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人文素质教育基本概念出发,就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1+3+1"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人文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情况探讨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强调了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1+3"培养试验项目是北京市教委扩大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一项创新举措。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石景山学校连续招收四届试验班,探索实践"1+3"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以培养具有"健康身心、科学思想、人文情怀"的综合人才为育人目标,打通初高中学段,优化课程结构,创新学生学科实践和评价方式,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范例与模式。  相似文献   

3.
试论高职“1+1+1”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关键.文章拟从分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现状出发,从合理确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和实施"以人文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创新教育为特征"的"1+1+1"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要明确人文素质教育目标,引导学生自觉接受人文素质教育,发挥隐形课堂的教育功能,提升教师人文素质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论述了在中等职业学校试行"1+2+3"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具体实践经验,即以学生技能提升为抓手,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育为主线,全面推进学生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实施素质教育重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以素质教育为旨归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教育理念上应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在实施方略上应推进"学生本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在目标取向上应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突破,带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文章结合多年的教育探索与实践,指出作为当下高等教育"再造运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践诉求和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7.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是在更新高职人才培养理念的基础上,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一种职业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高等性、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应统一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全面规划,重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打造一支专兼结合、校企结合的教学团队,创设校内外结合的职业人文素质教育平台,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强应用型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弘扬校园文化,丰富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应该在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层次鲜明、结构合理,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同时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把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积极搭建学生课外文化活动与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而人文素养的高低是创新型人才的一项判断标准。因此,高等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应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人文素质教育模式。本文通过对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影响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效果的因素,归纳创新型人才培养所需的人文素质教育关键环节,形成更加适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从2006年至今,复旦大学结合本校"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人才培养理念的内在要求,探索科学选拔创新人才的途径。在改革中,复旦大学一方面试图克服片面的"唯分数论"应试教育的弊端,另一方面不断探索根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选才的切实可行的办法。经过多年探索,复旦大学创立了一套"笔试+入学申请+面试"的选才模式。这一模式既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也通过学生在校的实际表现证明了其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还推动了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同时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育人观等方面引领了社会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