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谈如何培养学生对声乐作品二度创作的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是相对于一度创作而言的,即表演者深刻体会作品的含义、全面掌握歌曲的风格、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基调、对歌曲进行艺术加工和艺术处理的过程.在声乐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唱大歌、喊高音,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技术与艺术表现、学好相关学科的文化知识,对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歌曲的创作、演唱、欣赏是歌曲艺术活动的不同环节。歌曲的演唱是音乐艺术活动的中间环节,它可以把无声的音乐符号变成有声有色的音乐形象,使原创作品获得鲜活的生命。本文从歌曲二度创作的字、情、形、声不模仿与不走弯路,提高"二度创作"效率二方面对二度创作进行阐述,强调了歌曲的二度创作是歌唱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所谓二度创作,是指演唱者在尊重词曲作者原创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分析理解对歌曲进行研究和处理后,再将歌曲演唱出来的过程。广义地说,凡歌唱均为二度创作。由于每个演唱者发声技巧、理解能力、表现能力等不同,产生的演唱效果也不尽相同,但每一首歌曲总有它特定的表现内容和形式。因此,声乐演唱的二度创作主要应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要了解歌曲作者原创意图,力求“再现艺术形象”;二是要在分析作品、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加工和处理,融入歌唱者的主观情感,赋予作品以新意,使之更具艺  相似文献   

4.
一首好的歌曲要想获得大家的认可并保持恒久的生命力,与歌曲本身的优美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是分不开的,但是更离不开演员对歌曲良好的二度创作。声乐是听说艺术,它的艺术感染力最终要靠演唱来体现,歌唱者在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中,是依据发声的规律和声乐作品的体裁、风格、内涵等不同要求,进行创造性想象和思维的过程。宏伟在《西部放歌》中的二度创作,为中国新时代的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和演唱提供了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该文主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了歌曲演唱二度创作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分析歌词、分析音乐、理解作品思想感情入手,达到歌曲演唱“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 歌曲表现的艺术处理,必须严格地依据作品的创作意境、主题思想、曲式结构、风格特点、思想内涵,在歌曲主题的展开与音乐旋律的发展中,以歌唱的呼吸、发声、咬字三个方面的基本技巧进行歌曲表现的艺术处理,让视觉音符活起来转化成有声有色、扣人心弦的艺术形象,这就是艺术的再创造,即二度创作。歌曲的处理与歌曲表演的艺术性和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因果关系,合理的艺术处理不但能丰富歌曲的表现手法,使歌曲其有一定的艺术风格,而且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歌曲主题,使歌曲的表现艺术更为完美。  相似文献   

7.
歌唱艺术二度创作,除了探讨歌曲中所包含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底蕴对表现的影响和作用外,处理好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的关系、文学美与音乐美的关系、声与情的关系、二度创作与三度创作的关系,对歌曲形象的完美展示将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二度创作是一种辛勤的脑力与体力劳动。它需要表演者投入巨大的精力体味原创作品的内涵 ,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景与演唱情绪、声音色彩与歌曲意境、速度变化与情绪对比、歌曲风格与民族韵味之间相应关系 ;又要投入辛勤的体力 ,运用技能技巧进行反复演练 ,实现“道”与“艺”的结合 ,最终完成真正意义上的二度创作。  相似文献   

9.
声乐的艺术魅力取决于声乐的情感表现,歌唱中的情是声音的灵魂和砥柱。一个歌唱者在演唱中如果只有优美的歌喉,清晰的咬字、吐字或声乐语言造型艺术的处理技巧,而缺乏感情的生动表达,就不可能真正完成声乐艺术的创造任务。所以,以情动声要对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全文结合声乐作品实例,从“四个深入”的角度阐明了“二度创作”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古典诗词歌曲具有音韵古雅、意境深远的特点,是我国民族声乐中独具特色的一类歌曲。古典诗词歌曲的二度创作重在体现其特色,体现其特色的关键在于二度创作的过程。古典诗词歌曲二度创作的过程包括深入领会歌曲内涵、细致地进行音乐分析、准确把握作品风格和进入意境忘我地演唱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贝多芬的《d小调第九交响曲》是他的创作高峰,也是他一生创作思想的总结。该作品第一次打破惯例,在交响曲中加入合唱,在曲式、和声、配器方面也作了种种有益的探索。该曲不仅预示了各种现代音乐的先兆,也为浪漫主义乐派开启了大门,是一部永垂史册的交响音乐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赵元任、刘半农先生所创作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入手,分析探讨了歌曲中鲜明的音乐形象和新颖的音乐风格。它既借鉴了欧洲近代音乐的创作手法,又保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音乐特色。歌曲表达了旅居海外的作者对祖国的深切怀念和爱国情思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演唱的个案体验分析入手, 运用音乐的演唱理论, 阐述了如何在演唱中把握“情”与“韵”问题, 指出“情”与“韵”的关系既是歌曲“发生”与“完形”的过程, 也是演唱者表现自己演唱才能直至形成自己风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汉代上层文人歌诗的创作以王室成员为主,他们以楚地特有的声乐系统“楚声”来创作歌诗,形成其特有的悲情特征;平民文人歌诗创作,与上层文人歌诗的悲情主调相一致,然而它将《诗三百》单纯的、尚与诗章的特定场景和情感主题有所游离的“兴”,转化为与抒情主体的行为、心理感受相联的某种景观,从而使情感的抒发又有了一个特定的、感性化的空间.但汉代文人歌诗远不如民间歌诗兴盛,究其原因,不仅有其楚声音乐系统的先天不足,而且还与汉代重经、赋的经国方略有关,从而导致文人歌诗创作难以成为普遍行为.  相似文献   

15.
由龚琳娜德国丈夫创作的《忐忑》完全背离歌曲所要表现的主题,她的怪异表演更是深度背离主题,两者的混杂产生了歌曲与表演的惊世怪象。但是,许多人在怪象面前丧失了判断力和对美的感知力,甚至饶有兴趣地模仿。怪异地表现所谓的"忐忑"这种情况与现阶段中国的社会现实、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旋律相去甚远,不能不引起有识之士的忐忑、担忧。  相似文献   

16.
《六韬》是我国先秦名兵书,唐孔颖达首先对该书产生怀疑;宋代疑古之风盛行,真伪问题一直成为争论的焦点;元、明、清及近代学群起而应之,对《六韬》疑而不信,认为该书是一部伪作。通过对存世献与地下出土资料的考证,《六韬》确为先秦之作无疑。  相似文献   

17.
民歌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它密切的与劳动人民联系在一起,直接表现了人们的现实生活。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广大的音乐工作者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更多优秀的作品,使它在形式或者内容上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演变后的民歌就成了大家口中的"新民歌"。这一词汇曾多次在近现代中国音乐发展史中被提及和运用,虽然,新民歌的内涵与传统的民歌息息相关,但在不同的历史年代及不同的文化大背影下,却有着不同的时代理解和文化传承使命。其中传统民歌与中华民族的各种灿烂文化的结合成了"新民歌"的一种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消费文化的掣肘下,中国文学创作中的"风景描写"已开始大面积消失。通过对西方人所经历过的文学描写经验来和中国当下文学创作中的文学描写进行比较,找出其中正确的文学描写价值观,可以为当下中国文学创作中"风景描写"的缺失指出一条可行的解决路径:首先从"风景描写"的文化背景入手,阐释其为何消逝的成因,从而证明"风景描写"是民族文化记忆和文学本土经验中不可或缺的审美元素。其二,从对"风景"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沿革与概念论域的界定中,得出"风景描写"不能忽略它在民族文化记忆中的抵抗物质压迫的人文元素之观点。其三,无论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都不应离开对"风景描写"的惠顾。其四,对"风景描写"在中国文学的地理分布及其地域特征进行了大致的梳理。最后,对"风景描写"的价值选择与前景展望作出判断:"风景"不仅是农业文明社会文学对自然和原始的亲近,同时也是现代和后现代社会人对自然和原始的一种本能的怀想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9.
歌唱和唱歌不仅存在创新意义上的差异,而且具有内涵和审美价值上的区别。在声乐训练中必须注重音乐感觉的培养,立足于二度创作的艺术要求,实现从“唱歌”到“歌唱”的飞跃和升华。  相似文献   

20.
"古典 民歌"范式是十七年诗歌流行的诗体范式,它注重从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传统中吸纳艺术经验以滋养诗歌,形成民族的诗歌形式。构建"古典 民歌"范式的意义是重建一种民族的新型文学和寻找契合民族心理的审美范式,以对抗中国现代文学的西方艺术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