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白 《新闻实践》2008,(1):62-63
1947年5月1日,《温州日报》前身《浙南周报》诞生于浙南深山丛林之中。如今,一些外地来温州参观访问的客人,看到山上竖立着《浙南周报》纪念碑,不免感到惊讶:"怎么,浙南游击区真的这么早就创办了党报?在  相似文献   

2.
1993年10月16日的《陕西日报》二版头条位置发表了我的一篇文章《张明利的“名片攻势”》,读者反映比较好。10月27日,《陕西日报·经济特刊》又发表了我写的评论《学点市场心理学》。这两篇文章应该说  相似文献   

3.
在吉林省白山市,崛起了一家民营企业———白山市老乡亲食品厂。这个厂生产的“老乡亲”牌粘玉米走俏省会长春市,并且还很快打入了深圳市场,受到用户青睐。因此,我先采写了消息《“老乡亲”粘玉米走俏省城》,发表于2002年12月30日《长白山日报》头版头条;接着我又采写了人物通讯《“再就业状元”吴春艳》,发表在2003年1月9日《长白山日报》头版;后来,我又抓住机会拍了一张新闻照片,发表于2003年1月17日《长白山日报》头版;不长时间,我又精心撰写了一篇评论《从“老乡亲”所想到的》,发表于2003年2月6日《长白山日报》头版。上述四种体裁的新…  相似文献   

4.
细想起来,我当业余通讯员已足足有25个年头了。25年来,我写的稿子由短到长,由浅入深,从县城走向全国,每年发表稿件达到250篇左右,成为远近闻名的“写稿专业户”。我深深体会到:这是沾了滚动发展的光了。 一是舍得花钱订阅相关的报刊杂志。我每年都坚持订阅《中国化工报》、《中国机电日报》、《新闻爱好者》、《新闻知识》等十几份报纸杂志。 二是购买相关工具书,充实家庭小书橱。俺只读过小学六年级,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每年至少要拿出500元左右的钱来购买书,眼下,俺的小书橱中不但拥有了《辞海》、《中国百科大辞典…  相似文献   

5.
横看成岭侧成峰──采写《雅姐善舞“老来俏”》的体会牟祚涵我的拙作《雅姐善舞“老来俏”》在《四川日报》、《四川人日报》、《雅安报》等报刊发表后,有位同仁问:“你是如何把雅姐跳迪斯科写得来有声有色的?”这是写作时我力求选择最佳角度和立意新而不落俗套。跨入...  相似文献   

6.
最近,全国首份付费订阅的“数字报纸”——温州报业集团的《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温州晚报》《温州商报》在全国上线发行。这4张数字报与以往网络版的《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等4张报纸最大的区别在于,一是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7.
在1925年“五卅”运动中,为了加强群众斗争的宣传和指导,中国共产党于6月4日在上海创办了《热血日报》,这是我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由瞿秋白同志主编,日出四开一张:设有《社论》、《本埠要闻》、《国内要闻》、《紧要消息》、《国际要闻》、《舆论之制裁》等栏和副刊《呼声》,具有比较完备的报纸形态。瞿秋白同志为该报写了不少文章,特别是社论大多出自他的手笔。因为他是被敌人注意的人物,所以他写的文章不署真实姓名,而是别名、笔名或不署名。《热血日报》无论是编排形式或文稿内容。都紧密配合了“五卅”运动发展的形势,系统地宣传党领导的“五卅”彻底反帝爱国斗争的方针,同时迅速地把各阶层的动向、人民大众的呼声和各地声援斗争的情况,传达给群众。为运动指明了正确的斗争方向。它发表了大量新闻,报道工商学界群众的  相似文献   

8.
勤与才     
有人云:当作家,一要勤奋,二要才气.此言不无道理.读高中二年级,通过一周的社会调查,我写了一篇通讯,二首诗歌,语文老师看了很喜欢,鼓动我抄写后投递出去.凑巧的幸运,很快《宜昌报》发表了我的那篇通讯,《清江》文艺杂志刊登了我的一首小诗《拉煤》,老师鼓励了我.从这件事,似乎能够看出我有点“才气”.那年,我正十七、八,打那之后,我的“写作瘾”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到如今,已艰难跋涉了20年之久!我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湖北日报》、《湖北农民报》、湖北电台、《宜昌日报》、《三峡晚报》、长阳电台等发表稿件2000多篇,其中有30多篇稿件还获得了各级新闻奖,连续十多年被评为省、市、县级模范通讯员,受到有关部门表彰及嘉奖.凭心而论,自己才气的确不足,但勤奋拚搏的劲头倒是十足的.我常常以“燃烧的蜡烛”、“织茧的春蚕”自勉.燃烧的蜡烛虽小,总可照亮一方空间,为了照亮一片光明,不惜燃烧自己.蚕在吐丝的时候,构思了座美丽的宫殿.为了营造宫殿,不眠不食,日夜劳作,真可谓“勤”的.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了一个精美的茧子来,使人们又感叹于它的“才气”.这大概就是“勤”与“才”的辩证法.风风雨雨、惨淡耕耘的20年来,每当我爬格子时,就想变成“燃烧的蜡烛”  相似文献   

9.
我上小学五年级时,正值抗战胜利前夕,当时湖南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迁至我们的宗祠里,我也转入该校就读。那时我家订了一份《湖南日报》,报上几乎天天都有“克复”的消息。我天天下课后跑到十里开外的桥头河镇上一家裁缝铺(邮政所将报纸送到那里)取回代收的报纸,就想长大了也能当一名记者,特别是一名战地记者。但是当我读到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失学了。“记者梦”自然也成了泡影。 1951年7月,我由华东人民革命大学结业后分配到苏北盐城工作,华东内河轮船公司泰州分公司有一位《苏北日报》通讯员,当知道我是由华东革大来的,就动员我给《苏北日报》写稿。当时正值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相似文献   

10.
谈起笔者创作社教类专题《爷爷为我写儿歌》,要追溯到2002年。这位“爷爷”叫欧澄裁,年近80岁,仙踪镇大欧村人。是含山县有名的新闻人物。他是安徽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儿歌作家,他写的儿歌很有特色,通俗易懂,乡土味很浓。每首儿歌都是一幅漂亮的画,不仅孩子喜欢,成年人也非常喜欢。50多年他笔耕不辍,发表了1000多首儿歌,一些儿歌入选小学语文课本和幼儿园语言教材,儿歌《晒太阳》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里连续五次安排教唱。  相似文献   

11.
一、发现与表现闲暇,翻《唐诗鉴赏辞典》。偶见捧剑仆一首小诗:“青鸟銜葡萄,飞上金井栏,美人恐惊去,不敢卷帘看。”后人在注释中引用法国雕塑家罗丹《艺术论》中一段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发现对艺术创作十分重要。记者采写稿件首先也在于发现。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见了同行们发表的稿件,习惯问:“你这个典型是怎么发现的?”回答各有千秋。说说我写的《工地学法》短通讯是怎样发现  相似文献   

12.
一、其人 晓阳,原名杨诚勇,现任河南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任、《中原焦点》总制片人。他出生在人杰地灵的南阳农村,自幼勤奋好学。在上小学三年级时,他弄到一本《唐诗一百首》,便如获珍宝,爱不释手,萌发了“诗人之梦”,开始写“日记诗”,三年下来有300首之多。当中学生时,写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我忙里偷闲,深入到偏远的山区和乡村,到那些记者和通讯员很少涉足的地方去挖“新闻”,两天时间,收效明显,两篇通讯分别刊登在《温州日报》和《乐清报》,受到读者好评。 这两篇稿件是怎样写出来的呢? 《为了山村的明天》是今年2月初,我到偏  相似文献   

14.
吴子新 《新闻世界》2003,(12):46-46
1993年春.我有幸成为安徽日报的一名光荣的通讯员。2000年初,我被借调到乡政府,正式进入“记者”角色。凭着对新闻写作的深深爱恋,我越写越想写,越写越爱写。至今,我在县级以上的新闻媒体上发表稿件1180篇次,其中《爱,在“希望”中升华》获《法制日报》1996年全国新闻评选三等奖,《财产保了险,防灾不松》获《安徽日  相似文献   

15.
据4月8日新华网报道:当日4时,全国首份付费订阅的“数字报纸”——温州报业集团的《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温州晚报》、《温州商报》在全国上线发行。这4份数字报与以往网络版的《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等最大的区别,一是文图并茂,是原模原样的报纸,可作报纸翻,而非文本新闻;二是有朗读功能,可作  相似文献   

16.
1986年有一天我在政协大会上遇到林林同志,他要我为《救亡日报》的纪念刊写一篇序。他说:“去年本已约定胡愈之同志写的,胡愈老也答应了,不幸愈老今年逝世了,除愈老外,你是最合适的了。”的确,当《救亡日报》于1939  相似文献   

17.
小的不做,大的又做不来,这是一些人的一种通病。我想起了我自己写稿的一些经历。记得我工作后,也是我有生以来发表的第一篇稿子是在山东省教委《中学生报》“青春短笛”栏目里发表的一首自由诗,一共16行,150多字。那时我的学生都争相传阅那期报纸,读那篇稿子。一位老哥说:“这样的稿子也能发表,好,咱也写!”我还半带认真半开玩笑地说:“其实有些稿子很容易发表,就看你写不写。你只要写,就能发表。”而我,  相似文献   

18.
我的《“真抓”与“假抓”》一文,写作于2001年2月17日,发表于2001年4月11日的《河北日报》上。虽然自己已经给报刊写了20多年的言论和杂文,虽然此前也获过几十次这样那样的奖项,但这次能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对于我这样一个一直工作和生活在小县城的基层作者来说,确实是个意外的惊喜。所以现在我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一种班门弄斧的感觉。我是从1972年21岁的时候开始给报刊写稿的,以后又去上学,1979年接着再写,1980年由消息、通讯转而写杂文和言论。在这期间,我的工作岗位几经变换,其…  相似文献   

19.
6月21日,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夜读《杭州日报》,看到头版头条消息《纪念定海保卫战公祭三总兵典礼在舟山举行》,他问:“三总兵是谁?”因为报上没写明三总兵的姓名,我凭印象替报纸交代了背景。儿子又问:“总兵是什么职务?”我说不出,报纸也没有介绍有关资料。儿子与我至今存疑。 次日,找出省城另4家报纸,这一报道都登在头版头条,可见各报对这一报道的足够重视和兴  相似文献   

20.
我的《“真抓”与“假抓”》一文,写作于2001年2月17日,发表于2001年4月11日的《河北日报》上。虽然自己已经给报刊写了20多年的言论和杂文,虽然此前也获过几十次这样那样的奖项,但这次能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对于我这样一个一直工作和生活在小县城的基层作者来说,确实是个意外的惊喜。什么叫好的言论?我曾作过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