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差师”     
“差师”这个词,是我杜撰的。本来,报刊上只有“差生”这个词,我看了每每不顺眼,觉得这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侮辱。俗话说,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老师们看着自己的学生被人说成“差生”,为什么不想想这个道理?2001年12月18日《南京晨报》报道,南京江东中学初二(1)班7名同学因为上课说话,被学校“隔离教育”两个多月,或者关在面包房里,或者窝在会议室里,就是不准回班级上课,致使学生学习退步,身心俱伤。看到这条消息,联想到报纸上一连串有关报道,“差师”这个词不禁一下子就从心里冒了出来。  相似文献   

2.
不知从何时起,不准称“差生”,而要称“后进生”,理由是“差生”的称呼给学生定了性,“一棍子打死”,“后进生”则是“暂时”的,“动态”的,还可以赶上去。然而仔细一想,“后进生”与“差生”有什么区别?“差生”就不“动态”了吗?暂时差就代表永远差吗?要说“差生”的称呼给未成年人留下心理阴影,难道“后进生”就使人听着舒服?为使这一称呼更加“科学”,人们还作了各种探讨。比如,有人主张称“问题生”。不说学生差,也不讲某某后进,只是暂时遇到了问题。但是大家琢磨过没有,这“问题生”给人什么感受!你们没问题,就我有问题。我不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如何做“差生”工作——班主任工作艺术之一四川省汶川县威州中学吴开秀一、何谓“差生”任何一个班都免不了有“差生”。所谓“差生”主要是指学习差和品德差的学生。严重者则是这两者兼而有之的“双差生”。只要我们稍稍留意,就会发现“双差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双差...  相似文献   

4.
老编:你好,这里是老编热线。小盈:你好,老编。我是一所普通学校里一名普通班的学生,我的学习成绩不好,但在班里的人际关系还不错。我们班里有一条特别“小儿化”的规矩,就是每个月都要同学无记名投票,选出这个月表现好的同学和表现差的“差生”。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我怕在同学心中留下坏印象,被  相似文献   

5.
“差生”往往并不“差”李玉文(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传统意义上,人们习惯于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将其划分为“优、中、差”三个等级。如果学生在其中任何一方面的表现比班上其他同学差,通常就被列入“差生”的行列;如果两方面都差的话,则被称为“双差生”,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下大力气转化的对象。据全国少工委的一项统计,在我国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已达到5000万人;也就是说,每6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差生,这一总数大约相当于1个法国、10个瑞士、100个卢森堡的人口数。这些学生不再被认为有什么希望,是家长…  相似文献   

6.
要闻概览     
中宣部等10部门提出加强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部起草《学校法》,学生上下楼需错开时间我国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达21.6%-32%中国首条差生拯救热线在深圳正式开通北京中小学将装报警监视器,配专职保安广东将取消小学期中考试,明确规定小学不留作业中小学生“校园意外”预防处理纳入湖南省立法  相似文献   

7.
每一个班级,不可避免地会有少数学习成绩差,纪律观念不强的学生,即所谓“差生”。“差生”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头疼。笔者从教多年,在“转差”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作为班主任老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来转变差生,这是“转差”成功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所谓“差生”,是一个客观存在,只要选拔性的教育体制存在。那么“差生”就会普遍存在于各级各类学校,就会存在于教育的各个阶段。根据多年的教学观察,我发现“差生”基本上有这么几类:一是不爱学习的:二是不会学习的:三是不遵守纪律的。不论哪类学生,最终结果无一例外地都是学习成绩差。我们也因此把这些学生定为“差生”。  相似文献   

9.
于丽 《黑龙江教育》2000,(12):15-15
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群体中,总会有一定数量相对“差”的学生。这里的“差”我理解为“差距”的“差”。这是说,这些学生与其他同学在某些方面有差距。他们或因家庭不幸缺乏平静的心态,心理失衡;或因智力缺陷学习吃力,产生自卑感;或因阶段性心理逆反出现厌学情绪;或因优越的家庭环境不看重学习的需要,甚至放纵自己等等。如何转化这些学生,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学校和家长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在转化“差生”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感到采用优先竹原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教海探微     
殷朝芹 《山东教育》2004,(13):10-11
2002年金国十杰教师董大方说过,什么样的学生是“蓑生”呢?优点尚未被发现的学生叫“差生”。我想这是对“差生”最准确的定义和最精辟的论断了。是啊,人总是优点的,学生总是有他某个方面的长,处的。我们为什么不去关注和发现其长处,而总是盯着短处不放呢?学习成绩的差就代表一个人的全部吗?  相似文献   

11.
时文选萃     
教育词典里无“差生”“差生”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考试分数低的学生。以升学率、考分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水平和学生优劣的根本指标,就无法不产生“差生”。社会力量办“择差教育”的现象对现行基础教育评价体系是一个警示:教育就该有教无类,教育词典里不应有“差生”二字。  相似文献   

12.
张荣锁 《师道》2008,(3):9-11
誓言一:不讽刺学生 讽刺学生的第一个原因是学生学习差。我们把这部分学生叫做“差生”。每当他们上课回答不出被认为连白痴都可以回答上来的问题时,每当他们不能完成作业时,每当他们考试成绩较差时,我们的让学生无法反抗又无言以对的讽刺就开始了。上学期,我就对一个经常考试考得很差的学生做过这样的蠢事,我发誓新学期将改掉这一恶习。  相似文献   

13.
一、“希望生”的由来:为“差生”正名 素质教育特别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格教育。而“差生”这一提法至今还不时听到、看到,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本义。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又经常违纪,这可能是事实,但“差生”作为教育上的一种提法则欠妥。原因有二:其一,“差生”只是在心理和学习等方面发展暂时滞后,并不是各方面都差,也不是永远差;其二,从育人角度看,“差生”似有贬义和鄙视之意,易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利于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近年又出现了“后进生”提法,虽比较容易为人接受,但细分析,它也缺少了激励…  相似文献   

14.
从教7年来,所教的学生不算太多.而被界定为“差”的学生却不少。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学生基础本身较薄弱,“优生”实在太少。如果都这样非得划一条明晰的线,那教师只能悲观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换一个角度、换一个称谓.或许效果会不一样。我把他们称作“潜能生”。用以取代长期以来对“差生”的称谓。意思是说,这些学生也许某学科成绩不太好,  相似文献   

15.
我们常把“差生”这顶帽子戴在那些在学校里学业成绩不如人意的学生头上。后来,“差生”被“暂差生”、“后进生”所替代。但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仍然被认为“笨”、“智力差”、“没救了”、“没出息”……“差生”差吗?不说爱因斯坦3岁多还不会说活,9岁还口齿不清,也不说丘吉尔首相得过多少倒数第一,就说说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校长卓立经历过的一件事。卓老师路过一家影院,一个男青年热情地拉住卓老师,说:“我是×××,以前是您的学生,现在是这家影院的经理,请老师看电影!”后来,卓老师感慨地说:“这件事让我汗颜啊!我…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素质教育是让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在过去的基础教育中,由于是以应试为目的,迫于升学压力,我们的课堂教学常常是以牺牲部分差生为代价的。素质教育则相反,它面向全体学生施教,在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中,淡化选拔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的今日,我们更应关注校园中这一特殊群体──差生。 差生的形成有一个慢性发展的过程。所以对差生的关注,要从发现学生“差时”开始。我们所说的差生一般是指学习差生、纪律差生和由于纪律不好而导致学习周绩差的双差生。不管是…  相似文献   

17.
初中班主任对学困生态度的叙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与思考 一位学生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在家长的眼中,我是一名差生;在老师的眼中,我是一名差生;在同学们的眼中.我是一名差生。我也曾经想过,为什么我的成绩不如别人呢?是不是我的智商真的比别人低呢?别人经过努力能将学习成绩提高上去.我经过努力是不是也可以将成绩提高上去呢?实践使我明白,我是一名成绩非常差的、老师不喜欢、同学不信任的差生。这已经是不可更改的事实.但是我的思想素质难道就不能提高了吗?难道一个人的优等是按成绩衡量的吗?”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许多学者和教师对学生班集体作好、中、差分类,将思想道德品质差和学习差的学生均视为“差生”,但对“差生”的界定并没有科学的标准。因此,有的教师把违法、犯罪的学生视为“差生”;有的教师把调皮、不听话的学生视为“差生”;有的教师把学习成绩一贯差的学生看作“差生”。我们认为,“差生”标准模糊,不确切、不科学,只会伤害一些学生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19.
在现行学校教育中,学生成绩差,便会被列入“差生”行列。家长、老师与同学对这一群体都会“刮目相看”,甚至他自己也会成为“差”的奴隶。我们研究“差生”数年,现将一些案例作一整理,以引起更多人的关爱。1.差生———家长的伤疤一位姓方的男同学,15岁,初三学生,初二期末平均成绩35分。下面这则日记就是他写给我看的。2001年10月5日阴今天,爸爸的朋友来我家玩,当他问爸爸我的学习情况时,爸爸难为情地说:“咳。我这个孩子成绩那么差,真让我这个当教师的爸爸丢脸。”我真不明白,爸爸为什么这样说,难道我努力学习…  相似文献   

20.
南方 《家教指南》2005,(1):18-20
目前,中国首条行为偏常学生“拯救热线”在深圳开通,并向社会公开集集30名“问题学生”进行矫治,于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