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伟大的。完整的师爱表现有三方面:真诚地爱护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自觉地尊重学生。一般人对前两方面比较重视,而尊重学生、接受学生则有所忽略。教育部基教司李连宁司长说:“在现代教育中,不懂得尊重学生人格的教师,就不能算一个合格的教师。”因此,我们应大力提倡平等的师生之爱。但由于传统教育牢固地定格于受教育者的地位,也由于源远流长的师道尊严的文化传统,使得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爱也容易异化为居高临下的给予与施舍。学生总是被动地、单方面地接受教师的关心与爱护。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中,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是一个重要环节。其中,教师的学生观又是一个核心。在学生观问题上,过去我们总认为,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是不懂事、不成熟的,就是要老师“管”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很难成为平等的“人”,学生的人格、尊严、心灵、需要就不容易得到尊重。相形之下,新型的学生观则认为,学生虽然不成熟,但他们首先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师生之间不应该是“管”与“被管”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在师生关系问题上,过去我们强调“爱”学生…  相似文献   

3.
构建21世纪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构建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长期以来,教师被认为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只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这样的传统观念始终萦绕在一些教师的头脑里,因而训斥学生、体罚学生被认为是合情合理;课上教师只有自己讲的权利,没有学生问的权利。这样日复一日的“教育”,学生变得唯唯诺诺,缺乏自信和创造活力。20世纪以来,世界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基本进程,应是在教育中重新确立了人的价值,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要依赖互相尊重的师生观,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怎样做才是尊重学生呢?1.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应把学…  相似文献   

4.
教师都希望自己教育有方,教育有效,但实际上每个人取得的教育效果却不尽相同。出现这种差异,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否尊重学生,便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职位不同,但师生同在一条战线,为多出“四化”建设的合格人才这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师生目标一致,彼此应相互尊重。此外,我以为教师是施教的主导者,是表率,教师应该先尊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近教师,主动接受教师的教育,真正尊重教师。  相似文献   

5.
要转变“我教你学”、“我灌你受”的传统教学观念。我国传统教育不以发展人作为最高目的,无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历来是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思”和师生的“辨”,课堂成了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演练场,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我教你学”、“我灌你受”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少讲,让学生多读多练,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要由“教师带着教材走…  相似文献   

6.
师生和谐相处,教育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反之,出力不讨好,弄得一团糟。师生怎能和谐相处呢?我认为,尊重学生是关键。 尊重学生,是十分有效的教育艺术。我从陶行知先生“为违纪学生发糖”的故事中,深切地感受到尊重能使人获得一种满足,产生一种力量,可以使人理智,也容易使人悔过。但这一点许多教师(包括我)往往不在意或不屑一顾。认为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教师对学生的一切教育方法和措施都是出于好心,学生  相似文献   

7.
总结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英语学习中最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一、付出爱心,达成师生间的信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可见师爱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应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应该说,在学生成功时一个赞许的目光,失败时一个鼓励的眼神,有难题时及时指导,有困惑时悉心开导……教师的举手投足都能表达对学生的爱。这种爱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彼此间的隔膜,有利于师生交流的进行。二、把握课…  相似文献   

8.
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更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已是必然的趋势。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他们有选择接受与不接受的权利。一切教育影响都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经过内在的矛盾斗争才能被他们所接受。教师只有清楚、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地树立起新型的师生观。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尊心,也有被尊重的权利。过去,我们总是认为家长、教师是绝对的权威,现在该是摆脱这种错误观念的时候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才能培养出有自尊心、有民族自豪感的人。教师应平等友好地对待学…  相似文献   

9.
王克芝 《成才之路》2012,(20):92-92
托尔斯泰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可见教师要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爱心是具有“舔犊情深”的高尚情感。在生活、学习上将爱化作春风细雨。吹拂与滋润学生的心田,为师生的沟通架设一座“心灵之桥”。  相似文献   

10.
师生双方的相互尊重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然而,在中国当前的基础教育中,教师尊重学生缺失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官本位思想的作祟,传统“师道尊严”观的羁绊,偏颇的教育观念的制约,误读外国文化的影响,班级授课制局限的束缚,社会因素带来的教师问题的限制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教师对学生的不尊重.  相似文献   

11.
远程教育是一种以远程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教育形式。这种师生相隔两地、通过媒体将系统化设计的课程内容传递给学习者的教学方式被称为“远程教学”。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在师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下,利用文字、音像、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在教师与学习者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沟通。因而远程教育条件下的师生观有着较多不同于传统学校教育的特殊性。传统的师生观往往持单一主体观,主要表现在:或者承认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客体,教育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训练、管理与控制;或者认为学生是教育的培养对象、培养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已推行数年,但是传统的师道尊严式课堂仍然根深蒂固。据统计,为数不少的中小学教师仍有着很强的权威心理。北京市曾对10所中学1200名中学生的一项学习问卷调查表明:敢于在课后向教师提出问题的学生占66%,敢于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问题的学生占21.5%,敢于在当堂纠正教师错误的学生仅占5.5%。一项全国性的关于青少年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7.3%的被调查者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的讲解提出异议时,教师最有可能的反应是“训斥”“不予理睬”或“敷衍”。正是这种潜在的权威心理,导致了我们教师虽然口头上承认应该尊重学生,实际上要求学生对教师的尊重远远超过教师对学生的尊重。[1]如此的师生观,难以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本文就此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关爱学生     
教育是以人为本,干教育,先要关爱学生,爱是教育最好的调节。用一颗宽容的爱心去接纳学生,曾经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话是: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作为一个教师只有尊重、信任、了解学生。比如在教当中熟悉学生的名字很重要,上课时你能叫出他的名字,说明你在意他,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里距离,从而让学中接纳你,才会被学生所尊重  相似文献   

14.
由于几千年的“上智下愚”的中国文化的影响,教育在传统的意义 上,主要指教师居高临下的一种赐予,并且这种赐予似乎都是教师通过声音方式,从口里“ 讲”或“说”出来的,声音充斥学生周围,“听”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现在不能 体罚学生了,教育似乎就等于“叫”:教师的讲课声;校长的教导声;班主任的批评声;父 母的唠叨声,特别是,有的班主任坚信:“说你听、你就听,不听也得听”。学生们大多生 活在一个声音世界,在有的教师眼里,似乎一个个学生除了耳朵,什么也没剩下,这句话对 不对,老师可以扪心自问。一声音在传递…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教育传统,形成了“师道尊严”的教师地位和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种观念下,教育方式是强制式、权威式、惩罚式的,老师的尊严不容侵犯,而学生的尊严常常被人忽视,甚至受到侵犯,老师和学生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沟壑。在现代社会里,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尊重、关爱、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建立了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达到真诚的心灵沟通,架起师生友谊的桥梁。那么,如何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作为班主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学生看成一个在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要从生命的高度来看待学生。教师是一个生命,学生也是一个生命,生命之间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与沟通;要尊重每个孩子存在的价值。现代教育倡导“尊重人格,崇尚个性”,倡导教育的民主化,多元化,让每个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体现,生命的花朵得以绽放。人是有差异的,学生的基础和发展也是有差异的,尊重每个人存在的价值,就必须认识和承认这种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7.
蔡纯 《教育艺术》2003,(10):17-19
师生 关系是指 教师和学 生在教育、 教学活动 中结成的 相互关系。 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力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能动体。传统教育中,教师是核心人物、是知识的源泉;学生则被动等待着启迪,接受着督促。这种师生关系只能属于支配与从属、指挥与服从、统治与被统治、传授与被动接受的  相似文献   

18.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离不开教育。可是最近几年来,教师被学生家长起诉的案件经常见诸报端,这不能不使人对教育的发展现状产生担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师生人观能念忍,受做一到切八不个幸字,即:使尊所重有、感理官解都、宽丧容失知、帮觉助,我。也能在尊重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学生也不例外。中学阶段,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对…  相似文献   

19.
和谐民主的课堂,其实就是“尊重”的课堂,这种尊重不是放任自流,不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或学生牵着教师的鼻子走,这种尊重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心灵交流。它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上,还体现在学生对学生的尊重及师生对文本的尊重上。更体现在学生对课堂的积极参与和课堂氛围的张弛有度。  相似文献   

20.
石瑞霞 《师道》2005,(5):42-42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我们做教师的经常挂在嘴边上的教育学生的原则。有的学生被你的“情”“理”打动,能理解你的苦心;但也有的根本不理你的苦口婆心,被我们认为是“刺头”“冷血动物”“没治”的,怎么办?有的教师采取罚站、罚抄多少遍作业,更有甚,逼着学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抽“犯错”学生的耳光,给学生脸上刺字,等等。这不仅激化了师生间的矛盾,强化了学生的抵触情绪,更重要的是侮辱了学生的人格.其至触犯了刑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