发展的最终目标,达到发展的具体目的,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就必须以发展伦理为指导,遵循人本原则、公正原则、整体原则和科学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