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俊洋 《生物学教学》2003,28(7):61-61,62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第50页,图3-3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示意图,值得商榷。 温度对于酶的作用有两种不同的影响。 (1)和一般化学反应相同,酶反应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其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根据一般经验,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约增加1倍。 (2)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遇热易变性失去活性,绝大多数酶在60℃以上即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2.
丁杰  李高峰 《生物学教学》2011,36(11):15-18
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对科学概念和科学事实的教学是以科学图示为依托的,其科学图示思想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内容主题来呈现。"教材"图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趣味性、科学性、探究性,自成体系。可以为我国科学探究的教学以及生物学教材的编写提供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方琴 《生物学教学》2009,34(12):22-23
对上海一期课改高中《生物》及二期课改高中《生命科学》教材中关于同一知识点在阐述上的不同,本文进行了比较和思考,旨在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物》(人教版 )第 99页写道 :“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产生合子 ,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根据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产生雄蜂的孤雌生殖”(雄蜂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成 )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不应属于有性生殖 ;同理 ,“单性结实”和“单倍体育种”也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产生合子 ,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 ,它们的新个体都不是由合子发育而成 ,也不应该属于有性生殖。《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光盘 (1·1)版条目笔画目录 ,条目总数 :343的“有性生殖”下写道 :“通过生殖细胞的生殖。通…  相似文献   

5.
依据教育部2000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人教版高中《生物》(试验修订本)出版并投入使用。我校师生在教学中有如下感受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1 高中《生物》选修教材的结构体系纵览人教社编写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选修教材,不难看出,其知识内容是以专题形式进行简述的,实质上讲了四个专题:即: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以完全人性化的设计,让人耳目一新,心明眼亮。一改以往的黑白版,以大量的彩图、图表的形式,呈现在学生与教师的面前,更容易让人接受。体现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物》课本P.193讲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生的原因是“由于病人的血红蛋白分子的一条多肽链上,有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这就是说,血红蛋白分子的一条多肽链上,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代替了。”此讲法我认为不妥。  相似文献   

9.
一、结合人们生产、生活实际实施科学素质教育教材中生物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内容较多。例如:为什么施肥过浓植物会出现萎蔫现象,园艺上为什么要常对侧枝加以取舍,ABO血型之间的输血关系等等。这些都是科学教育的素材,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时,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而  相似文献   

10.
在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曾经讲授过的高中生物教材已有好几个版本,相比之下,尤其对现行新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喜爱有加,感受甚多。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 )》( 2 0 0 3年 6月版 )教材在原来试验修订本的基础上 ,从知识结构、语言表述等方面进行了更加合理、科学的调整和修正 ,现将变化的内容整理出来 ,以供各位教师在教学中参考。我刊将陆续刊登一些有关方面的文章 ,敬请各位读者予以关注。我们也希望广大读者能积极地参与新教材的研究 ,把您的想法通过邮件或E -mail及时地反馈给我们 ,以便更好地为搞好中学生物教学而服务  相似文献   

12.
现在有一些省市实行“3+2”(3指语、数、外三门,2指理、化、生、政、史、地中任选2门)的高考模式。因为生物学科发展前景诱人,所以很多学生主修生物专业,教师则要担当新一轮选修教材的教学任务。怎样上好《生物》选修教材,是同行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要上好选修教材,需要做到“六勤”。  相似文献   

13.
王永田 《中学生物学》2004,20(6):58-59,64
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物》必修和选修新教材已经面世(以下简称新教材).研读新教材的各个模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与以往教材版本相比具有体现新课标提高素养的目的性、取材新颖的时代性、感悟科学的探究性、面向全体的基础性、综合多样的选择性等特点.本文拟以其"必修模块1--分子与细胞"为例,结合教材有关栏目谈谈自己的研读体会,并提出相应的学习策略,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由朱清时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科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与以往初中理科教材相比,在结构设计、内容编排、各种图形图表运用、特别是所提倡的科学素养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特点。本文运用新课程的理念,谈谈半学期来使用本教材教学的一些体会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施飞 《中学教学参考》2014,(11):108-110
<正>小学教育是各学科知识的启蒙阶段,高中教育对各学科知识进行了拓展与延伸,并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要求和培养;而初中的学科教育处于启蒙和拓展之间,起到了"承下启上"的衔接作用。下面就小学《科学》中有关生物的学科内容与初、高中《生物》进行比较,以说明初中《生物》所起的重要衔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教学中,对一些生物学结论的实验验证固然重要,但就提高学生的素质而言,我们不仅要培养他们从成功中学习,也要培养他们在失败的实验中探究,甚至有时在对此类实验的探究过程中可以学到更多.我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的实验教学中就深有体会.例如: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生物的新陈代谢”这一章,注重以事实和实验说话,展示了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树立创新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编写思路;在对知识阐述方面采取了实验、实例、图解、思考题(旁栏思考与复习题)、小资料等多管齐下的“全方位战略”。新颖的设计,详实的内容,发展与研究的眼光,使教材耳目一新,尤其是这一章增加的15个小资料,丰富了教材的“血肉”,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方面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行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本其权威性和科学性不容置疑。但在高中《生物》(2006年11月第1版)必修课本第一册的第五章,讲哺乳动物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时,在P.102第二段有这样一段话:“随后,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附着在纺锤丝上。不久,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两极移动,成为新的两组染色体。”笔者认为叙述欠妥,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生物学教学》2 0 0 0年第 6期发表了“生物与生物学辨析”的读者来信综述 ,引起了诸多读者的关注 ,但是情况不容乐观。参加今年论文评比的不少作者仍然不恰当地把两者混同。为此 ,有必要再次提醒大家 :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1 为什么必须区分“生物”与“生物学” ?1.1 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应该规范化 要知道“生物”(livingthings或livingbeings)是指有生命的一类物体 ,而“生物学”(biology)则是指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学科。无论在国外或祖国的语言文字中 ,这两个词的概念都是不同的 ,应该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融入科学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也有助于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美国高中科学教材中的职业教育以专栏形式呈现,以图像方式传递职业信息,在介绍每种职业时均采用"三段式"描述,这对于课程资源的丰富、以人为本的强调和终生学习的提倡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