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梁任公指出史料是“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者也”。其大体可分为四类:文献、实物、口述和图像。而文献史料主要是指保存下来的文字记录、文字材料。换言之,经、史、子、集这些以文字形式呈现的过去的资料都可以称为文献史料。在卷帙浩繁的史料中,以文献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2.
声音     
<正>汉字,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作为人类文字的杰作,汉字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沟通和传播信息的工具,而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几千年来,人们孜孜以求,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书法精品。传承书法,就是守住中华民族的根,这是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使命。《江苏教育》(书法教育)杂志给书法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理论的引领和实践的指导,也给广大书法教育工作者创设了一个展  相似文献   

3.
语文多媒体课件集文本、图像、动画和声音于一体,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全新的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信息传输量大、速度快,传统教学媒体无法与之相比。中国的"语文"在文字造型、语言表达及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塑造等方面有其独特的特点,多媒体的使用不能过分追求外观而忽视了语文学科的本来面目。我们要牢记语文教学媒体的本质——"媒介",它仅仅是载体或工具。  相似文献   

4.
文献信息领域的构成与利用,主要因素取决于图书馆文献信息的传递和贮存。文献信息传递、贮存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是当前图书馆工作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传递、贮存中的文献信息,是图书馆文献信息活化和共享的前题和必要条件。文献信息是以文字、图像、公式、声频、代码等为手段,记录于一定物质载体上的信息,它是一种固化的信息知识。如果不进行传递、贮存,只贮存于书库或数据库,就不能为人所利用,其效益只是潜在的,只有通过传递并为人们利用,才能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从文献信息的传  相似文献   

5.
影响书法风格形成的因素很多,如书写主体、书写工具和社会文化心理等,这些方面前人都多有论述。然而,对于文字载体这一影响书法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却鲜有人进行专题分析。文章以先秦时期书法风格的演变为研究范围,以文字载体对书法风格的影响为切入点,分析了甲骨文、金文、盟书、简牍、帛书等书法艺术风格,探讨在中国书法艺术风格演变过程中文字载体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献源论纲     
1 文献源及其相关概念1.1 文献源 文献源就是人们所获文献的来源,也即是能够提供文献的社会实体或个人。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文献由其所记录的内容、用于记录知识和信息的物质载体、记录知识和信息的文字符号系统及记录的方式4个要素组成。人们对文献的利用,实质上是知识信息的利用。但知识信息的交流传递,总是要借助各种文献载体,才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也日趋成熟,这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载体。多媒体技术在现代化书法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其有效融合图画、文字、音频、视频的特性,使书法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使课堂成效更加显著。多媒体技术在书法教学中的应用,以声形并茂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从而凝聚课堂智慧,实现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8.
汉字书法的成因主要有:文字起源于图画;方块汉字的联想功能;书体的多形貌。书法是文字的艺术,文字是书法的载体。文字学与书法相互联系的同时又因各自的特点而相互区别。  相似文献   

9.
《古贤集》是敦煌遗书中一部重要的民间文学作品,也是唐五代民间流行的有关历史知识的蒙书之一。现存敦煌写卷中有九个抄本。学者们之所以将《古贤集》的性质确定为"蒙书",关键就在于其教化作用、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忠孝节义"、"勤学好问"、"友爱忠贞"、"快意恩仇"等方面,这也是我们研究该作品时值得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书法教学的基点是:书法的实用和艺术并举,就其本质来说,是技能加审美的教育。人类的一切知识成果,都是以文字符号为载体记录下来,经过科学的、技术的处理和人文艺术的处理才能广泛传播、流传久远。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信息化程度迅速提高,对文字符号的书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讲求书法教学方法,能迅速提高文字书写水平和艺术素质。在工作、学习中准确、清晰、美观的书写文字符号,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  相似文献   

11.
应用写作教学不应拒绝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天然 《莆田学院学报》2004,11(1):39-41,91
应用文与文学作品虽有区别,但自古就难有明确的界限。现代应用文与文学更是日益交融。现代应用文借用文学体式,使用文学语言更是屡见不鲜,因此应用写作课不应拒绝文学,适当讲些文学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佛教尤其是禅宗的盛行对金朝文人阶层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十分深刻而显著的影响。当时在佛学禅法方面造诣颇深的儒者、士大夫们创作了很多表达佛理、蕴含禅机的诗作。它们典型地反映了12至13世纪初中国北方文人把握佛禅哲学的水平。董文甫《秋夜》、卢启臣《和赵元发、刘师鲁葛藤韵》和方山野人《灵岩即事》渗透着浓重的佛禅意识,是文人染佛涉禅诗作的代表性篇什。它们虽旨在宣扬宗教理念,但在艺术表现方面也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一定的审美价值,反映了本时期广义佛教文学的发展水平。对它们进行深入分析,可从特定层面揭示金朝文学与佛禅联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1932年日本在中国东北炮制了伪满洲国.在日本强权统治下的1932-1945年,东北文坛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别样的文学实践经验和文学生产机制:通俗文学变体发展,承载了创生新文体的文学精神;女性文学,提供了新的文学经验;逼仄空间中的新文学,寻求自身独立发展的各种可能;附逆作品充斥文坛.这些文学经验的形成,有政治上妥协于伪满洲国"文艺政策"的原因,也有商业上迎合市民趣味的原因,还有艰难时世中不甘堕落的个体心灵的坚韧与挣扎.这些文学经验属于中国现代文学经验的一部分,对其描述涉及到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缺失的补充和创新认识,涉及到重新评定日本侵略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经验,由此将出现对以往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新的表述.  相似文献   

14.
关于刘勰比兴观的丰富内涵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龙学”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但对其比兴观在我国诗学中的地位却少有论及.刘勰的比兴观,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比兴的诗学理论,同时又孕育了“兴象”、“意象”、“意境”等审美范畴,是我国诗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15.
郭预衡先生一生专攻中国文学史研究,是当代著名的文学史家,兼具史家之心、智者之思和文人之志。他拥有"史家之心",在他的中国文学史著述中,呈现出由浅而深三层内涵:一是走进历史现场,二是寻绎历史脉络,三是重构历史空间。他具有"智者之思",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审视社会的演变,洞察人性的精微,揭橥作家的心态;其著述堪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大学问、大文章。他肩负"文人之志",称许古代作家的"文采"、"才情"、"情致",其中国文学史著述极富文采和情感,据事以类义,援古而证今,字里行间流淌着一股堂堂正正的"浩然之气"。郭预衡先生彰扬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以丰厚的中国文学史著述,肩负人文学者的历史责任,形成独具风标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6.
“禁果”母题有着十分广阔的驰骋空间,它不但出现于抒情类作品中,更出现于古今中外的叙事类文学作品中,甚至可以说它是叙事类文学作品的基本母题。文章分析归纳了“禁果”文学的八种文本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7.
川端康成后期散文创作的代表作《花未眠》,融合物我,把自然契入人类的哲学思考中,表达了艺术要尽可能地反映自然美的思想,进而表现了假托在自然之上的人类审美理趣,张扬了人文理想主义精神,显示了作家后期散文创作秉承了日本文学“物哀”“风雅”的传统,达到了禅趣、哲理美与物哀美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中的外国文学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最新的变化为讨论其中涉及的外国文学教学的性质 ,外国文学选目及评价方面的变化和意义 ,新形势下外国文学教学的策略提供了现实条件。外国文学中译本 ,是中国文学的特殊组成部分 ,是现代白话文的特殊组成部分 ,所以也必然是中国语文的一部分。新版大纲和教材的外国文学选材范围大幅度拓宽 ,评价趋向多元化 ,同时保持了意识形态的连续性。面对如此教学实际 ,从人性、社会批判、命运或象征三层次提炼和整合作品主题是教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的是应用文与感情、文采的关系。作者认为应用文虽不能象文学作品那样直接抒情,但并非毫无感情可言,在应用文写作中,感情是一种潜在的因素;应用文虽不能片面追求华丽的辞采,但不等于不讲文采,写作应用文也应调动各种恰当的语言手段,使之耐读、好看。  相似文献   

20.
高文波 《丹东师专学报》2009,11(1):73-79,110
在胡风的著述中很难发现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富于学理性的宏观批评。“中国古代文学”作为文学现象就整体而言没有进入胡风的批评视野。当然这不能否认他对少数作品的批评,尤其他对《红楼梦》《水浒传》的批评值得关注。这些批评意见有的确乎发人深省。有的则未必妥当。这些意见和看法隐含着胡风对世界文学经验的重视,既是其理论个性使然。又是“五四”时代精神对他的深刻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