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近代翻译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个时期具有不同的侧重点,总体上是沿着科学技术翻译、社会科学翻译和文学翻译的线索而发展。这一阶段纷繁的翻译活动书写了中国现代性源起的轨迹,引发了中国现代性中地球模式、民族协同观的形成,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制度转型、道德规范与价值体系重构、人权观念革新、中国旧文学思想颠覆与新文学形式生成以及现代白话文建立等中国现代性的核心元素和特征。翻译的这一历史渐进性书写,发生在中西古今的交叉坐标体系上,经由全球现代化趋势和中国特定文化本根性共同作用而完成,塑造了中国的现代观念。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梁启超倡导翻译、实践翻译文学、对翻译理论的研究和评介及其在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等方面论述其对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和翻译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梁启超倡导翻译、实践翻译文学、对翻译理论的研究和评介及其在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等方面论述其对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和翻译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翻译文学的创作不仅是两种语言文字的转换,还是两种社会文化从碰撞到融合的过程。翻译小说受到了译者语言水平、价值观以及特定时代背景下社会接受程度的制约。翻译小说要为本土读者所认可,必须做出一定的改变,即本土社会文化对翻译小说产生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本土社会文化对近代翻译小说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学翻译深受本土文学经验的影响和制约.本土经验是指本土文化传统、语言系统、时代背景以及思想方式、心理结构、道德规范等,具体到文学来说,文学观念、文学感受方式、文学知识等也是“本土经验”的重要内涵.中国近代文化是一种转型期的文化,它具有某些现代性,但总体上还属于古代类型,特别是在语言和文学上.近代本土文学经验决定了时人会按照近代中国文学的观念和方式去理解和表述外国文学,从而使中国近代的翻译文学风格倾向中国古代性.当时,文言是中国通行的语言,古文是正宗的文学语言,用文言文来翻译西方的文学,是标准、正统的翻译,一是出于接受和理解的需要,二是出于显示西方文学身份的需要.我们不能站在现代文化的本位立场衡量近代翻译.置于当时的历史语境中,中国近代文学翻译不以“准确”为宗,而以“正当”为度,这种选择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包天笑是近代较早从事翻译事业、影响相当大的文学翻译家之一,是晚清译界老资格的健将。其近代时期的小说翻译,内容涉及到教育、爱国、爱情、战争、诈骗、误会、立志、实业、讽刺乃至种族歧视诸多方面。包天笑的文学翻译在近代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其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都值得深入分析。包氏文学翻译在中国翻译文学由幼稚走向成熟,由发展走向发达的进程中,影响颇大,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7.
中国翻译活动经历了几次高潮 ,从早期的佛经翻译 ,经过西方的科技翻译 ,到近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及文学翻译 ,每一次翻译高潮都呈现出很强的功利倾向 ,译学的发展表明这一现象具有正负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是中国文学史非常重要的时期,翻译文学是该时期文学活动的主流。文章以多元文化系统理论为视角,从翻译文学在译入语文学中的地位、翻译对近代中国文学规范的重塑、翻译文学充分性等角度分析了翻译文学在当代中国文学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认为翻译文学对清末民初中国文学系统起到了中心重塑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小说曾出现严重的“污浊现象”。文学商品化和社会进步受挫虽是原因.但更根本的原因是先进文化缺位:一方面当时小说的读者群和作者群不具备先进文化,另一方面当时的精英们未能以先进文化引导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0.
陈百琴 《海外英语》2010,(2X):106-106
佛教发源于印度。而佛教东传中国,大放异彩,则主要得力于佛经的汉译。中国的翻译文学,历史上有三次大的高潮:第一次是在汉唐时期,此时的翻译主要以佛经翻译为主。第二次是在明末清初,此时仍主要是以各类经书的翻译为主。第三次是在中国的近代,这时翻译的种类开始增多,多种文体的翻译相继出现。从上面三次翻译高潮的回顾可以看出,佛经翻译在我国历史上延续了上千年。既然佛经翻译的历史如此悠久,就不得不谈谈佛经翻译的方法或者说是倾向问题。  相似文献   

11.
翻译在现代白话文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不仅帮助现代白话文建构句法、文法,输入了语料语汇,而且翻译为白话文人文人诗提供了摹本,创造了实验园地,从而加速了白话文人文人诗的进程,为新文学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翻译也给现代白话文造成负面影响,留下恶性欧化的硬伤。  相似文献   

12.
翻译视角中的中式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式英语是影响中国学生汉英翻译译文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式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受母语干扰和影响,套用汉语规则和习惯而导致的不符合英语语言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本文尝试着从翻译角度分析归纳学生练习中出现的“中式英语”的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医理论深奥晦涩,不易把握,其术语解释不一,翻译难度可想而知。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中医翻译作品均存在着译文逐词死译、晦涩难懂等现象。因此,如何准确地将中医理论介绍到国外,使国外学者能正确理解和接受.促进中医国际化是中医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将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引入中医术语英译中.以较好地解决形式对等和意义对等难以兼顾这一问题,从而增强译文的客观性、可读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2011年4月末,"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会议期间,著名汉学家奚密教授就现代汉诗在美国的传播以及现代汉诗阅读与欣赏等问题与笔者进行了交流。近年来现代汉诗在美国的翻译出版呈日益增长的良好态势,港、澳、台三地的诗歌译介也各有特点。影响现代汉诗在美国的传播与译介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因素。奚密教授强调要用成熟开放的心态去阅读现代汉诗,欣赏的重点要落脚到语言的创新上。系统化地学习是培养诗歌读者的重要保证,多读、细读、慢读是阅读现代汉诗的关键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思维的一种外壳形式,是表达思维的符号系统。汉语以质定文,以情做经,以辞为纬,形、声、情三结合,声情并茂,五情发而成辞章;英语也是一种思维符号,它同样应用语音修辞、语义修辞等修辞手法。然而,汉语有两个缺点,一是"话不够用",二是"语法的不精密",致使翻译"必有失"。据此,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英汉翻译中的"失"现象,笔者分别从英语与汉语词形、构成、表意特征、文化载体四个方面探讨翻译中"失"之原因。  相似文献   

16.
译介学: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介学是近年兴起不久的新兴学科,它拓展了比较文学、翻译学乃至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领域,展示出极大的学术研究空间。文章对译介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基本概念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对翻译文学的归属问题、文学翻译与翻译文学、翻译文学史与文学翻译史的关系问题等,更是做了相当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陈颖 《培训与研究》2007,24(6):127-129,132
英语和汉语的不对应性表现在一词多义、独有的词汇系统、民族习惯表达法、说话方式和内容的差异性、句子结构和行文顺序的不同、文学语言各异等方面,并给英汉互译带来了很大的障碍。用多个词表现某一个词的几种意义,增加直译的成份,在音译和直译的基础上进行展开或加注,适当照顾语言标准的多样化、扩大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是解决英汉互译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语言学界和翻译界普遍认同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汉语以意合为主,形合为辅,以意驭形;而英语以形合为主,意合为辅,以形制意。文章具体分析了意合形合在英汉语言中的种种现象,并剖析了其内在成因。通过对比分析,论述了英汉句法结构上的这种异质特点,阐述了这种差异对英汉翻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生与清末民初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大量译介,启发与影响了中国现代作家的儿童观的生成,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汉语常用动词“说”和“讲”,在英译时,根据语境不同,可采用直译、引伸、改译、省译等手段恰当得体地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