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按大类招生模式培养学生是一种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培养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改善学科专业结构和深化教学体制改革;有利于增强学生内在潜质、提高学习兴趣和增加毕业后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按兴趣、特长选择专业,使大众化教育更符合市场需求和潜在社会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2.
"状元"无顶尖人才的现象是对现有培养制度和招生制度的强烈冲击。高校招生不能以分数论英雄,唯分是举。应该把不同的学生招收到最适合他们发展的学校和专业,应改变"名校垄断高分者,高分者统统进名校"的考试制度,应取消把高校分成等级,取消按一本、二本、三本、大专录取的办法。我国的招生制度和培养模式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专特长和兴趣爱好,引导学生提高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按学科大类招生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学科大类招生”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招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它打破原有的招生模式、减少学生高考填报志愿的盲目性、提供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加强教师和专业各自之间竞争,进而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学得更宽广、更深入、更交叉,从而形成宽基础、交叉复合、较为独特的知识结构,有利于以后的专业深入和创新发展。但是高校不可盲目进行“按类招生”,不同类型的高校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4.
高校实行大类招生模式,有利于规避学生填报高考志愿的盲目性、统筹教育资源、实现按需培养的目标、培养复合型人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课程设置困难,冷热专业发展失衡,专业分流前后学生管理衔接不协调,传统的教学管理机制不适应现行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等。文章从优化大类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健全专业分流制度、建立学生跟踪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相关教育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优化高校大类招生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分级授课形式即按学生程度、兴趣、特长编班教学,教学内容为选修课和活动课,能充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要求学生的学习需要,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6.
“4+1”学生体育兴趣特长培养模式是遂昌育才学校为有效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体艺“2+1”工程而根据学校实际构建的课堂学习模式。“4+1”模式把一节课的40分钟分成5份,4份(32分钟)根据浙江省体育(与健康)教师参考用书上的内容进行上课,1份(8分钟)为学生体育兴趣特长的培养时间。对“4+1”学生体育兴趣特长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并对实践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大类招生培养是近几年颇受高校欢迎的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符合本科院校招生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和新潮流。大类招生培养有利于高校内部的资源整合,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满足学生的高考志愿;有利于按需培养人才。本文分析了高校大类招生培养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指出应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从而切实推进该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双轨制"模式下招考机制的改革,将有效避免人才浪费,最大限度地招收到真正具有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学生;既可以提高研究生的专业质量,加强学科研究实力,也有利于"双轨制"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结合信息技术类专业大类培养模式改革,介绍了信息技术类专业按大类培养的优势,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及学生整个教育培养过程,从招生录取、教育管理、成绩考核评价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大类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校大类招生:精英教育的一种推进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体现高等学校对精英人才的诉求。然而,本研究发现大类招生的一些基本亮点,如大类统一招生分数,学生在低年级实行大类管理,到高年级按学生兴趣分专业,实施平台加模块的课程设置体系等措施,并没有从实质上提升精英化培养水平;相反还促使了学校各专业之间的非平衡发展,存在大类下属专业协调困难,学生心理疾病增多,学生工作难度加大等问题。化解上述困境需要与大类培养相配套的更深层的教育改革,如按照大类培养要求设置院系,将大类招生与大类培养区别开来,平衡各专业生源结构,提供个别化指导服务等。  相似文献   

11.
王瑛 《辽宁教育》2004,(12):42-43
选项教学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及自己的特长,结合学校的场地器材、教师的实际水平等情况,由学校设立,让学生来选择其中一个体育运动项目,学校按学生所选项目来设班,各选项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自己所选项目教材的一种授课形式。选项教学是培养兴趣、能力及终身体育思想的基础,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发潜在能力和发挥个性特长。教学中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力实施创新教育。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创新意识;优化学生思维,培养他们想象能力;开发学生潜能,培养他们个性特长;强化数学的应用功能,培养他们创新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未来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3.
"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招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它有利于高校内部资源整合,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人才素质;有利于体现"按需培养"的原则;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在详细分析大类招生和地方性高校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西南科技大学实际发展,本文讨论了地方性普通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条件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徐永科 《家教世界》2013,(7X):96-9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源动力。如何引导、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激发兴趣,笔者从用教师的魅力语言入手,点燃学生音乐兴趣;从学生特长展示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着手,引发学生的兴趣;以兴趣小组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地方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其培养目标主要是一线幼儿教师,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尤为重要。"2 X"培养模式注重基本功和专业技能的培训,硬指标用教学计划和管理制度规范实施,体现专业技能的兴趣、特长通过开辟第二课堂磨砺发展。采用该模式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专业技能强、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高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提出了"两个阶段,三重培养目标"的培养模式和具体实施方案。该方案使不同潜能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课程模块,从而得到充分发展,建立起既符合国家专业要求,又适合学生个性特征和新世纪人才要求的高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浅论高校“大类培养”模式实践及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亚平  李磊 《文教资料》2011,(4):175-178
实行"大类培养"模式、加强通识教育是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现实要求,是高教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途径。实践证明,该模式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符合当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及时总结分析实行大类培养模式后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考综合改革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建设,在招生环节采取大类招生模式。大类招生有利于高校推行"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先基础、后专业"的学习模式,也对高校原有的分专业招生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提出新的要求。通过分析大类招生在高校推行的现状和困局,提出在教学改革、专业分流、学生管理、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解困之策。  相似文献   

19.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形势下高等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基于目前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探索一种“基于科研优势的层次化实践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依托学校科研优势,由学生自主选择实践类型(研究型、工程型和实验型),建立多层次的学生实践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该模式实践运行中,已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质量和学生就业通道建立方面产生了一定效果,具有实际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